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放学了,孩子们该去哪?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10日 12:05  解放日报 
  第一次,提早放学,在全市(上海)1000多所小学的这个新学期成为现实。

  减负,上课时间缩短了。全市近70万名小学生,每节课从40分钟减到35分钟,下午放学统统提前一小时。

  一切为了孩子的成长,一切为了成长的健康。

  只是,提早放学一小时,家长没下班,学校下课了,孩子该去哪?

  开学一周了,记者跟踪采访……

  集体留堂还是“五哥放羊”?

  记者来到黄浦区报童小学。一直等到下午4点,还不见放学。集体留堂?一问,学校开了晚托班,孩子留校做作业的做作业,做游戏的做游戏,一直要忙活到下午4点半才放学。学校张老师告诉,这是许多家长自愿的,总比回家看电视强。

  走进校长室,校长说:如果家中有人照看,也可以不参加晚托班。还真是,就眼前的工夫,就有学生背着书包奔出教室。记者分头悄悄跟踪。显然,这个孩子让人放心,往东走走就转进了一条弄堂,她到家了。另一路,跟的是一个小胖,只见他在小摊上买了个煎饼大口啃,晃悠悠穿过福州路,又慢吞吞爬过座天桥,还停在路边一个绿地津津有味看起了一帮人打篮球,消磨半天,天色一点点要黑啦……

  南京路附近一家小学,学校不设晚托班,下午3点半孩子们统统准时放学。记者跟着两位从三年级教室走出来的小朋友,只见他俩直奔南京东路宝大祥,当然不是买,地下一楼是他俩的最爱,趴上一台游戏机,目不转睛看别人玩。玩的啥?童言无忌:“大家来找茬”,两幅图里找不同。两位看来是行家,“火眼金睛”今天没钱了,所以只好看。答毕,异口同声:“能借点钱给我们吗?”

  四川北路某校,记者尾随六男生,一路悠哉悠哉逛,从武昌路逛到乍浦路,10分钟路程逛了半小时。倒是之前一名女生,中途进了新华书店。记者回头进去看,居然安安静静在看书。不回家?“家里人都还在上班,我和妈妈约好了,放学早就来看书等她接。”

  记者在应昌期围棋小学,向四年级某班的26名同学做了一个现场匿名小调查:喜不喜欢早放学?放学后干什么?放学后最想干什么?有没有报名兴趣班?调查结果是:百分之百都喜欢早放学;大部分放学后直接回家做作业;5人报了课后兴趣班;88%的学生放学后最想好好玩一玩。

  第四节课,“不得已而为之”?

  其实,初中的课也要减负。据悉,缩时政策的最初提议人、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所长杨雄介绍,从明年开始,上海所有初中生的课时也将从45分钟缩短至40分钟。

  试点已开始,做得怎么样?

  某初级中学,下午4点45分,记者看到一位预初班状的男生,正在教学楼道看英语书。为什么?是因为英语单词默写没过关,要重默。他告诉,学校的确是下午3点40分就下第三节课了,但这并不等于他们的“放学”,因为之后还有“第四节课”,而且上的是正课。

  记者随后来到该校预备班老师的办公室,看见一张语文老师的课表上,一周五个下午,有两个下午的第四节课,赫然写着“语文”。

  既然“减负”,何以又来“第四节课”?一位预备班任课老师告诉,“减负”把上课时间缩短了,新学期课程量又比较多,课程多、时间少,开出“第四节课”也就“不得已而为之”了。

  不过这毕竟是少数。记者又来到试点之一的上海第四中学,随机采访几位学生。初二(8)班的吴敬斐说:“负担的确越来越轻,老师布置的作业,以前要两三小时才能做完,现在一小时就差不多了。”初二(6)班的胡哲介绍,四中放学早,同学大多还是回家,出去瞎玩的不多。

  兴趣班,有人欢喜有人忧

  提早放学一小时,学生的态度:坚决欢迎。那么家长和老师,究竟又是怎么看?

  “我儿子正上小学二年级,放学早了,我情愿他继续呆在学校里,这也是我身边绝大部分家长的想法。”在上外出版社工作的张宏家长说得实在:“谁都希望孩子健康成长,现在,还是学校的环境相对让人放心。我5点50分去接儿子,中间两小时,儿子在学校上计算机兴趣班,当然是他自己报的名,他喜欢么。电脑还学得不错,现在就能做长达1分钟的Powerpoint了!什么内容?军舰打飞机,一点就开炮!”

  女儿读向阳小学五年级的张女士则很是头疼:“学校以前有兴趣班,孩子上到傍晚回家,我也下班到家了,心里踏实。现在兴趣班不开了,下午3点半就放学,怎么办?总不能让孩子在马路上‘瞎兜’。所以勒令她一放学立即给我回家。但回家也烦,家里没人,整天看电视怎么行?”

  也许正是顺应众多家长的央求,明里暗里,不少学校仍然保留着晚托班。同济小学的希兰老师笑着说:“我们老师现在都快成保姆了。”她向记者介绍,家长大都下午4点半后才来接孩子,“中间一小时,我们就陪孩子玩,特别是一二年级的小朋友,几个班合在一起,一组在教室看书下棋,一组出去跳绳打球。附近几所小学,都这样。”

  不过,正如某校德育处主任对记者叹道:“放学时间提早了,学生课后教育这一块完全要学校承担,有一定难度。众口难调,学校开上十多门课,也很难保证全校上千名学生个个如愿以偿。”虹口区某校教导主任感慨良多:“减负关键是提高课堂效率,减负并不等于减压。利用更多课余时间,提高自己综合素质,才是减负的最终目的。我真担心,早放学会失去原味,成为孩子们发展不良爱好的温床。”

  普陀区曹杨小学校长刘华善也不无忧虑:“昨天我们学校的晚托班组织孩子们看电影《地道战》,片子虽老,挺受欢迎。只是1个小时家长就来了,一部电影没放完。时间太短,能开展的活动实在有限,孩子们还只能呆在学校里。我想,这肯定不是‘减负’的最佳效果。填补孩子们的空余时间,不能仅仅光靠我们学校。”

  除了学校,还能靠谁?

  上海社科院青少所所长杨雄认为,不管是晚托班还是早回家,都不适合一刀切。“不同的家庭情况,不同的学校条件,应该因人而异。与其早早把学生放掉,不如还是留在学校,关键是让学生在学校做什么。教育者要善于动脑筋,有效利用学校、街道、社区的一切资源,为丰富学生课余时间提供服务。有关部门是否也可以在这方面再多投入些,毕竟教育是一项公益事业。”

  “晚托班的做法,其实根本没跳出学校的圈圈。”华东师大教育学博士周彬向记者直言:“完整意义上的教育其实有三块内容: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提早放学这一两个小时,家长不在,学校不管,其实正是社会教育大有作为的地方。只是目前这方面水平还太低。从小到大,我们培养了多少书呆子,要费多少劲才能适应社会,这就是社会教育缺位带来的弊病。”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则告诉:“晚托班其实是前苏联的经验,家长工作延长日,学校把孩子管起来。但现在我们搞减负,减负就是腾出时间给孩子,让学生有更多的活动空间,这就不能光靠学校了。”

  顾会长强调,现在欧美国家有些做法,充分发动社会力量,不妨学学。“比如在美国,青少年课余时间做社区义工的现象很普遍。去流浪者收留中心为无家可归的人做一顿饭,给陈旧建筑重新刷漆,去医院问讯台接听电话,或帮着把手术后的病人推回病房。而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全市遍布87个青少年之家,随便其中一处的科拉利中心,就有手工俱乐部、烹饪俱乐部、自然科学俱乐部,孩子们可以做各种游戏、打台球、乒乓球、玩电子游戏,还可以搞科学实验。”

  我们怎么学?周彬博士建议,就目前而言,不妨这么试:第一,博物馆、图书馆、展会、教育基地等社会教育机构,在这个时间段免费或打折向孩子们开放;第二,充分信任孩子,引导他们自组一些“民间”机构,如绘画协会、航模协会、书法协会等等;第三,建立中小学生自治机构,比如各级学生会等,发挥学生自治力,不要老是管着他们。

  市教委研究室主任王厥轩则开出这样的方子,并请记者呼吁:社区能否积极行动起来!“就像学生暑期里一样,街道社区组织故事会演讲赛,开办假期活动中心等等,这都可以常态化,让我们的孩子放学后有去处。”

  这个方法行不行?

  记者找到四平街道,社会教育科李科长的回答是:行!他告诉记者,街道正准备结合学生减负提早放学,将暑期里的一些好做法延续下去。比如,组织孩子与孤寡老人结对,聊天、学书法、学养花,再比如,组织社区退休党员、积极分子,去网吧规劝孩子们不要沉溺游戏,“我们还在筹建一间电子阅览室,130平方米,摆上50台电脑,免费为孩子们培训电脑上网。我们还要求社区图书馆、文体中心统统免费向孩子们开放。总之,我们要关怀未成年人,要让孩子们放学之后有好的去处,这是我们的责任。”宝山街道文教科齐科长则向记者介绍,街道将为孩子们尽力,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除了组织参观街道众多革命旧址,还联系了附近的医院,开放教学实验室,让孩子们去“望闻问切”,识别不同中草药,又教孩子们包扎伤口、抢救伤员,“教小朋友意外受伤怎么办,总之,我们有责任让孩子们课外生活精彩起来……”

  下课早了,孩子们放学后往哪儿去?市教委基教处处长余利惠再次恳请借解放日报一角向社会呼吁:“这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同心协力,孩子们也要增强独立意识。理想的教育体系,应该是校内校外连成一片,让我们共同去努力。”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