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小灵通爸爸”叶永烈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02日 14:48  《童年:周洲姐姐讲述名人成长故事》 
儿时照片
儿时与父母在一起
全家福
叶永烈,著名作家,笔名萧勇、久远、叶扬、叶艇,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浙江温州人。现已出版180多部著作,是《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作者。作品曾获奖80 余次,主要作品有《小灵通漫游未来》、《红色的起点》、《历史选择了毛泽东》等。

  1940年,生于浙江温州

  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毕业后到上海科教电影厂任编导。

  1980年,调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担任常委,兼上海科普创作协会副理事长,并从事专业创作。

  1987年,调上海作家协会,任专业作家。一级作家。50年代起发表诗作。自1960年出版第一本著作起,至今已出版300多部著作。

  主要作品:

  1960年,出版《十万个为什么》丛书(担任主要作者)。

  1978年,出版《小灵通漫游未来》。

  主要新著:

  《叶永烈自选集》及系列专著《红色的起点》、《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毛泽东和蒋介石》。

  系列长篇《江青传》、《张春桥传》、《姚文元传》、《王洪文传》,《陈伯达传》。

  中短篇小说集《爱的选择》

  散文集《叶永烈笔下风情》、杂文集《叶永烈娓娓谈》,

  系列惊险小说《中国福尔摩斯》。

  还有《叶永烈采访手记》、《星条旗下的中国人》、《毛译东的衣食住行》、《胡乔木传》、《马思聪传》、《傅雷一家》、《倾城之恋》、《沉重的一九五七》、《名人秘闻录》、《名人风云录》、《名人浮沉录》等。电影《红绿灯下》(任导演)获中国第三届电影“百花奖”。

  1979年,全国第三届文代会代表。中国作家协会第四次代表大会代表。

  1989年,被收入美国《世界名人著》

  1992年,担任海峡两岸共同摄制的250集电视系列片《中华五千年》总主笔。

  心声——我之最……:

  我最喜欢的格言:无曲学以阿世。

  我最反感的格言: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我最珍视的品质:正直。

  我最蔑视的品质:两面三刀。

  我最遵循的交友原则:君子之交淡如水。

  我喜欢这样的朋友:当面锣。

  我愿保持的形象:骆驼。

  我全力追求的目标:下一部作品成为我最满意的作品。

  我对金钱的态度:身外物。

  我认为男子汉必备的素质:豁达。

  我心目中的女性美:赤诚。

  我最愿原谅的行为:幼稚。

  我对伤害过自己的人的态度:知耻近乎勇,而长恶不悛者不可原谅。

  我和竞争对手相处的原则:我爱劲敌,文人相钦。

  我最大的遗憾: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小灵通爸爸”与《十万个为什么》

  “你知道‘小灵通’吗?”

  “知道,那是一种新式的电话!”

  不过,这里我要说的却是一本科幻小说的主角,名字叫“小灵通”,小说的名字叫做《小灵通漫游未来》,它的作者是——

  在宣布作者之前,再问一个问题:你很喜欢提问题吧。可是,要是妈妈很忙,根本没那么多的时间来为你解释,这怎么办呢?没关系,只要去翻翻那套《十万个为什么》,就能找到答案了。

  你想过没有,它的主笔是谁? 他一定非常有学问,要不,怎么能写出《十万个为什么》呢?

  他到底是谁?告诉你吧,他就是叶永烈。

  A.喜欢提问的孩子

  温州,是一座海滨小城,气候温暖,风景如画。1940年8月30日,叶永烈在这个温暖的小城里出生了。

  叶永烈就是一个活泼、聪明的孩子。从小,他就热爱自然,喜欢幻想,提各种问题,与你们小时候一样。

  在学校里,他最爱操场上的那六棵百年老榛树,每到课间,他都喜欢站在树下观察,猜测着它们的年纪。当微风吹起,榛树的叶子像手一样地伸展时,他很想知道,它们之所以要伸开绿手,是为了得到更多的阳光,还是要让自己随风挥舞呢……他就这样好奇地想着,直到上课了,才蹦蹦跳跳地跑回教室。

  除了老榛树,学校走廊里的一幅画也引起了叶永烈的注意。它画的是一只正在织网的蜘蛛,上面还写着一句话,叫“有恒为成功之母”。当时,他不懂这句话的意思,连“恒”字还都不认得呢,就去问老师。老师告诉他说:“蜘蛛是一种很有恒心的小动物,网破了,它就马上去补,不管花多少时间,直到补好才算完。所以,我们都要向蜘蛛学习,学习它的恒心。”听了这番话,叶永烈懂了,做什么事,都一定要像蜘蛛那样,坚持到底的恒心。 “有恒为成功之母”这句话,影响了他的一生。

  课余,叶永烈很喜欢读书,尤其爱读苏联科普作家伊林等人的科普作品,这些作品,对他日后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叶永烈也喜欢绘画。他画了好多好多的画,有山、有水、有花、有鸟……渐渐地,他的“作品”越来越多,足够开一个小画展了。于是,他把自己和另外一个同学的画挂在墙上,把自己住的房间布置成一个小小的绘画“展厅”。每当父亲的客人来访,叶永烈就拉他们去自己的房间看“画展”,而且,还要郑重其事地收取门票。看了他们的画,大人们并没有笑话,而是非常高兴,因为,虽然他们的“创作”还很幼稚,但是,他们的努力和勇于展示自己的勇气却值得赞扬。

  B.从“豆腐干”开始

  11岁时,叶永烈已经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了。那时,他家住在温州的市中心,每天上学,叶永烈都要路过一家名叫《浙南日报》的报社。善于观察的叶永烈,老早就注意到那家报社门口挂着的那个绿色木头箱子了。箱子上面写着三个白色的字“投稿箱”,这个箱子是做什么的?

  叶永烈想了半天,也不知道答案,就去向别人打听。人家告诉他说:“这个箱子是投稿用的。就是说,你可以把自己写的文章投进去,要是写得好,报纸就会登出来。” 听罢,叶永烈非常兴奋:“原来,是这么回事呀”回家后,他立刻写了一首小诗,跑到报社,把它投进那个绿箱子。几天后,他收到一封来信,上面写着:“叶永烈小朋友收”。信上说:

  “叶永烈同学,你的稿子收到了,已经读过,很好。我们要把它在下期报纸的‘人民生活’副刊上登出,然后,我们就送给你一张当天的报纸,还有稿费,好不好?
  希望你以后多多投稿,我们十分欢迎。稿子写好后,你可以寄到《浙南日报》副刊组,也可以自己送过来。
  你在什么学校读书?上几年级呢?有空请多多通信。告诉我们你自己的感想。
  祝进步!”

  读着来信,叶永烈觉得心在嘭嘭猛跳,因为他实在太激动了!可是,他不好意思去报社,就写了一封回信,告诉编辑老师说,他已经11岁了,正在读小学五年级。

  又过了几天,叶永烈放学后,刚走进家门口,就听到爸爸高兴地喊他:“阿烈,快来看今天的报纸,这上面有你写的诗!” 看着父亲的笑脸,叶永烈也高兴地笑了。

  很快,叶永烈也收到了那首小诗的稿费,共八千元呢!不过,请别同现在搞混了,这些钱都是“旧币”,那时的一万元旧币才相当于现在的一元钱,所以,当时的八千元,差不多相当于现在的八角钱。八角钱,虽然并不算多,可对小小的叶永烈来说,却是个大数目,再说这毕竟是他生来第一次收到稿费,怎能不令他兴奋呢?

  小诗发表的消息,学校里的很多人都知道了,叶永烈也一下子“连升三级”,从一个普通的少先队员升为大队的宣传员,挂上“三道杠”的臂章。以后,凡是少先队的壁报、墙报、油印小报纸等,老师都让叶永烈来编写。

  这些工作,给他的锻炼很大,也进一步培养了他对文学的浓厚兴趣,为他后来走上文学创作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叶永烈写的那首小诗,就是我们前面讲过的那种“豆腐干”,发表时,在报上也只占了豆腐干那么大的地方。但这次偶然的投稿,却点燃了他心中的火花,更决定了他一生的方向。

  如今,叶永烈每年都要写出一、两块像砖头一样厚的书,所以,他曾形象地称自己是一个“做砖的工人”,可是,正像人们常说的,“万丈高楼平地起”,如果不是从这篇“豆腐干”开始起步,后来他又怎能创作出那些“大砖头”呢?

  C.永远畅销的《十万个为什么》

  上中学后,叶永烈对文学的爱好更强烈了。不管暑假还是寒假,他都泡在图书馆里,大量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

  高考时,叶永烈想要报考北京大学中文系的新闻专业,因为他当时很喜欢做记者。 可是,那一年,北京大学的新闻专业只招五十名学生,其中还包括一半的调干生。这样,实际的招生人数仅剩二十多名,相当于一个省一名。叶永烈没有把握,在大学念化学的姐姐告诉他说,考化学系也不错,于是,他就报了化学系。

  虽然考上了北京大学化学系,叶永烈却“身在曹营心在汉”,一心想要从事文学写作。所以,他常去旁听中文系的讲座,课余也经常写诗和散文,在《北京日报》、《前线》杂志上发表了许多作品。

  到了大学二年级放暑假的时候,叶永烈没有回家,因为家离北京很远,家里的经济条件又不是很好。别的同学离开后,宿舍里变得空荡荡的,只剩下叶永烈一个人。每天,他都去图书馆里读书,回来后就不停地写文章。在那个暑期,他共发表了二十多篇文笔优美的科普小品。

  后来,叶永烈想把它们编成一本书,就把这些文章一起寄到了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半年后,也就是1960年2月,叶永烈的第一本书《碳的一家》出版了,那年,他只有20岁。当时,出版社的一位编辑正在编写《十万个为什么》,她觉得,从叶永烈的《碳的一家》来看,他既有好的文笔,也具有丰富科学知识,应该是编写《十万个为什么》的上佳人选。她请叶永烈试写了几篇,感觉文笔生动,内容详实,便顶着压力,把别人已经写好的稿子退掉。这样,叶永烈就成了《十万个为什么》第一版的最年轻,也是写得最多的作者。

  1961年,五本一套的《十万个为什么》首次出版发行。在以后的四十年中,它一次次地修订和增补,成了中国家喻户晓的科普畅销书,以至于当叶永烈提到它时,曾充满感情地说:“《十万个为什么》是我的成名作。”

  《十万个为什么》的成功,让叶永烈更加坚信,自己的努力终究没有白费。同时,他知道自己还要更多的积累,才能完善自我,写出更好的作品。

  D.“小灵通爸爸”创造“未来”

  1961年,年仅21岁的叶永烈在北京写出了他的第一部科幻小说《小灵通漫游未来》。在这本书里,他凭着如椽妙笔,不但创造出“小灵通”这个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更科学地倾吐了他对未来的美好幻想。所以,后来人们曾亲切地称叶永烈为“小灵通爸爸”。

  初稿完成后,他把稿子寄给了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出人意料,尽管《小灵通漫游未来》是一部构思奇妙,文笔生动的佳作,却遭到了退稿。 这是为什么?叶永烈想不通。

  后来,他才明白,当时正值所谓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一般人只能啃发黄的窝头,可《小灵通漫游未来》里写的却是些对美好未来的奇妙幻想,如三个小孩吃大西瓜,西瓜切开以后有圆台面那么大,吃了半天才吃了一个小坑,等等。这样的作品,自然无法与那个时代合拍,稿子被退也就没什么希奇的了。

  因此,一直等到“文革”结束,党中央发出“向四个现代化进军”的号召以后,“小灵通”的“未来”才得到了人们的重视。1978年,这本曾被长期打入冷宫的《小灵通漫游未来》,终于得以出版,一下子就印了三百万册,成为“超级畅销书”,创造了中国科幻小说的吉尼斯纪录。后来,“小灵通爸爸”叶永烈又“二游”、“三游”未来。当年小说中的许多幻想,如“气垫船”、“电视手表”、“环幕立体电影”等,如今都已经一一成为现实。

  E.永不熄灭的创作火焰

  1966年,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文革”中,《十万个为什么》突然变成了“大毒草”,受到了批判,作为它的主要作者,叶永烈自然也不能幸免:家被抄了,一些宝贵的手稿、资料与高士其等科普作家的信件也被无情地抢走。不久,叶永烈被强制送到干校劳动……

  家虽然被抄,坚强的意志却不会被剥夺,叶永烈的创作火焰也绝不会熄灭。

  在困难面前,叶永烈想起高中时读过的《高士其伯伯的故事》,高士其是一个瘫痪病人,却能够不断与病魔与敌魔做斗争,在那样艰难的条件下坚持科普创作。回顾这段历史时,叶永烈曾说:“我亲眼看到他是那样吃力地嗯嗯-喔喔地口述,艰难地进行创作,深受感动。我觉得,他这样瘫痪的人,还坚持科普创作,我怎么不该加倍努力呢?”是的,叶永烈知道,与高士其相比,自己的这些困难根本不算什么。因此,叶永烈决定,以后仍要坚持从事创作。

  来到干校后,叶永烈负责种水稻。在三年的“劳动改造”过程中,以前从未种过地的叶永烈,学到了许多种水稻的知识,还天天给水稻记日记,最后,终于写出了一本厚厚的《水稻日记》。这段经历,为他以后创作与农业有关的科普故事《治虫的故事》提供了良好的素材,也让他同庄稼交上了朋友。

  那段日子,过得非常很艰苦,连用的稿纸、参考资料都需要自己买,并且还得偷偷地写作。但是,他的爱人非常支持他。她说:“你不抽烟,也不喝酒,花点钱买稿纸,又算得了什么?”这样在家人的鼓励下,在那样坚苦的环境下,叶永烈仍然坚持着,写出了一本又一本的科普著作。

  如今,叶永烈已经六十多岁了,每天仍至少用10个小时以上的时间来读书、写作,热情地歌颂生活、憧憬生活。多年来,他写了系列惊险小说《中国福尔摩斯》,生动有趣的《哭鼻子大王》,电影剧本《红绿灯下》等300多部作品,获得过“中华文学艺术家金龙奖”。1989年,他的名字还被收入美国《世界名人录》,这是当之无愧的。

  有人问叶永烈:“哪一部作品是您最满意的?”他回答说:“我最满意的作品,永远是下一部!”所以,叶永烈才要坚持创作。他曾说:“要喝一杯水,就得挑一缸水。” 叶永烈也是如此,这些年来,他时刻都在“挑水”,时刻都准备把未来世界的最新消息告诉给我们。

  叶永烈的故事,就讲到这里。

  由于兴趣的不同,长大以后,人们要从事的工作也会各不相同。可是,不管你做什么,都应该全方位地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让自己具有渊博的学识;在遇到挫折和困难时,也要像补网的蜘蛛一样,有一颗恒心,始终坚持信念,才能把事情做好,就像写出了那么多优秀科普作品的叶永烈一样。小朋友,你们也是这样想的吗?

  叶永烈的座右铭: 有恒为成功知母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