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孩子“心病”家长莫轻视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17日 10:26  胶东在线 
  胶东在线消息 有的儿童沉默寡言,对父母不理不睬;有的动辄耍小脾气,与伙伴们玩不来;有的对辅导班兴趣索然甚至厌恶至极……,孩子上述行为,家长尽管烦恼,但并未“深究”。岂不知,这都是孩子患上心理疾病的征兆。

  暑假以来,市妇幼保健院一连接诊了十几位多动症儿童。他们年龄在4岁-9岁之间,症状主要为智力、表达、动作协调等能力的欠缺。有关专家估计,如上述患者一样,市区存在心理疾患的儿童不下万人。“多动症之类的儿童心理疾病,如不及时治疗,会日益严重,影响儿童健康成长,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负担。”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心理科主任杨军指出。

  实质上,不少孩子幼儿期或学龄前就出现心理异常现象,但家长并未在意。直到上学后,“心病”造成了学习障碍,他们才如梦初醒。前不久,一位家长领孩子到妇幼保健院咨询:孩子3岁半仍不会说话,胆子特小。医院诊断为轻度弱智,而家长却极力强调,孩子挺聪明的,说话晚是遗传,长大就好了。最终,领着孩子愤然而去。

  杨军介绍,从去年暑期起,带着已上学的孩子来看病的家长逐渐增多。这些孩子多数厌学情绪严重,学习跟不上,在教师建议下,家长才领着他们看医生。

  专家指出,胎教不当、婴儿爬行训练少,一定程度能影响儿童的听觉和手眼协调能力。但家长的溺爱或严管、不和睦家庭氛围等是孩子产生心理问题的关键因素。

  记者在一些病例中发现了几点共性:不少家长在孩子小时候就特别溺爱,对他们“言听计从”,孩子逐渐变得自私、任性。当家长意识到该管时,就用打骂手段“教育”。这样一热一冷,导致孩子心理出现较大反差,从而形成内向胆小或倔强易怒的性格。其次,多数家长对孩子期望较高,从小“逼”其学习,扼杀了孩子好玩的天性,致使其过早产生厌学情绪。另外,父母离异或家庭不和睦,使孩子缺少关爱,自卑、抑郁等反常心理随之而来。

  由此可见,让家长及时识别和正确看待孩子心理问题,是保证儿童心理健康的关键所在。要做到这点,家长应学习一些儿童心理问题常识,并根据孩子的智力水平、兴趣爱好,因材施教。一旦发现孩子出现心理症状,应及时带其到专业机构治疗。另外,进一步加强儿童心理疾病医疗队伍建设,提高医疗水平,也是降低儿童“心病”病发率的当务之急。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