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学生上学该不该带手机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29日 09:35  哈尔滨日报 

  “同学们,上课了!请大家自觉把手机关掉或调整为震动状态,上课时间请不要接电话,不要发短消息……”这样的上课开场白似乎有点滑稽,但在我市一些学校里却是不争的事实。针对学生带手机进入课堂的事情,我市第三中学在最近一次家长会上,明确向家长提出,学生不得将手机带入校园。据记者了解,在我市其他一些中学里,也都有类似这种“不

  得将手机带入校园”的校规校纪。但实际情况怎么样呢?一所重点中学的学生告诉记者,他们班里一半以上的学生都有手机。为什么学校方面明令禁止学生上课带手机,而学生却偏偏要将手机带进课堂呢?近日,记者对校园里的“手机族”进行了调查。

  允许孩子带手机的家长说

  手机是掌握孩子动向的“探测仪

  黑龙江省青少年研究所今年上半年对我市1300名中学生的一项调查显示,有28.6%的被调查者拥有手机。在一些重点中学里,拥有手机的学生比例则更多。由此可见,作为一种现代通讯工具,手机如今已经不再是成年人的专利。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学生拿的手机绝大部分是家长给的,也有少数学生是背着家长用压岁钱偷偷买的。为什么众多家长会给正在读书的孩子买手机呢?两位家长向记者道出了缘由。

  在我市做生意的马先生说,我们夫妻工作都比较忙,再加上我常出差,孩子放学后经常处于自由状态,好几次我们回家后都找不着小孩。后来我才发现,他经常泡在网吧里,学习成绩也直线下降。自从有了手机后,他再也不敢随便说谎了。有一次他明明在网吧里打游戏却骗我是在同学家里玩,被我查实后狠狠地教训了一顿,从此以后再也不敢糊弄老爸老妈了。

  马先生认为,给孩子买手机,简直就是给孩子安装了一部“探测仪”,不管他在哪里,在干什么事,我都能随时了解掌握动态。当然也有些家长会担心,这部“探测仪”会不会变成“玩具”或者“撒谎机”,我觉得这关键就看家长的“探测”水平了。所以我认为,手机给了孩子一定的自由,同时也让他承担了一定的责任,当孩子明白这一点时,手机事实上也就成了另一种现代化的教育工具,可以给他一部。

  在机关上班的李女士给在一中读书的孩子买了一部手机,她认为,有手机方便呀,她有时候需要加班,不能回家做饭给孩子吃的时候,打一个电话让他自己去快餐店解决。晚上孩子又有晚自习,以免白跑一趟,浪费时间。

  带手机上学的学生说

  手机给我快乐给我“面子”

  和正在我市一所中学读初四的肖同学相比,记者感到惭愧得很,因为肖同学拿的那部三星V500型手机价值4000多元,而记者手中的一部手机和一部小灵通加在一起也只有1000多元。

  在众多的学生“手机族”当中,一种渐渐弥漫的紧跟潮流现象让家长们头疼不已。频繁的手机更新和高价的新款手机,让学生们高兴,让家长们揪心。

  在某外企工作的田女士有些无奈地告诉记者:“今年我用的手机已经换过几部了,都是读高中的女儿淘汰给我的,一出新的手机她就要,不买她又不高兴,怕她闹情绪影响学习,就只好满足她。”田女士无奈地抱怨:“现在的手机真是更新太快了。”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不少中学生用过3-4部手机。除去被偷、丢失等特殊换机原因,在手机无损坏的情况下,他们经常为款式、功能的进步而要求更新手机。有学生告诉记者,他最少半年要换一部。过去是孩子捡家长更新淘汰的手机用,而现在很多人家是家长在捡孩子的旧手机用。

  在采访中,一位中学生坦言,学生们真正需要使用手机的时候并不多,他们拿着手机大都用来发短信或者玩游戏。上课不愿听时,有些同学就会把手机开成振动,偷偷地玩起短信和游戏来。有些甚至晚上不睡觉躲在被子里玩手机游戏。

  除了玩游戏,用短信聊天也是学生“手机族”最喜欢干的事情。采访中一位女生告诉记者,有时候上课不爱听,就会发个短信给同学或朋友,然后等他回复后再回过去,这样一来一去的聊聊天玩儿,最多一次一堂课发了16条短信。他还说,只要开成振动又没有声音,老师就不会发现,很安全的。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发短信、玩游戏是学生使用手机的主要用途之一。调查中记者就发现,有个学生换手机只是因为自己手机里拥有的游戏太少了。一位学生家长向记者抱怨,他的小孩在吃饭时也不忘玩游戏,还告诉他说分打得高可以得奖,气得他把小孩的手机没收了一个月,最后在小孩的保证和苦苦哀求下,还是还给了他。学生拿着手机玩得快活,家长和老师们却担透了心。

  不赞成学生带手机的教师说

  手机让学生学习分心攀比成风

  “学生使用手机的确是干扰学校教学的一个难题。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不赞成学生使用手机。特别是一些手机设置了游戏功能,对自控能力较差的小学生和初中生来说,手机无异于吸引他们‘溜号’的玩具。”谈起学生“手机族”越来越多,哈尔滨市萧红中学副校长韩三军说,老师们经常在课堂上发现这样的情况,一个同学用手机给另一个同学发短信,然后两个人对视一笑。“这种状况下孩子肯定分心了。”

  韩三军副校长说,学校一直在家长会上建议家长不要给孩子买手机。另一方面,为方便家长和学生联系,学校也想出了许多办法。目前,电信部门开办了“交话费赠小灵通”的业务,萧红中学利用这一业务,由老师垫付话费,取得的小灵通则由全班同学共同使用,每月按话费单据核算每个同学的实际通话费用。“这部小灵通就放在讲台上,上课关机,下课、午休时开机,家长有事可以打进来,既可以找孩子,也可以跟老师沟通。另外一个好处是,小灵通是单向收费的,能为家长减轻一些负担。”

  今年秋季一开学,哈尔滨市第十九中学就发出“学生不带手机进学校,老师不带手机进课堂”的倡议,得到了师生的共同响应。副校长姜玉珍说,现在的手机功能多种多样,不仅能打电话,还可发短信息、上网,而网上的很多内容不适合未成年人涉猎,短信息也有好有坏,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除此以外,随身携带三四千元的手机也为学生的人身安全埋下了隐患。中学生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都较弱,一旦被一些违法犯罪分子盯上,很可能酿成不良后果。”

  前不久,媒体发布了“美国高中纷纷出台手机限令”的消息,为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第十九中学利用这一机会,开设主题班会,让学生就“在校使用手机的利与弊”这一话题进行讨论,绝大多数同学得出了学生用手机弊大于利的结论,并表示今后会自觉遵守学校纪律。

  接受采访的老师们说,学校虽然发布“禁机令”,但真正遇到家长不配合、学生不遵守的,也没啥办法。作为贵重物品,老师们即便“没收”了手机也得赶紧交还给家长,没两天,手机又回到学生手里。

  另外,教师们最担忧的是学生们把手机当作“身价”的象征,盲目攀比,影响校风,也不利于孩子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你常常可以看到几个有手机的孩子聚在一起把玩手机,没手机的孩子眼神里流露出羡慕。”一位老师这样描述。

  一位教育工作者说,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一般情况下,家长和教师的“立场”总是能保持一致,而只有是否“叫停”手机这件事例外。这说明手机的确有其合理的需求。那么,在处理这件事上,从学校到家庭应该更注重引导教育,趋利避害。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