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驳小学初中生不必读经典论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13日 10:34  人民网 
  看了人民网上关于肖大作家“小学初中生不必读经典”的言论后,颇不以为然。

  现在中国的教育毛病之一就是把孩子当傻瓜,事实上孩子有些时候比大人还要聪明,因为孩子看世界是没有思维定势的。记得我的小侄女三岁的时候,为了中止她的喋喋不休,我对她说:“再喊,等电视里恐龙出来的时候,我就把你放进去,然后把电视机关掉。”父亲当场斥责我不应该吓唬小朋友,但是小侄女闻言说了这样一句话:“爷爷,叔叔是跟我开玩笑的。”事实上,我们认为孩子不会想到的事情,孩子很可能想到了,而且有些时候看得比我们清楚。每当我听到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的老师让孩子们拖长声说:“老——师——好——;知——道——了——”的时候,我就觉得老师自己就是弱智,并且试图再把很聪明的孩子变成弱智。

  真正的良好教育,在于引导和启发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最好是让孩子去理解一些高标准的东西,而不是把孩子当弱智和白痴,手把手地去教,甚至于强制降低孩子的标准,让一个已经习惯于正常说话的孩子象白痴一样拖长声。把孩子当聪明人培养,孩子就会成为聪明人;把孩子当傻瓜教育,聪明人要么真变成傻瓜,要么就拒绝接受一群白痴的摧残。

  孩子读经典名著确实不会马上领会全部,就是肖大作家本人几十岁的人也领会的也不是全部。但是,1000个人有1000个哈姆雷特,孩子读经典名著,了解的是经典名著的一部分,仅仅是一部分也是经典的一部分;孩子如果读的是那种浅层次作品,就比如肖大作家的作品,读再多也还是浅层次。经典中哪怕一个智慧的火花,一个人生的彻悟被一个孩子从少年时就知道了,就会给他带来一生的帮助。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就在于它们不是那种翻一遍或者几遍就可以弃之道旁的一次性用品,孩子小时候读是一种境界,长大了读又是一种境界,而正因为小时候读过了,长大读更容易加深理解。

  笔者不反对让孩子先读一些容易接受的经典。但是易于接受不等于就是短小,就是艺术水准不够。就如李白的诗歌,目前大多把《静夜思》、《秋浦歌》等篇幅短小的作品作为开始的入门教材,事实上《静夜思》里思维跨越极大的乡愁和《秋浦歌》里“白发三千丈”的直白,倒是艰深得很,比《金陵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的“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要难理解得多。真正需要提高的,倒是教育部某些官员的欣赏水平。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