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怎样看孩子争当班干部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29日 09:43  人民网-人民日报 

  近日,深圳市宝安区西乡中心小学五年级一班的做法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这个班没有班长也不设学习委员,“班干部”称呼被小当家、小书童等服务性称呼取代。“实行这种制度以后,同学的关系融洽很多,不再是谁去管着谁,而是互相督促互相提醒,是为同学服务,因此大家都很配合。”“小当家”黎霖同学的话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目前校园里的普遍现象:“班干部”是管同学的而不是为同学服务的。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当班干部能培养孩子的荣誉感和责任感,锻炼孩子的社交能力和领导能力。因此,班级也越来越“机构臃肿”,一些班中多数学生都有大大小小的“官衔”,什么语文班长、英语班长、体育班长……尽管学校的初衷是让每位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但忽视了对孩子当班干部的心理进行正确引导,“官本位”思想开始在学生中蔓延。“当官就有了权,除了威风还可以谋实惠”成了许多学生当班干部乐此不疲的原因。

  因此,为了表达为同学服务的决心,班干部首先要改名似乎成了必然。然而,对于已经悄然变味的“班干部”,恐怕该改的不是称呼,而是教育方法本身。

  把解决问题之道寄予让孩子们不当“官”,而当“服务员”,在某种程度上是教育的妥协。深圳另外一些学校的做法给我们启示:让孩子竞选班干部。在竞争中,不仅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在孩子心中得到强化,一些社会提倡的理念也在活动中被大多数孩子认同。这样做,班主任会麻烦一些,但给孩子的教育是事半功倍。因此,给“班干部”改名不如改方法,从培养孩子的理念入手,从小在孩子心目中树立不谋私利、为人民服务,以及有能耐的人必须面临竞争等责任意识和民主意识,使“当官”和“选官”者都受到教育。

  其实,无论是叫班干部还是服务员,淡化身份差别,让在家里已经当惯“小干部”的孩子们,在学校教育中真正认识到做普通人也同样具有的“公民责任”,也许比培养其“服务才能”更重要。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