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28*课《千里跃进大别山》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07日 11:00   
  学科:语文(人教版) 年级:三年级 编稿老师:鲁希凤 期数:3440

  重点难点提示:

  1. 学习通过具体的语言、动作反映人物的性格和品质的表达方法。

  2. 读懂重点词句,想象,感受当时的情景。

  教学过程:

  (一)文章概述

  大别山位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区,在南京和长江中游重镇武汉之间,北临淮河,南靠长江,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本文讲的是1947年8月23日晚,刘邓大军强渡汝河,杀出一条血路,胜利跃进大别山的事。“跃进”是一种特殊的进攻方式,即不是逐城逐城地推进,而是长驱直入,一举插入敌人的心脏。

  (二)文章结构

  《千里跃进大别山》

  全文可分为五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刘邓大军向大别山挺进。

  第二段(第2、3自然段):写我军先头部队到达汝河北岸时受阻的情况。

  第三段(第4至6自然段):写刘伯承司令员和邓小平政委亲临前线指挥,并作了重要指示。

  第四段(第7、8自然段):写我军遵照刘邓首长的指示,英勇作战,杀出一条血路。

  第五段(第9自然段):写刘邓大军完成了跃进大别山的任务。

  (三)分析理解

  1. 词语注释:

  布置:对某件事情、某项活动做出安排。

  跃进:比喻极快地前进。

  叮嘱:再三地嘱咐。

  不约而同:事前没有经过商量而彼此的看法或行动一致。

  狭路相逢:指在很狭窄的路上相遇,无地可让。比喻仇人相见,难以相容。

  2. 背景资料:

  大别山区位于鄂(湖北)豫(河南)皖(安徽)三省交界地区,在国民党政府首都南京和长江中游重镇武汉之间,北临淮河,南靠长江,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跃进”,是一种特殊的进攻方式,即不是逐城逐地向前推进,而是长驱直入,一举插进敌人心脏。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是党中央的重要决策。1946年6月,国民党背信弃义,大举进攻解放区。在蒋军进攻面前,党中央先是采取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在1946年6月—1947年6月这一年内共歼敌一百一十余万,基本上遏制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1947年6月,党中央决定,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为推翻蒋介石的反动统治、夺取全国胜利创造条件。揭开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序幕的,就是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和跃进大别山。

  1947年8月7日黄昏,刘邓大军从鲁(山东)西南出发,开始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壮举。经过二十多天急行军,战胜敌人的前堵后追,越过陇海路、黄泛区、沙河、涡河、洪河、汝河、淮河等一道又一道障碍,于8月27日胜利进入大别山区。

  本篇课文主要讲的是8月23日晚到8月24日夜里强渡汝河的事,这是跃进大别山途中最紧张、最激烈的战斗之一。

  3. 重点难点句解析。

  1. 主力部队从打开的通路冲了上去,大军像决提的洪水,向西南方向奔流。

  析:“大军像决堤的洪水”形容刘邓大军千军万马,浩浩荡荡,势不可挡。

  2. 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像一把钢刀插进了敌人的心脏。

  析:“钢刀”是极其锋利的,“插进敌人心脏”说明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给了敌人致命的打击,意义重大。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