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孩子飞速成长时如何强调品行?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28日 10:01  《品行指南针》《品行指南针》 
  第十章:性意识萌发的震惊
  -孩子飞速成长时如何强调品行?

  两年前的一个下午,我的生活偏离了日常的轨迹,一度变得像小说里的一样-也就是说,生活中的琐事都变得有意义起来...就好像被雷电击中之前头发倒竖一样。那天下午,我就有同样惊人的感受。   -约瑟芬.汉弗里斯,《情满人间》

  影城的魅力之一

  艾米丽的爸爸又问了:“哎,电影什么时候结束来着?”

  “四点半!都跟你说了两遍了。我们在对着栗子街的旁门等你。你真的可以把尼娜丽尔送回家吗?”

  他一时摸不清头脑,然后才意识到艾米丽指的是尼娜和切丽尔这对活宝-尼娜丽尔-艾米丽最要好的朋友。“真有意思。身上有钱吗?”

  她第三次回答说有。

  “如果有什么事,妈妈和我都在家。带上手机了?”

  “带了,爸爸,带了,一千个带了!别担心,好不好?看完电影见!爱你!”外面大雨倾盆,艾米丽跳出车子,向披着一模一样的雨衣站在影城门口的尼娜和切丽尔跑去。大雨已经一连下了三天,人们好像都愿躲在家里。艾米丽心想大概只有这有这样的天气爸爸才肯开车送她和朋友一起看星期六的午场电影。

  可她现在已经开始后悔刚才没有亲爸爸一下,暗自希望他不要介意。这些日子他有点动不动就上火,对她尤其如此。

  “好好玩儿,艾米丽。”车门已经砰地关上了,她爸爸的话等于是对自己说。他呆坐着,双手放在方向盘上,看着雨刷来回刷着挡风玻璃,心里沉甸甸的。他意识到自己最好还是尽早适应等待他的各种变化。他就这么着跟女儿说再见,然后看着她奔向自己的朋友,去探索一个更广阔的世界。可这么想对头吗?尽管女儿只有十一岁,但有时言谈举止却象个十几岁的大姑娘。她也应该算得上是十几岁的孩子了吧?那天电台上有人谈什么“八十少年”,即八岁到十二岁的孩子。这真是他听到的最傻不过的新词了,可是这些女孩子的确在发生变化。她们长得那么快,说的话、听得歌、穿的衣,甚至包括不愿穿的衣服。当然,艾米丽不是这样的。

  她的情况更为复杂,看到艾米丽,谁也不会相信她只有十一岁。和“尼娜丽尔”站在一起,她更象她们的大姐,而不是让她引以为荣的六年级三剑客之一。大部分人可能以为她已经快十五岁了。

  几个月前,艾米丽的父母为了这桩令人心神不定的事,已经跟她进行过一次长谈。很难用一个词概括他们的谈话主题。她的早熟?她的性意识?还是她的成熟?问题是她看上去发育过早,他们不由担心大孩子特别是年纪大一点的男孩子会以让她感到不自在的方式对待她。他们总算完成了这次谈话,心想这已经是帮助女儿处理今后可能出现的复杂问题的一个开端。

  好吧!他心想。我们做的是对的。艾米丽是个好孩子、乖孩子、出色的孩子、机灵的孩子、坚强的孩子,而且她知道有家里人帮助她长大。可为什么我还是担心和焦虑呢?

  艾米丽的爸爸慢慢开车走了。他的心里完全明白,虽然艾米丽仍然是她的宝贝丫头,但过不了多久别人就不会再把她当小女孩了。

  之二

  姑娘们等待着,这队好像是世界上最长的。难道今天大雨把所有人都赶出了家门?正当她们不耐烦地等着检票盖章时,却不禁发现检票员是那么可爱—稍长的头发、俊俏的面庞、运动员的体格。象所有十一岁的女孩子一样,她们开始拿他的漂亮模样开心,咯咯笑个不停。最后,她们终于熬到了长队的最前面,三个人一下子都止住了笑声,呆呆地看着。

  “请拿出票来。”他没听到反应。那个可爱的检票员直对着艾米丽,她也盯着那双深褐色的眼睛。“如果想看电影,得先把票给我啊。”

  “噢,当然!”艾米丽把票递过去的时候,感到他的指尖在自己手上滑过。他的胸卡上写着“菲尔”。

  “啊,七号厅。这片子不错,我已经看过三遍。不过,你们肯定自己能受得了?挺吓人的。”几个女孩简直不相信他在跟自己搭话,真不可思议,搞得排在后面的人不得不多等上一会儿。

  “我们没事儿的。”艾米丽觉得自己有责任回答他,他看着的毕竟是自己啊!

  “如果受不了,就说一声,我来救你们。”

  三个女孩走进大厅,故意一本正经地朝前走了十几步,然后回身朝检票口望去,看到他没有再看他们,就拐进了七号放映厅。入口处外,她们刚刚喘了口气就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

  “艾米丽!”切丽尔和尼娜同声尖叫起来。“他对你送秋波!真够酷的!”

  “什么?没那事儿!他不过逗我玩呢。我是说逗咱们。”

  “他根本没注意到尼娜和我。他是在对你送秋波。”

  “你觉得是吗?”

  “当然了。”

  “你们俩个都有毛病。”接着她笑着说:“我想进去看电影了,走吧!”

  于是三人走进熙熙攘攘的七号厅,找到了后排的座位。可她们根本坐不住,再说好戏还没有开始,折腾了几分钟后,三人决定,切丽尔看座位,尼娜和艾米丽去买些零食。三人可能都有点饿。

  其实,艾米丽想再见到菲尔,看看“尼娜丽尔”两个小疯子的话是不是真的,菲尔是不是真地给自己暗送秋波。他的确可爱。班里甚至整个学校也没有一个男孩赶得上他的一半。

  趁着走到小卖部的时候,艾米丽偷眼看了一下影城检票口。没有菲尔!只有一个年纪大的人在收票,足有爸爸那么老。她丧气极了,一路闷头走路。可到了柜台的时候,她的心激动得跳到了嗓子眼儿。

  是菲尔!他正忙着卖爆米花、给顾客找钱呢!

  “噢,又是你。是不是电影太吓人了?

  “真可笑!”艾米丽说。她也搞不清这话怎么从自己嘴里溜出来的。她听人说过什么舌头不利索,现在可知道是什么滋味了。“还没开始呢!”

  “是啊!”尼娜接过话来,填补了那难熬的一秒钟的沉默。“请给我们一份爆米花和三个可乐。”

  “你要什么?”菲尔看着艾米丽。

  “我想要爆米花和一个可乐。”

  “那你呢?”菲尔这才转向尼娜。

  “跟我一秒钟前说的一样,一份爆米花、三个可乐。”

  “爆米花要大的、中的还是小的?加不加黄油?”

  “一大份不加黄油的。”

  “告诉你一个秘密。”他从玻璃柜台后面探身过来,“现在的爆米花有点陈了,如果等上一分钟就有新爆好的。我建议等一等。”

  女孩们点点头,菲尔转过身去,把三只杯子灌满了可乐。

  艾米丽想起了什么,对尼娜说:“要不你把可乐拿给切丽尔,我在这里等着爆米花?”

  尼娜狡黠地一笑,点点头,回放映厅了。

  “你在附近上学吗?”菲尔一边假装看着爆米花机,一边扭过头来对艾米丽说。

  “当然,我上......我是在附近上学。”

  “你上的肯定是大教堂,我上的是中央,可从来没见过你。”大教堂中学和中央中学是这里唯一的两所高中。“要不我会注意到你的”

  “是的,我意思是‘不’,我不在中央。”

  米花爆得的三分钟美妙得令人忘记了时间。菲尔打出收据,艾米丽看到他只收了小份爆米花的钱,而且还分明向她挤了挤眼。这让她感到奇怪,挤眼睛当然,但为什么故意少收钱。如果妈妈在场,肯定会纠正他,谢天谢地她不在。不过,这是不是她的责任?也许菲尔有折扣或可以给朋友打折,但这又引出了另一个问题。到底怎么回事?也许尼娜和切丽尔是对的,也许菲尔是在跟自己眉目传情,不过她还不能完全相信。更让她吃惊的是她不能不自问,自己是不是也在做出同样的举动?

  之三

  “这电影真棒!”

  “不是开玩笑,比我想象的好多了。”

  女孩子们一边往外走一边议论着。这没什么希奇的,她们什么事都彼此交底的。不过,这次有所不同,艾米丽满脑子想的都是:菲尔是不是还在上班?

  趁尼娜和切丽尔向栗子街的出口走去时,艾米里溜回大厅。

  “嘿,艾米丽,你爸爸在这边等我们,不是正门。”

  “我知道,我只是看看。”

  “噢,是吗!你是找那个家伙吧!”

  “才不是呢。”

  “不是?你不是什么?”声音从身后传来,但她一下就听出来了。

  “不,我不是找不到路了。你还在上班吗?”

  “是,我要一直上到今晚关门。”

  “噢,时间挺长的。”话一出口她就难为情起来,哪怕对只及菲尔一半可爱的男孩,也不能说出只有这话一半傻得话啊。

  “是的,老伴看得严,我得走了。我给你打电话行吗?”

  “打电话?”这话说得更傻。男孩和女孩究竟怎么讲话啊?

  “是啊,就是打电话?”

  “当然,我是说,怎么都行。”

  “酷!电话号码是什么?”

  “我的号码?”她又想逃走,又想看看究竟会有什么结果。

  “对,就是你的电话号码。我想你家总有电话吧?”

  正在此时,几个月前爸爸妈妈和她的谈话隐约浮现在艾米丽的脑海里,但就是想不起来究竟谈了什么,好像是关于她长大的什么事。

  她把电话留给了他,他用圆珠笔写在手上,然后匆匆走了,但又不失时机地转过身来,一边手握成拳放在耳边作出打电话的样子,一边向她挤了挤眼。艾米丽觉得这是告诉她现在该走了。

  外面大雨还在下着,人们都匆匆忙忙跳进车里。艾米丽只希望赶紧回到家里,一个人在自己的房间里呆上好长好长时间。

  “该走了!”切丽尔说。

  “你到哪儿去了?”尼娜问。

  艾米丽朝爸爸笑笑,爸爸也对她笑笑,然后回过头去查看路上的车辆。她转身冲着两个朋友,把食指压在嘴唇上。

  之四

  “艾米丽,有个男孩子来电话。”爸爸在楼下叫她。“他说他叫菲尔,你跟他说话吗?”

  她把门打开,头探出来倚在门框上:“菲尔?哦,菲尔!当然。就下来。”

  艾米丽假装若无其事地从屋里走出来,但那幅失魂落魄的样子没能逃过爸爸的眼睛。一到厨房,她就拿起无绳电话,跑回自己的房间了。

  这样的事儿在家里还是头一次发生:艾米丽和一个男孩通电话,而且是爸爸妈妈都不认识的孩子。

  “到底谁是菲尔?”柯妮问。

  “我以为你知道呢!”吉米说。

  他们等了整整二十分钟,才看到电话上的指示灯灭掉。这二十分钟显得格外漫长。

  艾米丽把电话放回厨房的时候,感到脚步特别沉重。爸爸妈妈坐在起居室的沙发上,四只眼睛盯着她,气氛有些紧张。

  “嘿,艾米丽,”妈妈厉声问道,“宝贝,菲尔是谁?我不记得听你提起过这个名字。”

  “是我遇到的一个男孩。”她边说边朝屋里走去。

  爸爸忍不住了:“等等,等等,等等!”他站了起来:“在哪儿遇到的?”

  “昨天在影城。”

  “你是怎么遇上他的?”

  “我们只不过说了一会儿话。没什么大不了的。”

  “你在影城遇到一个男孩,把电话号码给他,又躲进屋里跟他讲话,还说没什么大不了的?”

  “这不也是我的电话吗?”

  “吉米,等一等。”柯妮说,“你爸爸想说的是我们都感到吃惊,而且有点担心。我们应该担心吗?”

  “说真的,没什么好担心的。”

  “好,那你跟我们讲讲菲尔好不好?”

  “比如讲什么?”

  “他是在你们学校其他年级上学吗?”

  “不全是。”

  艾米丽的爸爸有些恼火了:“艾米丽,长话短说,就回答我一个问题。他在哪儿上学?多大了?”

  “我不知道他多大了,也记不清他在哪儿上学了。”

  “你什么时候遇到他的?”

  “排队的时候。”

  “看电影的时候,你跟他坐在一起吗?”

  “没有,他得上班。”这话一出口艾米丽就后悔了,但奇怪的是说出来了虽然心里害怕,但也有如释重负的感觉。

  “必须上班?”他开始计算,这个孩子至少也有十六岁了。“那么他到底多大?”

  她能感觉到爸爸在倒计时,这是他压住心头火气的办法。“我怎么知道。”

  局面失控之前,妈妈介入了。“艾米丽,菲尔知道你的年龄吗?”

  “我不知道。”

  爸爸吼叫起来:“艾米丽!”

  “说实话。你认为菲尔觉得你有多大?”

  “他以为我上高中了。”艾米丽边说边害怕爸爸的坏脾气可能发作。但是奇怪,这次没有火山爆发。她看着爸爸的脸色,看到的不是气恼,而是害怕。这回该轮到她吃惊了。

  “爸爸,怎么了?”

  他低头不语。

  妈妈开口了:“艾米丽,你告诉我们的一切让我们感到吃惊、失望和害怕。我想爸爸和我需要一点时间单独待一会儿,想想我们现在该怎么办。你先回房间等一会儿吧。我们想好了该怎么谈这件事,再叫你下来。”

  “我没做什么错事。对不起。”

  “宝贝,我们知道你抱歉。”妈妈说,“不过现在这不是让我们担心的问题。我们一会儿再谈吧。”

  点评:诚实的界限

  尽管这个例子中家长有大难临头的感觉(性的问题可以让人人都有吃了当头一棒的感觉),其实这种情况很平常。只要父母和青春期前的孩子陷入关乎诚实和品行的冲突时,就会出现这种情况。

  当然,艾米丽的父母的确有紧要的问题要跟女儿讨论,他们可能感到不得不强调面对的问题的重要性,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正因为如此,他们就更不能操之过急、惊慌失措。最重要的是每个人都要始终参与,并且让对话针对具体个人、针对现实。如果他们连这样的愿望都没有,谈话必定陷入家长一言堂式的说教,艾米丽只会保持沉默和充耳不闻,这对谁都是徒劳无益的。(无论怎样,她也是十一岁的孩子了,也就是说她情绪波动大,有强烈的自我保护和自我批评意识,对他人的明显缺陷、有时也对自己的缺陷超级敏感。本章后面还会谈到十一岁孩子。)艾米丽的安全应该是压倒一切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又要求我们对她的成长保持尊重的态度,这种尊重不是害怕,是对她情感、心理和社会交往的尊重。

  新意识的萌发从来都不是干脆利落的事。从艾米丽正在经历的发展变化看,很难想象她对内心的波动及自己社会角色的变化具有有意识的控制能力。她是个(相对来说)性早熟的十一岁女孩,既渴望探寻自己的感情世界和好奇心,又希望保持和父母的联系。她既是小丫头,又是情窦初放的少女,而两个世界她都想牢牢抓住。即使在进行一个少女的各种尝试时,她也希望得到父母全部的爱和不遗余力的支持。尽管做父母的对此一时难以接受,但这却恰恰是我们巴不得看到的状况。就像做父亲的看着女儿奔向等在影院门口的朋友们一样,我们同样希望看着她拥抱未来,拥抱逐渐展现在面前的大千世界。

  与此同时,如果艾米丽的父母能够明智地不把品行当做重锤敲打她,就有可能因势利导地教导她真诚为人的好处。他们将要进行的对话的关键,在于十一岁的艾米丽必须在父母的正确引导之下,找到诚实和品行之间的区别的。

  严格讲,已开始我们就应该知道,艾米丽其实没有在自己的年龄上对菲尔说谎,也没有就在影城发生的一切对父母说谎。艾米丽的父母要讲清楚的一个道理正在与此:不说谎并不等于坚持了品行准则。其实,很多成年人都搞不清两者的区别,更不要说孩子了。艾米丽有些闪烁其词,但没有抵触,当然更不是被动的。但如果对她正在经历的一切-即性意识的萌发而且仅此而已-不表示理解,她就很可能采取消极抵抗的态度。

  诚实从一个层次上讲意味着说出真相,艾米丽正是这么做的,当然她留下很多模棱两可之处,还附带暗示了一些希望能自己让暗渡陈仓的假象。但从成长阶段上讲,十一岁的孩子已经完全可以从字面上应对问题,特别是那些让他们感到难以对付甚至批评性的问题。这就意味着艾米丽是问什么答什么,一个字不多也一个字不少。关键是他的父母要理解这对一个十一岁的孩子来说,不等于不诚实。

  在艾米丽看来,她没有不诚实,因为她没有说谎。但她的父母感觉到她的闪烁其词,于是马上开始怀疑她是不是在说实话。如果双方为此纠缠不休,艾米丽和父母就不可能进行有益的对话。双方都有理,艾米丽没有说谎,而她的父母的确没有了解到全部实情。但双方的共同点在于艾米丽的品行。艾米丽因为违背了品行的要求而感到不自在,父母感到她不自在,并将其归因于她背弃了品行准则。换言之,他们找到了对话的真正起点,即对艾米丽品行的共同关注。

  此外,如果对艾米丽的诚实问题紧追不放,她反而会感到松了一口气,因为她肯定不会输掉。这就是为什么最好将诚实问题暂且放在一边,击其要害,解决品行这一深层问题。由于关注的焦点从准确陈述事实转移到真诚为人上,他们问的问题也会大不相同。他们围绕的中心是艾米丽的个人经历、她的真实和她对这一复杂而重要成长时刻的把握。

  品行对话

  一旦经在厨房的简短交谈确立“事实”后,艾米丽的父母就应该着眼大局,开始提出更加深入、更具探究性的问题,而不是再问谁说了什么、什么时候和其他类似的问题。

  -你意识到他误以为你比实际年龄大时是什么感觉?

  -菲尔打电话来你试图掩饰,那时又是什么感觉?

  -你觉得你展示给菲尔的是真实的你吗?

  -如果不是,为什么你没有纠正他对你的错误印象?

  -回想在影城发生的一切,下一次你会不会采取不同的作法?

  换言之,要问那些不能随口就答的问题,不能用“是”或“不是”就应付过去的问题。艾米丽的父母要注意引导她探寻在这个事件中令她不自在的领域。然后,他们必须把这些感受、疑问和焦虑和她的品行联系起来,因为无论她是否意识到了,品行都是她最为宝贵的财富。正因为对品行已有初步意识,她才会感到不自在。如果她能够明确认识到这一点,不仅可以更好的把握自己不应该或不能够做什么,也能够更了解怎么做是对的、对她是好的。

  父母的这一策略不是要让她感到愧疚(但只有十一岁的她完全可能有这种感觉),而是要帮助她了解生活中品行的基本要素,而真正学会把品行铭记在心的最佳方式,莫过于汲取违反品行准则的教训。她的父母必须认识到这一点,并且以自己的方式让这些不自在的感觉自己站出来说话。如果他们急于纠正错误,甚至因为艾米丽“说谎”而惩罚她,就会剥夺了一个宝贵的学习机会,使她无法建立自身感受和品行之间的联系。如果艾米丽的父母感到她既会顺从也会真实为人,他们至少现在和今后几年她上高中之前可以睡上安稳觉了。

  要达到目的,艾米丽的父母必须播下探索的种子,因此谈话不能一次完成,而要细水长流。(顺便提醒一句,谈话时、特别是你准备隔着老远在房间的另一头开始讲话时,最好让每个人都坐下。)他们还必须耐心,在沉默中给艾米丽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自己揣摩或跟他们共同探讨这些大问题。实际生活中,这可能意味着让女儿在自己的房间单独思考一下父母提出的问题,在大家都经过一夜的平静之后第二天再谈。对有些孩子来说,写下自己的感受不失为一个更好的对策。

  一旦艾米丽能够向父母表明她已经明白了自己在和菲尔的交往中如何违背了品行准则,品行为什么对她至关重要,她和父母就可以自由地去讨论这件事引起的其他问题。但如果这种联系没有牢固地建立起来,其他对话都是徒劳。

  父母帮助她确立界限后,十一岁的艾米丽是能够做到坚持自己的界限的。她可能反感父母的控制,没有几个超过九岁的孩子对大人在自己生活中的权威地位不表示失望的。这恰恰是该强调品行的地方:品行不是外力强加的。艾米丽的父母可以坚持在她作好情感和心理上的准备之前,不许她约会;也可以决定她还不适宜通过电话(或网上对话、电子邮件)交友,他们也可以指出不久的将来何时她就可以约会了(当然有些十一岁的孩子会觉得这一天是没有指望了)。

  我们认为孩子需要适当的限制。十一岁的孩子根本不能跟十六岁的出去。因此不要把我们对品行的重视当作让各位家长屈从孩子的意志。恰恰相反。如果仅仅注意限制,你正是对自己的恐惧低了头,而我们所建议的则是在规定现实的、合乎情理的限制之前和过程中,和孩子探讨品行问题。

  在艾米丽的例子中,她的父母应借此机会声明自己的立场:不行,你不能跟菲尔出去,因为你年纪太小,他太大。但是,我们完全理解你想要约会的心情,所以我们一起看看如果你真的有一天去约会了会遇到一些什么问题。艾米丽的父母用这类方法就可以把她正在萌发的性意识和品行联系在一起。

  女孩的早熟

  1997年,马莎.赫尔曼-基廷斯对17,000个女孩进行了青春期起点的研究,其结论证实了儿科医生在诊所及父母在家中看到的现象:女孩进入青春期的年龄比过去几代人提前了。赫尔曼-基廷斯确定了青春期的两个阶段。第二阶段,即初潮期(月经,标志着女孩青春期的正式开始)六十年代以来一直稳定在12.8岁(非洲裔美国女孩提前六个月),但第一阶段,即乳房发育和阴毛生长等第二性征的出现却开始得越来越早。据她的研究估计,15%的白人女孩和近50%的美国黑人八岁女孩就开始出现第二性征。到目前为止,研究人员无法确定其中的原因。

  迄今提出的理论之一认为是肥胖症所致。人们都知道,肥胖女孩一般比体重正常的孩子发育快。从七十年代末起,六岁到十一岁的肥胖儿童增加了一倍,因此有理由认为青春期的第一阶段也会提前到来。另一种理论认为是因为使用农药造成的食物链和空气的化学品污染。研究人员认为这可能增加了女孩体内雌激素的活动。第三种理论则认为孩子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各种性信息越来越多,这可能刺激了大脑和身体的发育。

  无论医学和社会学作出什么解释,家长每天还是不得不面对貌似青春少女、常常被大孩子甚至成年人当作大姑娘对待但其实还只是小丫头的女儿。从一方面看,性征就是性征,青春期不论何时爆发也还是青春期,但其实不尽其然。在性征上,女孩通常都比同龄的男孩成熟早,这就造成了老几代的人根本没有遇到过的问题。例如,十几岁的大男孩可能被年龄较小的女孩吸引,但却不知道她们其实比自己小,而小女孩们则发现自己成了引人注目的目标,但自己还没有为此作好准备。我们这里讲的不是猎艳者,当然任何人都不应在这个问题上掉以轻心,电影和广告把越来越小的孩子变成了性感尤物,以迎合当今商业社会中观众的胃口。

  艾米丽的经历显示了早熟引起的问题之一,但请记住,在我们的故事中,菲尔远非艾米丽的猎艳者。被这个漂亮的姑娘吸引,对他来说是自然而然的,也没什么不妥。他觉得她远不止十一岁。一旦菲尔发现艾米丽只有十一岁,很可能根本不会再给她打电话了。但如果得知艾米丽的真实年龄后他仍然继续来电话,就属于另一类更严重的问题了,这也正是艾米丽父母最怕出现的噩梦。

  两性之间发育不平衡引起的另一个问题近来越来越为人关注,即孩子对调情的尝试。一位教育工作者曾说:“很多八年级的女孩都和高中的男孩有类似的交往,认为这让即可取得男孩子的欢心,又不失去自己的贞节。”这就意味着女孩子需要较早地了解性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她们需要我们帮助她们建立起这类尝试与其品行之间的关系。为取悦男孩而调情是违背正当品行的表现,因为这种行为缺乏自尊和真诚。表面上看,这样做似乎是达到被孩子接受这一目的的捷径,但实际上却偏离了只有她们自己才能赋予自己、或只有在成熟的双向关系中才能取得的被接纳的地位和尊严。

  性意识萌发的意义和威力-家长的反应

  有些家庭和学校对性问题避而不谈,认为这样做只会刺激甚至鼓励性行为。我们不赞成这一立场。对这些问题的研究都得出了清楚的结论。经过多次研究,我们发现对性-性行为、疾病、避孕套、独身生活等了解较多的孩子,比对此一无所知的孩子更不容易卷入性活动。当然,我们必须确保谨防将正在探索之中的孩子置于更大的危险之中,而对性知识的了解有时恰恰可以让孩子避免生命危险。总之,我们应该知道,孩子在性问题上的知识和口头表达能力都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因此我们有责任-有道义上的责任让他们掌握可能关乎生命安全的工具(即知识)。

  但是,关于性问题的谈话并不总是没有代价的。为什么呢?家长是第一教育者,在我们听取第二教育者(学校、教堂或是诊所)

  对孩子的教导时,要确保这种教导所强调的不仅仅是疾病、危险和生理知识,同时还要强调男女关系的处理、爱情和人性。这就是为什么无论学校、教堂或社区中心进行了什么活动,家长在塑造孩子对其人生中最根本的问题之一-性问题的认识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应该及时开始这类对话,以适当的方式开展对话,加强孩子的知识,解决他们的问题,打消他们的好奇和疑虑。卫生教育工作者认为,十岁到十二岁之间,在性、毒品和饮酒问题上,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最大。

  有些家庭认为道德教育应该是性教育的中心,有些家庭则不以为然,认为性尝试在某种程度上与价值观关系不大、甚至不相干,而且是不可避免的。说得极端一点,有些家长可能无法接受有朝一日自己的孩子居然开始约会,而另一些则可能想象孩子确立了严肃的男女关系,甚至和伴侣同居一室。但无论怎样,对大部分家庭来说,道德教育仍是性教育的重要内容。

  在这方面,我们要敦促每一位家长,无论他们抱着什么态度,都应该认可孩子内心的情感,并认识到任何人都无法做到完美无缺、不可挑剔。无论家长做什么-无论是对性尝试开绿灯还是设置重重障碍,要求孩子保持贞节和禁欲,都应该同时保持理解和现实的态度。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把对话及家长和孩子的关系建立在品行的基础之上。好莱坞把孩子描写成“儿童不宜”生活方式的追随者,其实这是弥天大谎。

  当我们的孩子努力寻找为人的真诚时,就不可避免性行为和欲望的矛盾。她们怎么可能不呢?性行为毕竟是人性的一个关键。这不是说对孩子或青少年谈不上什么是非问题。实际恰恰相反。当孩子懂得了性行为是他们自然而又宝贵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时,他们就会将此融入到对自我的更为广泛和全面的认识之中。孩子也许可以拒绝性,但是如果同时能够认识到自己是谁、将成为什么样的人,不是更好、更理智、更聪明吗?

  再回到艾米丽。在经过了第一次性吸引的晕眩之后,艾米丽不仅会双膝发软,也会心中发颤。她会重新思考自己究竟是怎样的人,并逐渐认清自己正在进入的阶段-一个年轻女子的状态。她会四下环顾自己屋里的东西,思忖着这些玩意儿在自己的生活中究竟还有没有一席之地。她会逐渐从镜子中自己的形象看到自己心中的自我形象,还要一段时间她才能逐渐体会到自己在别人-包括那些对自己回眸注视的靓仔心中的形象。

  回想一下自己第一次的性萌动,特别是第一次把手握在一起时的感觉,第一次肌肤相贴的感觉,或是回想一下第一次的亲吻。那种让你如同飘飘欲仙的极乐的感觉。一旦尝到了这种滋味,难道还想回头吗?艾米丽和这些第一次的感受已经相距不远。她的父母可能还没有为此所好准备,但却不能忽视了这一点。他们需要做很多事情帮助艾米丽做好准备,而且时间不多。

  还记得半年前他们与艾米丽谈过她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大吗?可能谈话进行得不错,但那只是为现在的工作打下了一个基础。他们跟艾米丽谈性成熟的问题,是因为她需要对此有所了解,但对艾米丽来说,这只是一场抽象的谈话,她很可能无法将父母的话和自己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即使那些关于生理卫生的奇怪谈话、那些儿科医生的忠告可能都会显得过于空洞和遥远。但是现在在影城遇到了梦中的菲尔之后,在等待具有魔力的爆米花、在他要了自己的电话号码、在接到了一个高中男孩的电话之后,她必然会看到这种联系。因此,她的父母必须跟她再次进行同样的对话,因为艾米丽已经不再是仅仅六个月前的那个小女孩了。对处在青春期边缘的十一岁孩子来说,六个月意味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十一年华

  十一岁是感到力不从心、被左右摆布的年龄。十一岁的孩子会想到自己十岁时生活是多么完美,回想念那时的安全和有依有靠。想到十二岁和今后的时光,他们会对遥不可及的未来充满憧憬。十一岁是个中间地带-是过去与未来的中间地带、是高度与深度、家庭与朋友、欢笑与眼泪的中间地带。谈到眼泪,你自己的十一岁很可能就有不少让自己也让父母流泪的日子。

  情感上,十一岁的孩子认为哪一种情绪都没什么不对的,有时还把几种情绪混杂在一起。他们情绪上的波动和青春期正在进行的生理调整与心理变化紧密相关。比如,声音会发生变化,这对他们来说是个巨变,也提醒着他们对自己以何种面目展现在他人面前自己的控制力是多么微弱。十一岁的孩子会被自己的成长搞得不知所措,特别是无缘无故就摔了跟头的时候。

  智力发展上,十一岁孩子的思维仍然保持稳定具体,但已经出现突发奇想的时候,比如他们一方面会抱怨作业如山,一方面又会到图书馆去搜寻一本书,躲在一边一读就是几个钟头。

  社会交往上,十一岁的孩子每时每刻都在注意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感到自己被放到了显微镜下任人挑剔,或是感到自己随时被人注意,总是力争作出最好的表现。“你干吗老是注意我的一举一动?”与此并行不悖的是另一个完全相反的心态,“请注意我,注意我做的事。”十一岁的孩子一时情绪高涨、一时小心诡秘,这正好为担惊受怕的父母提供了线索。如果对他表示兴趣,很可能得到的是嘲笑、嘀咕或低声反驳的反应,还能时不时地听到他不断扩大的语汇中又增添了不少花哨的词。(你以为锤子砸到大拇指上或是别人在高速路上抢了你的道你的咒骂他没听到吗?当然罪过肯定是小叔子的!)

  十一岁的孩子如何对待朋友和友谊也同样重要。他们和朋友的关系,而且几乎都是和同一性别的孩子的友谊,一下子加深了。“最好的朋友”成了重要的命题,这可以指一个人,也可以指一个小圈子。

  对许多男孩、女孩来说,青春期可能造成关系上的突变。好朋友的关系很少与青春期齐头并进,这就意味着有的孩子不可避免地会被抛在后面。比如,在艾米丽的例子中,我们会看到她和尼娜、切丽尔的友谊会变得复杂起来,因为她认为这两个人显得比她“小”。切丽尔和尼娜暂时还是小孩子,而艾米丽已经开始对建立新的关系感兴趣。当切丽尔和尼娜还在对着满墙贴着的男孩招贴画作她们的浪漫幻想时,艾米丽已经尝试到和一个活生生的男孩交往的滋味。男孩中也有类似的不同步现象,有的孩子愿意跟朋友议论学校的漂亮女孩子,有些孩子则认为没有什么比踢球或骑车更让他们开心的了。比如,一个男孩讲了个黄色笑话,有的孩子听出了其中的噱头笑起来,有的则是怕别人知道自己不笑而笑,但其实根本听不出有什么好笑的。

  对某些孩子来说,青春期更为复杂。极少数的孩子会发现自己和同龄人不同,吸引他们的是同性别的孩子。男女同性恋者承认,他们正是在这一时期认识到自己的与众不同,并开始为自己的人格的完整性而烦恼。在以两性关系为主的世界里,他们下意识地感觉到自己的与众不同不仅排斥了与其他许多人的关系,同时也割断了与自我的联系、与自我性意识的联系。这是可以理解的。

  换言之,出于上述各种原因,十一岁时可能正是孤单的时期,从前的好朋友出现误解和分歧,每个人都在重新组合自己的新世界,接受自己全新的身心状态。许多关系永远不能再复原,说起来令人伤心,这种失望有时也反映在在家的表现上。退步的表现是肯定会出现的:可能把旧玩具翻出来,也可能比过去更爱生事,还可能显得愁眉苦脸的。无缘无故地发火也是肯定会有的,特别是那些被甩在后面的孩子。

  暴风雨前的平静

  孩子进入青春期,做父母的也能够感到大地的颤动。当几年过去颤动停止后,他们环顾四下会发现家庭的版图已经发生了变化。与此同时,母与子、母与女、父与子、父与女都在重新界定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

  传统的家庭模式中,总是妈妈追踪着孩子的成长,爸爸则退出情感和心理的领地;女孩子总是跟妈妈知心话说不完,而爸爸则跟儿子谈性的问题,撤出女儿的生活。当然,我们都知道这是简单化的说法。其实我们需要极大的勇气才能面对孩子性成熟的现实,孩子出于同样的原因也需要同样大的勇气才能做到。看到孩子既令人忐忑又令人兴奋的变化时,家长需要付出许多的爱、许多的时间支持孩子的成长。

  青春期的到来意味着青春期的生活就要展开。家长很快就不再是孩子生活的中心,或似乎不再是了。你发话时他们不再对你洗耳恭听,反而觉得你老脑筋而颇不以为然。他们不再希望陪你到商店,反而会在有朋友经过时躲到车座底下。但是不要让他们的把戏把你骗住。在他们变了声带的生活中,你对他们仍然至关重要,虽然他们不愿承认。你在孩子儿时所作的一切都是对未来的投资。现在他们需要你暂时靠边,等待他们的提示、问题或忧虑出现,给你行动的信号。因此,这是个人人都应表现出极大主动的时候,相互的信任会给你和正在长大的孩子都带收益。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