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大连一小学偿试菊花考试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03日 09:53   

  新华网大连11月29日电  “长期以来的教育误区,把教育仅仅看作是在严肃教室中的苦行僧的生活,而忽视了对孩子来说更有意义的自然教育和自助教育。”英国著名教育家赫伯特·斯宾塞说。

  一周前,当灿烂的菊花成为本学期期中考试的“主角”,大连西岗区香一小学近七百名同学沸腾了。学校走廊、大厅里摆放着菊花,教室门前贴着图画、照片、墙报、征文以及菊花日记(周记)、配着《我心依旧》音乐的幻灯片,这些都是学生们期中考试“试卷”。记者看到,有一位学生的观察报告是这样写的:“2004年11月13日:晚上,我们大家发现一朵小菊花奇怪地把花瓣合死了,经过我们大家努力找资料,才发现原来它在睡觉。”

  德育主任孙杰老师拿来这次期中考试的“成绩单”,“成绩单”的全称是香一小学养菊活动综合评价表。评价内容分为参与活动的态度、方法和知识、实践能力三大部分,每部分又有若干子项,如遇到困难、与同学合作、动手操作、信息技术、收集资料、社会交往等。评价方式是笑脸或哭脸的表情符号。除了自评、小组评还有教师评、家长评。得到笑脸最多的女生将获得“菊花仙子”称号,男生则获得“菊花王子”称号。孙老师说:“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养菊花和参与各项活动的过程,学生的收获甚至超过我们的想象。”

  六年级一班姜檬的期中考试“作品”是一盆淡紫色的菊花,旁边的卡片不仅写着她的名字、班级,还贴着顽皮的卡通图标。这个腼腆的小姑娘对记者说:“当初学语文课文——老舍的《养花》没太上心,这次自己养菊花才知道什么叫‘有笑有泪,有花有实’。”

  六年级二班的古少琨自己也没想到,“菊花考试”把自己的毛躁、调皮和懒散“考”没了,变成一个“很有耐心的男孩”。原来的古少琨连铅笔芯都懒得装,这学期看到别的同学菊花养得那么好,自己的菊花不长叶子,结一个花骨朵掉一个,小家伙急了,他跑到楼上、楼下的邻居家问怎么养菊花,连过路的人也不放过,信息课就上网搜集相关资料。当菊花第三次结花骨朵时,古少琨每天放了学做完作业就去研究。“奇迹”终于发生了,那个花骨朵真的变成一朵美丽的黄菊花。古少琨说:“这次成功让我很有信心。做什么事只要投入,只要有耐心,总会有好的回报。”

  香一小学的潘丽新校长自己也养了盆像她的身材一样“又高又瘦”的菊花。她告诉记者,以前每次考试孩子们都忧心忡忡,担心考不好家长和老师批评,实际上一张卷子并不能考查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能力。这次用养菊、画菊、写报告、征文等方式代替期中考试,学生们不用记不用背,在观察、学习、实践的过程中积累、提高、收获,锻炼了写作、运用信息技术、搜集分析资料、观察能力还有抗挫折能力、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等等,我们希望所有的孩子都找到兴趣和自信。她说:“素质教育不是让孩子扔下书包不学习,而是让孩子快乐、有效地学习,学习和考试不仅要考虑学生现在,更要考虑他们的发展。”

  不过,对香一小学的老师们来说,“菊花考试”给他们带来了“挑战”。教信息技术课的张文红老师以前上课只教信息技术知识就行了,但这次在学生们的要求下,她不仅要指导学生查资料、制作幻灯片,还要配音乐,了解相关的文学知识。孙杰老师说:“现在看我们的师资还不能满足学生们的各种需求,要指导学生,老师需要提高的东西太多了。”

  记者了解到,香一小学倡导养菊花活动已有三年,今年把这一活动纳入学校的综合实践课。

  有趣的是,在这次“菊花考试”中,不少家长也跟着忙乎,还特别在意孩子的“成绩”。“三年前可不是这样”,潘校长说,当学校把第一批980株菊花苗无偿发给每个学生时,有六七名学生家长当着她的面就把花苗扔进了垃圾箱。

  五年级二班孙文的妈妈戈红当初也是把菊苗当成“麻烦”带回家的。她说:“社会竞争这么激烈,孩子养什么菊花,这不是多事吗?”没想到,这棵“小麻烦”后来成了她和女儿的“连心桥”。过去,她跟女儿讲道理孙文一点儿听不进去,现在拿菊花说事,孩子听得很上心,还在日记里写自己养菊花不容易,就像妈妈养自己不容易,要努力学习报答妈妈养育之恩。戈红说:“真感谢学校号召养菊花。借着菊花,和孩子沟通一下子容易了。”四年级二班王炜祺的妈妈李玉说:“一家就一个孩子,都想让孩子出人头地。可是单纯让孩子学习学习再学习不一定有好结果。自从养了菊花,孩子不用督促自己就去记日记。画菊花、办报、看到菊花生虫子想到去花市买药,锻炼了孩子多方面的能力,其实对学习都有好处。”李玉现在成了支持儿子养菊花的“铁杆”。

  大连市教育局基础教育二处处长吕伟明认为,小学阶段最关键是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考试命题应尽可能贴近儿童生活实际。“菊花考试”既考查了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也考查了学生的作文、信息技术等综合能力,把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体现了出来,是一次有意义的尝试。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