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谁来救治乡村留守孩子?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02日 10:12  中国青年报 

  “无人管教自我放弃”、“情感缺失冷漠内向”、“四处奔波学学停停”、“读书无用打工有理”等,正成为那些父母悉数外出务工,由祖辈照料生活的乡村学子的“留守综合症”(2004年2月17日中国青年报)。那些常年在外打工,以期经济上翻身的农民,可能没有想到,他们的子女由于失学、辍学,难以就业,将重复自己四处奔波的命运。

  人们不能不为这些乡村留守学子们担忧。在农村,这些孩子的生活学习状况,被人们形象地称作“全真空”。其对学习成绩、行为习惯乃至心理健康带来的冲击,相当猛烈。一项历时5年的跟踪调查表明,农村孩子的心理障碍和行为异常比例高达19.8%,远高于城市孩子的8%。何况,这并非是一个可以忽略不计的群体。据不完全统计,仅安徽一省,每年外出打工者有近900万人,保守估计,处于“全真空”的留守孩子有近百万之多。

  更让人忧虑的是新“读书无用论”在一些农村又有所抬头,学生流失严重。据教育部门的一项统计,农村青少年初中升高中的比例已从1985年的22.3%降到目前的18.6%,更严重的是,每年全国都有近200万农村少年在小学毕业后即走向社会成为新的低文化素质劳动力,“金字塔”的坡度有日益陡峭之势。

  该由谁来救助这些孩子们?当然,首先他们的父母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最恰当的方法是如果他们的父母的工作栖息地固定,就不妨将孩子们带到身边,就近入学。所以想到这些,是因为新出台的中央“一号文件”已明确提出,城市政府将承担起农民工子女教育的责任,这委实是一个利好的消息。我相信,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权平等地受到保护的日子已为期不远了。所以,最理想的解决方式是农民工子女随其父母在城镇就近住读,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也便于他们接受亲情教育,健全自己的人格,培养健康的心理和行为习惯。

  即使暂时还不能将孩子带在身边的那些农民工,比如子女较多的,将来降低了入学门槛,恐怕孩子上学依然是个很重的负担。那么,就应该经常地保持与孩子们的联系,与孩子多谈谈学习生活,多给予精神上和感情上的关注和帮助,使他们一直能生活在父母亲人亲情的关心下。这些决非是苛刻的要求。

  笔者认为,要救治乡村学子的“留守综合征”,政府应当担起更重的责任,真正按中央要求,加大中小学基础建设的投资力度,尽快地将农民工子女教育纳入到城市教育的整体布局和规划之中,要像解决农村“普九”那样,保证每一个进城的农民工子女享受到“义务教育”,这应该作为城市政府的任期目标和重要的考核指标。要让中央给予农民工的教育福利,其实也是农民工作为新型的产业工人,作为纳税人,应当享有的权利,落实到位。让留守的乡村学子,早日结束留守的岁月,同城镇的孩子们一道学习交流,融入现代城市社会的五彩生活。

  农村教育内容的改革也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现在农村教育的教材内容以城市教育为依归,严重脱离农村的实际,很多孩子初中毕业后没有生活、创业的能力。由于“读书无用”,很多孩子中途辍学,加入了外出打工的大军。因此,理应加快农村教育内容改革的步伐,加大农业和工业实用技术的内容,让孩子们即使初中毕业也能掌握一门生存的技能,将来外出打工,也更容易适应社会,适应市场的竞争需要。惟其如此,才更能激发孩子的求知兴趣和热情。(文/刘效仁)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