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校园语言伤害伤及学生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31日 09:47   

  日前,“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在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1170名少年儿童中,就“校园伤害”话题进行的专项调查结果显示:81.45%的被访小学生认为校园“语言伤害”是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昨天,记者通过对数所学校的调查获悉,“语言伤害”同样让南京的中小学生“很受伤”。

  起“绰号”造成心理伤害

  就读于南京市大厂区南化一中的小梅(化名),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5年前,小梅以优异成绩考入该中学。到了高二,她的成绩仍然很好,但由于她的身高在全班是最矮的,班上的同学总爱喊她“小不点”,小梅非常生气,每次同学这么一叫,她就和同学争吵,往往引来同学奚落,过后仍旧喊她的外号。渐渐地,小梅不但在学校跟同学吵架,回家还跟父母嚷着要求转学。

  小涛(化名)是鼓楼区一所重点中学的初三学生,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但由于他的脸上长满了粉刺,同学们都喊他“麻瓜脸”,刚开始只是几个同学拿他开开玩笑,后来不仅班上所有同学喊他“麻瓜脸”,连隔壁班上的同学都知道了他的这个绰号,不时拿他开玩笑。小涛虽然不吭声,但心里却不好受。整天低着头,掩着鼻子,不敢抬头看人,不愿到操场跟同学玩,以致到后来不愿走出家门,更不愿意去上学,整天嚷着要妈妈带他去医院整容。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同学之间乱起绰号是造成语言伤害的一个普遍原因。

  南京市第13中学的殷老师表示,学校里同学之间互相起“绰号”是很普遍的现象,但一些不恰当的“绰号”或玩笑有可能对孩子造成心理伤害。

  老师的话“伤”孩子的心

  2年前,小明(化名)从南京雨花台区一所小学毕业。在该小学就读期间,一次期末考试,小明考的不好,有3门课没及格。在家长会上,老师把学生的成绩向学生家长作了通报,并对小明的母亲说:“这孩子无药可救了,他哪是读书的料啊?……”小明的妈妈差点气晕过去,回到家后严厉地责骂小明,把老师的话又重复了一遍。小明的心理受到严重的伤害,在家里父母看不起他,在学校里同学们讥笑他。第二学期开学后,他已经害怕去上学,常常一个人躲起来。勉勉强强地小学毕业后,小明便在家帮父母干些杂活。

  小强(化名)是南京市人民中学的高一学生,由于常常不按要求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但因为有点“小聪明”,所以成绩还不错。有一次考试,小强考得比较差,老师课后和他谈话,最后为了鼓励他,老师说了一句:“你别以为你有点小聪明就了不起?其实你不怎么样,以后再这样继续下去是考不好的。”这样一句看似关心激励的话,却带给小强很大的挫折感。自那次被老师“教训”之后,他对自己丧失了信心,开始厌恶学习。小强的父母为此非常着急。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老师或家长的一句训导之类的语言,往往由于不恰当造成了对孩子的语言伤害。对于“恨铁不成钢”的老师们看来,说几句难听的话,是为了孩子好,不会有什么问题,但实际情况远没有这么简单。今年4月12日,重庆市一名女生因上学迟到,被老师嘲讽“连坐台都没有资格”,这位女生为此跳楼自杀身亡。因为语言伤害导致孩子死亡,这样极端的事情也许不多,但不可否认,它一旦发生,给孩子心理带来的阴影却是至深至远。

  南京市第十二中学邓校长表示,现在的青少年,精神上的鼓励要比金钱上鼓励的影响要积极有用的多,而精神鼓励通常就表现在语言鼓励上,可是如果语言鼓励不当的话,就有可能造成语言伤害。其实,家长和老师都是为了孩子好,对于孩子来说,与家长和老师的沟通是很重要的。孩子要理解家长和老师的苦心,正确“消化”大人偶尔无心的过激言语。老师们也有自己的苦恼,许多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太脆弱,面对一点点的挫折和批评便灰心、走极端,增大了教育难度。所以,使他们面对挫折时更加坚强,是防止语言伤害的重要力量。

  记者在走访了数家中小学校后发现,孩子们认为教师或同伴对自己的侮辱讥讽的语言是杀伤力最大的软暴力。调查还发现,很多老师和孩子在“出语伤人”的时候,根本意识不到这些语言会给别人带来多大的伤害。

  正确的沟通方式很重要

  “自尊心特强、特敏感,是孩子在青少年时期共有的特点”,南京都市心理咨询师周正猷教授告诉记者,他曾接到过不少因为语言伤害,而致使孩子造成心理疾病的咨询案例。周教授认为,与肉体伤害相比,语言伤害是危害孩子成长的隐形杀手。它一方面使孩子自信崩溃。家长、老师的责骂挖苦会严重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另一方面使孩子和周围群体疏离。当孩子被反复说成“笨”、“丑”、“懒”时,既影响他们的自我认识,也会使周围的其他孩子对其采取嘲笑孤立的态度。青少年的成长,需要的是一个安全洁净、充满爱与关怀的环境,语言伤害已经成为其中一大不和谐因子。仅靠家长、老师或孩子的某一方努力是不够的,只有用平等的交流才能架起沟通的桥梁,填补沟壑。

  周教授说,对于家长和老师来说,多用换位思考的方式替孩子想想。孩子的心理发育远远没有成熟,孩子的内心世界是很敏感和脆弱的,他们会将家长、老师对自己的看法想象放大。因此,家长、老师在处理问题时需要多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症结所在,对症下药,同时掌握耐心和正确的教育方式。孩子们都渴望被肯定,一次小小的表扬很可能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源泉,而一次嘲笑或责骂很可能彻底摧毁他们学习的兴趣。多表扬、多鼓励才是正确的教育方式。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