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今秋35万学生将用新教材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30日 10:15  北京晚报 

  从新学年开始,本市将大面积推广课改实验。京城35万起始年级新生,将与全国2576个县(市、区)的学生一起,接受国家九年一贯义务教育新课程的实验,并使用与新课程相配套的教材。

   既是改革实验,必然伴随一定风险。对教育行政部门来说,可以从实验中总结经验教训。但对每个家庭和孩子来说,却都是100%的成败得失。为此,本报记者采访了市教委行政部门,就新课程设置、新教材内容进行了详细解读。

  “六三”、“五四”并行

   2001年,北京市开始进行义务教育课改实验。至今,已有18个区县、680所学校的20万学生在实施新课程。今秋新学年起,实验面积扩大,试用新课程的学校将增加到1700所,35万起始年级新生全部实施新课程。

  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新课程按义务教育阶段九年一贯整体设置,课程门类由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渐增加。如一至二年级设品德与生活课,三至六年级设品德与社会课,以适应儿童生活范围逐步从家庭扩展到学校、社会;六至九年级设科学课,让学生学习科学方法,形成科学精神。一至九年级设艺术课,以丰富学生艺术经验,提高审美情趣。

  从秋季开始,课改实验的小学一年级和初一,开始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六三分段”和“五四分段”。既可一至六年级为小学,七至九年级为初中;也可一至五年级为小学,六至九年级为初中,区县和学校可从中选一。

  本市目前多数学校实行“六三”制,拉长小学时间,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五四”制加强初中课程,有利于学校结合实际开发校本课程,激发学生兴趣。

  “实用”知识进课程

  新课程力求改变以往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综合性课程有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历史与社会、科学、艺术等。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以及小学阶段的科学均为必修课程。选择性课程有历史与社会、科学、艺术等。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的选择权在区县和学校。学生可以在综合性的历史与社会及分科的历史、地理之间选择,在综合性的科学及分科的物理、化学、生物之间选择,在综合性的艺术及分科的音乐、美术之间选择。如选学科学、历史、地理,可相应减少地理课程中的自然地理内容。

  如选学历史与社会、物理、化学、生物,要参照地理课程标准增加学习自然地理内容。综合实践活动是必修课,包括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等。

  为适应2008年奥运会和首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北京中小学外语课必修总课时比国家规定的适当增加,从小学一年级起开设外语课。同时,在中小学进行多语种教学的实验。为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写字教学的精神,一、二年级的语文课把写好硬笔字作为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在三至六年级或三至五年级的地方课程中,安排毛笔字教学,每周一课时。

  地方课程中安排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从七年级到九年级每学年4课时;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中安排毒品预防专题教育,从五年级至九年级每学年2课时;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中安排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专题教育和安全与自救互救教育,从一年级至九年级每学年分别为3课时。

  时代气息遍布课本

  9月1日准时摆到中小学生课桌上的新教材,封面上印着“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字样。一年级的语文、数学100%页面有插图。

  和老教材第一课先学“a、o、e”拼音不同,《语文》第一课是《上学真好》。对开两页贯通的大幅彩色图画上,是飘扬的国旗、绿树掩映的校园、和蔼可亲的老师和蹦蹦跳跳的小学生。上学第一天的情景把孩子们带入第一课,先学“上学真好”、“老师您好”几个字。

  新教材内容全新,时代气息强,很少见老教材中的旧篇目。《语文》第7册第32课是《“神舟”五号,我们为你骄傲》。课文是根据媒体对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杨利伟返回祖国大地的报道改写的。《数学》第7册在“生活中的多位数”中出的题是:“奥运会主体育场有8万个坐席,比赛期间还将增设2万个临时坐席,那时将会有多少个坐席?”七年级的《科学》更是一门全新的理科综合课程,其中一篇课文是“你知道为什么要研究人类的基因图谱吗?”新教材还注重乡土文化,突出了北京地方特色。《语文》第7册第一课《故乡是北京》,是根据阎肃的作品改写的:“走遍了南北西东,也到过了许多名城。静静地想一想,我还是最爱我的北京!”

  5问课改实验

  对于课改,社会各方目前还存在一些疑问。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将直接影响课改的效果。

  -学校准备好了吗?

  海淀区教委主任孙鹏:新课改的落脚点在于教学改革。新课改为海淀课堂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促成两个转变:一是改变了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二是改变了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但新课改在学校之间发展也出现不平衡的情况。

  -老师准备好了吗?

  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梁威王燕春张静何光峰等:新课改提出了一些新理念。但落实新理念对教师来说本身是一个严峻挑战。教育行政部门要为教师的成长提供制度保证,比如改革教师人事制度,为教师的发展提供更多的空间。教研部门要加强对教师课堂教学的指导,引导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研究,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模式。教师培训部门要为教师的成长提供菜单式的培训课程,依据教师的实际需求进行培训,使培训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

  -学生准备好了吗?

  中关村一小教师李建辉:课改对一线老师是挑战。新课程提倡探究性学习,但班额过大,50多个孩子进行有效合作和探究难度大。我上课就深有体会,主动性强的孩子受益,三分之二跟着走,而其他的孩子跟不上。老师如何面向每个学生,给大家同等的机会,是新课改的关键。首师大附属育新学校教师赵红艳:学生进校认识水平不一样、个性也不同。比如26个字母,有的学前就会,有的一个都不认识。另外,外向的孩子很活跃,能力强;而内向的孩子只能做旁观者。我担心新课改会不会造成学生两极分化。

  -中考、高考配套了吗?

  8中校长龚正行:教改是一项周期长、影响因素多、见效慢的工程,又是关系到学生前程和国家人才培养的大事。搞好了,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搞不好,就会降低质量,影响学生前程,影响到国家人才培养的大事,到那时再纠偏,损失就太大了。为了提高教改成功率,避免损失,我们一方面要下大力气学习、研究、调查、考证、分析改革的可行性;另一方面要搞试点,点上成功了,再一点一点推开,不搞一轰而起。改革的心要热,但改革的头脑要冷静、要理智。中关村一小学生家长张小希:新教材的印刷、内容都很漂亮、吸引人。老师给了孩子很多主动探究的机会,孩子胆子大了,经常为一个问题和小伙伴们争论。但他们将来毕竟要参加中考、高考,新教材给他们的知识基础到底牢固不牢固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家长:在新课程的条件下,以后的中考、高考该怎么办?中小幼如何衔接?我们家长最担心的是小学阶段搞课改,到了中学一切还是老一套,过几年又来一次改革,把我们的孩子当作实验品。

  -学生减负了吗?

  市教委基教处处长乔树平:总体还是给学生减负了。新课程与1994年教育部颁布的课程计划比较,一二年级每周课时由原来的近30小时减少到26小时。体育课大大增加,由原来的9年共774课时增加到1000课时左右。课堂上老师不再“满堂灌”,师生互动多了,学生学得轻松了。新课程中联系实际的作业多了,死记硬背的重复性机械性作业少了,将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部基教司副司长朱慕菊:从课程改革第一天开始,教育部就有明确的承诺。在学业考试成绩上有一个适当的命题要求。不用现行命题或者偏难的题型考察实验区的学生,另外要加上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