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家长要学会倾听孩子心声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14日 09:51   
  新华网上海6月9日电 上海最近一项面向6岁-12岁的少儿调查显示:各种各样的烦恼萦绕着看似衣食无忧的孩子们,78%的儿童感到郁闷。许多孩子说:面对各种各样的压力,家长在其中承担的角色往往不是“减负”,却是“加压”。

  这项由上海电台、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等联手开展的调查,是通过遍布上海的100家肯德基快餐店完成的,回收有效问卷1087份,揭开了一个陌生的少儿内心世界。

  837条“烦恼留言”中内容五花八门:身体受伤、作业多、学习压力大、父母不让看动画片、没有零花钱……其中,由于父母不讲理、动不动就责怪甚至训斥而感到不开心的孩子最多,家长不正确的教育方式成为不少孩子郁闷的“罪魁祸首”。79%的孩子认为自己的父母对自己的学习成绩和名次要求十分严格。

  心情郁闷,心里有话对谁说?父母、老师还是小伙伴?调查显示:63%的孩子郁闷时,选择不想让父母知道,因为向父母倾诉换来的不是开心,而是压力。53%的孩子选择一人独处来解决此时的心理困境,只有16%的孩子选择将自己的父母作为发泄对象。

  习惯了用命令来要求孩子的家长,在理解和帮助孩子渡过心理难关方面显得有些苍白。“小孩子哪来那么多疙瘩?”“成绩那么差还好意思说!”“你怎么那么笨!”一句句看似无心的话语,却成为阻隔家长和孩子之间心灵交流的高墙。

  记者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发现:绝大多数的家长是由于孩子成绩落后,言语减少,才发觉自己的孩子有心理问题、慌忙带着孩子来就诊的。“忽略甚至回避与孩子交流的家长比比皆是。”这个中心儿童行为研究室杜亚松主任说,“他们不知道孩子有什么心理问题,也不知道怎样去沟通;而实际上,在孩子成长的各个年龄段,父母都应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缺乏心理压力的释放途径,是造成孩子心理困惑的重要原因。”上海儿科医院负责小儿心理咨询的高鸿云主任医师告诉记者:对幼小的孩子来说,他们往往缺乏表达和体验能力,这个时期孩子最有效的宣泄方式是游戏。稍大的孩子产生了独立意识,同伴交流是比较有效的方法。不管什么年龄段,都需要家长换位思考,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