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5+2=?该怎么教育孩子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18日 10:14  中国青年报 

  本报北京8月17日电 一周之内,5天工作日学校进行正规教育,周末两天家长言传身教。一些中小学生发现,两种教育的努力方向与目标相互矛盾,让自己非常迷茫——

  “学校教育是在‘扼杀’孩子,让我的家庭教育大打折扣。”在北京一家出版社工作的王颖有个正上小学的儿子,她信奉快乐教育、民主教育,认为培养一个独立、智慧、有个性的人比成绩好更重要。因此,儿子虽然成绩出类拔萃,但由于比较“特立独行”而经常挨批,王颖也三天两头被学校请去。王颖今天告诉记者,自己非常反感老师对儿子的评价。

  可北京市海淀区多年担任班主任的李娜老师却认为,王颖这样的家长过于相信自己的孩子,总觉得老师对孩子的批评一定是不公正、不全面的,在教育过程中有意淡化教师的评价。

  “很多家长民主教育的实质就是一种溺爱。”李娜说,这让本来应该成为合力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变成分力,不利孩子的成长。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现在,很多学校和家长在互相抱怨,都认为是对方在弱化自己的教育效果,学校说是“5+2=0”———学校教育5天的效果还抵不上家庭教育两天的影响,而家长则认为是“2+5=0”———每周两天的家庭教育根本无法和5天的学校教育抗衡。

  互相埋怨的结果就是互相不信任,然后站在各自立场上“抢”孩子。

  学校:家长一个细微行动就会让学校的教育白费

  新东方教育集团在扬州办了一所外国语学校,要求所有学生必须在校住宿,其校长的想法是,如果学生白天在校,晚上又回到家庭环境里,学校里所有的教育最后都会归于零。

  初二年级的张华(化名)经常有意扰乱课堂纪律,在一次考试中,竟然公开让同学给他传“小条”,被老师轰出了考场。学校请来了张华的父亲,没想到这位父亲竟然当着张华的面大骂:“看谁敢欺负我们,我是流氓我怕谁。”还要动手打老师。而“我是流氓我怕谁”这句话后来成了张华的口头禅。

  “有时候家长的一句话、一个细微的动作,就让学校的所有教育白费。”张华所在中学的校长,沈阳市大东区的丛容这样评价。

  北京师范大学的刘伟教授说,一个人思想品德的形成要经过“行为———习惯———性格(行为准则)”的过程。这一过程多在现实生活中才能实现,但是,学校是一个特殊的教育场所,缺少现实性和真实性,教育多以观念的直接传输为主。“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这种教育是脆弱的,生活中一旦出现与教育不符的行为,孩子本不牢固的观念就会动摇。”

  学校不能禁止孩子面对家长,“没办法,我们就跟家长‘抢’学生。”丛校长说。

  每次新生报到时,学校都要召集所有家长开会,除了明确培养目标、培养方向外,最重要的一项就是提醒家长注意自己的言行,甚至恳求他们:至少在孩子离开家门前尽量文明些。

  为了能让家长们懂得如何教育孩子,很多学校办起了家长学校,但由于师资、家长重视程度等问题,效果并不明显。

  家长:按老师简单的好恶培养让孩子心灵受伤

  就在学校努力从家长手里“解救”孩子的时候,包括王颖在内的一些家长却希望孩子能远离学校。一位母亲对记者说:“如果不是学校能给孩子提供与同龄人接触的机会,我真想把孩子领回家。”

  当律师的方照明之所以让女儿在北京某著名大学附小上学,就是希望女儿能得到更符合儿童发展规律的教育。没想到事与愿违。

  一次检查女儿作业时,方照明发现了一个明显错误,女儿却回答:“老师也知道这是错的,但还得这样写,考试就认这个答案。”

  “我一直教育孩子要诚实,可学校的某些做法却跟家长顶着,而且这个力量太强大了。”方照明非常气愤。

  不少家长介绍,老师喜欢的“好孩子”有两种:乖孩子和学习好的孩子。而在小学,老师更喜欢的是乖孩子。王颖的儿子被老师评价为“不乖”的主要表现就是:上课时手不放在背后、举手举得太高、有时不完成作业。

  王颖说,这是对孩子心灵的一种挫伤,“孩子还没有定型,他们的发展还有很多可能性,这么小就按照老师简单的好恶进行培养,孩子会失去想像力、创造力,成了流水线上下来的没有个性的机器”。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家庭教育,特别是一些知识分子家长,正在用更加先进的理念教育孩子。

  北京教育学院宣武分院的梁老师认为:“这样的家长更注重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成绩好坏在他们眼中并不很重要,相反,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压力,他们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做个快乐的第二名’。这与升学压力下的学校教育难免发生矛盾,这种矛盾是家长与应试教育抗争的一种表现。”

  可家庭、学校完全不同的教育也让孩子痛苦。王颖一次接儿子回家,儿子突然坐在路边哭起来。“其实,当时我心里真不是滋味。”王颖说。

  不屈服现行教育体制,只能选择逃离

  郭颖现在是一家外企的美方代表,但是初中的时候,她是学校出了名的捣蛋鬼,老师经常把她轰出教室。妈妈在与学校进行了一年的“斗争”之后,初二那年把她送到了美国。

  一项在上海实施的调查显示,超过六成的中学生家长支持子女出国留学,有不少家长表示之所以这样做,就是为了避开国内应试教育的压迫。

  而大多数家长则选择了妥协和放弃。一位家长说:“这就是孩子要面对的真实世界。在改变不了环境的情况下,我经常教育孩子既要坚持正确的,同时也要学会接受现实。”

  无论“5+2=0”还是“2+5=0”,结果都是“0”。“这种争论对改变教育现状没有意义。教育是个连续的过程。互相指责、抱怨只会把问题变得更糟。”刘伟教授说。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