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隔代教育谨防误区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21日 09:31  人民网-人民日报 
  你是我带大的,不也挺好?(来信)

  编辑同志:

  您好!

  我女儿今年3岁,还未上幼儿园。我在学校教书,妻子开了个复印店。我们忙不开,就把孩子送到老家跟祖父母一起生活。从此,女儿染上不少坏习惯:动不动就哭哭啼啼要钱买零食,吃零食上了瘾,几乎代替了主餐;鞋带松了,把脚一伸,旁边的爷爷奶奶赶快蹲下来给她系上……

  看到孩子被娇惯成这样,我们就想有意识地让孩子吃点苦,锻炼一下她的能力和意志,可一边的老人心疼了,又是哄又是摸又是叹,好像遭了天大的罪似的;孩子做得不对了,训斥几句吧,老人们就不依不饶;假期在家,孩子学会了自己穿衣服、穿鞋袜,可一到爷爷奶奶家,就又恢复原样……

  我急了:“这样做,对孩子将来没好处!”

  那边一句:“你是我带大的,不也挺好?”顿时让人无言以对……

  面对可亲可敬的爷爷奶奶,您有啥高招?我们究竟应该怎么面对“隔代亲”,如何面对“隔代教育”?

  江苏省江都市樊川中心小学 范建斌

  扬长补短争主动(编辑点评)

  董建勤

  城镇双职工家庭中的隔代教育是一个颇令人无奈的话题。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竞争趋酷烈,年轻父母一般缺少时间精力进行亲子教育。调查显示,上海目前约六成的儿童由祖辈为主养育,北京、广州近一半。这个比例和全国各城市大致相当。隔代教育有利有弊,但社会急剧变化,老人育儿往往谨守陈规,加上四个老人一个孩子的特殊家庭结构,弊便常常大于利。如何兴利除弊,充分发挥隔代教育的优势,成为祖父母和年轻父母及所有关心孩子健康成长的人们所共同关注的问题。

  信中发生的故事比比皆是。如何提醒上一辈人,不再给孩子无度的、没有理智的爱?如何提醒年轻父母,想方设法使隔代教育扬长补短、牢牢把好孩子的品行关?如何使祖辈的教育观念跟上时代的步伐,使两代人的教育协调统一,不要让只有一次童年的孩子成长中有缺憾……这一系列问题确实值得探讨,也亟待解决!不过,为人父母无论多忙,都要抽点时间给孩子,切不可完全把对孩子的教育权、抚养权交给老人;同时要多与祖辈沟通,明确爱孩子,但不能溺爱;用知识和经验浇灌孩子,别用旧习惯、不良习性影响孩子!这样才能赢得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主动权!

  祖父母,请掌握“孙子”兵法(专家视野)

  赵忠心

  有人说,“隔代抚养教育”有害无益,会把孩子给毁了。这话说得太绝对,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李大钊是由伯祖父抚养长大的;英国的哲学家罗素是奶奶带大的、俄国文学家高尔基是外祖母对他实施的早期启蒙教育……事实表明,祖父母不单能带好孙子,也能把孙子培养成材,成大材。能不能带好孩子,关键不在于谁带,而主要在于教育思想观念是否科学。

  中国的老年人到离退休时,一般身体还是硬朗朗的。有个孙辈在身边,既支持儿女工作,也能排遣失落和孤寂,给空巢家庭带来欢乐。这是个一举两得、两全其美的事。

  老年人是过来人,抚养、教育孩子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对孩子也耐心细致,照顾周到。但孙辈毕竟不是自己的儿女,中间“隔”一辈。可不要小看这“隔辈”!过去对自己的儿女能严格要求、训练和教育,而面对“隔辈人”,一些老年人却往往变了一个人,就连性格、心态都不知不觉地在发生变化。特别是面对这独一无二的孙子孙女,怎么也“爱不够”!昔日在儿女面前,有的是“尊中至极、威严十足”,谁也不敢冒犯;而今在孙子孙女面前,往日那种令儿女敬畏的家长架势和威严却荡然无存,个别的老年人甚至对孙子孙女“俯首称臣,惟命是从,百依百顺,有求必应”。有人戏言:“现在是有了儿子当儿子,有了孙子当孙子。”这种变化,根在“责任”二字!

  时过境迁,物是人非。现在的孩子不比过去的孩子:出生盛世,享受着比前辈优越得多的生活条件:大多是独生子女,天然处惟我独尊的特殊地位;生活在以交通、通讯高度现代化的信息社会,成年人垄断信息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孩子们的头脑变得越来越复杂。对此,不少老年人觉得“老革命遇到了新问题”,深感费力不讨好。可见,要做合格祖辈,带好孙辈,还真的要学习新知识,更新旧观念,研究教养学问,掌握现代的家教“孙子”兵法。这样才可能引领孩子成为品学兼优的人才。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人物头像作者为罗雪村)

  爸爸妈妈:借你们一天行不行?(童言传真)

  安徽省濉溪县南坪小学一年级 朱凯歌

  自我记事起,就一直过着“流浪”的生活,不是在爷爷奶奶家,就是去姥爷姥姥家。本想着上学后,能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和你们一起吃饭、看电视、睡觉。可你们总说忙,还是由爷爷奶奶、姥爷姥姥轮换接我上学放学。看着别的小朋友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开心的样子,我就直恨你们!好不容易到了“五一”,老师让我们在假期里和爸爸妈妈一起玩一次,到学校后说说自己的想法,可你们还是忙起了总也忙不完的工作……爷爷奶奶、姥爷姥姥对我也好,可不知为啥,我就想跟你们在一起……

  爸爸妈妈,地球离了你们真的就不转了吗?我向你们借一天,就借一天,好好地陪我玩一次,长大后,我会还你们一百天。好吗?

  爷爷奶奶:

  把我当大孩子吧江苏省盱眙县城南小学五(5)班易安琪

  近几年,爸妈不在身边,我就由爷爷奶奶抚养,他们对我疼爱倍加。我都上五年级了,上学放学还要接送。这倒没什么,可自从去了县德育教育基地后,我深感自己自理能力太差:被子第一天就让林老师帮着叠了,辫子也是林老师给梳的。我下决心要做个大孩子!可爷爷奶奶连水都不让我倒,说怕烫着,妈妈回来不好交待……唉!

  这还不够,他们连一点自由空间都不给我留,一个双休日,上“奥数”,做作业挤掉一天。第二天上午复习功课,下午看课外书也就过去了。每次同学来叫我出去玩,都不被允许。

  爷爷、奶奶,我多么希望你们给我一点空间,把我当大孩子吧!要知道,小鸟只有在宽广的树林里才能自由翱翔,鱼儿只有在宽广的大海里才能畅游啊!

  隔代教育实属无奈(专题调查)

  八成家长更愿自己带孩子

  “大家谈”专题组与成长网对近1000个面临隔代教育问题家庭所进行的问卷调查表明———

  结论之一:隔代教育弊大于利。由老人带孩子,76%的家长表示对孩子的生活及安全很放心,但在学习和行为习惯上不放心。“根据你的观察,孩子在老人身边形成了哪些性格或习惯?”虽然有58%的家长认为孩子“可以学到尊老爱幼、礼貌、谦让、节俭等传统美德”,但95%的家长认为孩子和老人在一起养成了一些不好的性格或习惯,孩子在家里“变得任性娇气、惟我独尊、霸道蛮横、懒惰散漫”,其中57%的年轻父母同时觉得孩子在外面“变得胆小、过于听话、无主见,偏于内向”。

  有87%的家长认为自己长期不在孩子身边,会对亲子关系造成负面影响。有83%的孩子“(相比爷爷奶奶)更怕爸爸妈妈”,可虽然爷爷奶奶在身边,41%的孩子仍感到孤单,92%的孩子表示特别想父母多一些时间和自己在一起。绝大部分家长是因工作忙才不得已将孩子交给老人带,81%的家长表示如果有时间会选择自己带孩子。

  结论之二:年轻父母和老人沟通有问题。

  几乎所有年轻父母与老人在教育孩子方面产生有或多或少的矛盾。和老人出现分歧和冲突时,82%的年轻父母想极力说服老人,但其中有36%不能说服;有18%的年轻父母则不愿影响和老人的关系或碍于情面不说出来。当父母和祖辈因为自己的事而争论或吵架时,有73%孩子表示不知道该听谁的。

  结论之三:隔代教育指导很有必要。

  老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知识结构、教育方式等与现代社会存在不小差别。89%的家长认为很有必要通过一些渠道对他们进行隔代教育指导,更新教育观念与方法,同时促进自己与他们之间的沟通,共同对孩子进行有效教育。

  在回答“您最希望教育机构、社区或大众传媒等进行哪种方式的隔代教育指导”时,希望老人能参加教育机构组织的“隔代教育培训班”、“祖辈家长学校”等的最多,其次是社区组织的“双休日祖孙俱乐部”等祖孙同乐活动及希望大众传媒出版、播放指导隔代教育的图书、广播、电视等。

  八方热议

  隔代教育问题是中国的特色,其他民族似乎很少把教育孩子的天职旁移。原因很简单: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最好的老师、最久的老师。

  人民网网友

  作为孩子的父母,作为老人的子女,我们要善于把自己在实践中摸索出来或从其他渠道学习过来的家教方法“奉献”给父母。家庭生活中如果经常出现两代人为教育“第三代”而“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温馨景象,家教一定会成功的,孩子也一定会从幸福的家庭中走出,朝气蓬勃、矫健有力地走向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

  成长网网友 冯卫东

  父母双方中如有一方能够“退而求其次”,来个折衷,多挤点时间出来,“隔代教育”现象就会大大减少。

  浙江义乌外国语学校 丁德兴

  祖父母往往容易导致孩子良好精神氛围的缺失。父母应该懂得,良好的精神成长环境对孩子健康成长的特殊重要作用。孩子的思想品质、性格、行为习惯等形成都离不开父母提供的良好条件和环境。父母千万不要以忙为借口,推卸对孩子培养和教育的责任。

  江西宜丰二中 戴晓华

  老年人疼爱孩子是毋庸置疑的“天性”。但在家教这个全社会都非常关注的问题上,老年人究竟扮演什么“角色”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老年人和年轻父母都负有不可推卸的重任。

  河北省唐山市国防教育办公室 许贵元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