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孩子智力超常家长责任更重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05日 16:32  当代家庭教育报 

  孙非因智力超常,10岁考进北京八中少年班,15岁考进清华大学。本科毕业时,原准备去国外攻读硕士的孙非参加了当时我国进口的一套价值30万美元的高尖端技术设备的安装工作。当他得知这套设备当时世界上只有3套,美国、日本各一套,第三套进了中国时,很激动。有这么好的学习条件,为什么一定要出国去学呢?于是他决定攻读本校硕士研究生,走进了激光单原子探测实验室的大门。

  其实,这个出色的孩子也是从一个顽皮、任性的独生子成长起来的。

  早期教育起步于“不”

  孙非2岁前是由奶奶照顾的。对这个长孙,奶奶是呵护备至,宠爱有加。在奶奶家里,小孙非就不知道什么是“不”。后来发展到:奶奶钻到桌子底下他才喝奶;奶奶站在写字台上他才吃饭……奶奶当时五十岁,身体瘦小灵活,全都按他的要求去做,只要孙子肯吃肯喝。对此,孙非的父母实在看不下去了,感到这样下去可不行,于是决定把孩子接回来自己带。孙非的爸爸妈妈都在部队里工作,很忙,很需要老人的帮助,但他们还是让孩子离开了溺爱他的奶奶。刚回到自己家的孙非仍那么任性。有一天,他一定要用橘汁浇花,说为了让花长得快一点儿,爸爸妈妈不给他橘汁,他就大哭起来。他们不理他,让他到晾台上去哭,哭够了为止。没想到他一下哭了三四个小时,那父母也不心软,谁也不去哄他,让他知道有些事情就是不允许,就是不能做,让他逐渐有“不”的概念。爸爸妈妈商量好,两人要配合一致,对孩子的无理要求坚决拒绝。后来,类似的事情出现过很多次,孙非渐渐地发现,无理取闹是行不通的,也就慢慢地改变了。这时,家长也想了一些具体可行的办法,将他的注意力引到有利于智力开发的方面来。

  通过读书“改造”顽皮

  家长最先想到的是,看书可以让顽皮的孩子静下来。尽管他才2岁多,家长却给他订了四五种儿童杂志。爸爸和妈妈谁有时间谁就给他讲,他很爱听。随后,他就自己一本一本认真地看。家长没想到他那么快就迷上了书。有一次,妈妈带他去姥姥家玩,当时大人们只顾坐在一起聊天,后来才发现玩耍的孩子中不见了孙非,找了半天才发现,姥姥家门后那个大五斗橱中的大抽屉里都是书,孙非正坐在打开的大抽屉中看书呢。还有一次,带他去看龙潭庙会,那里吃喝玩乐的东西很多,但他什么都不要,直到看见书摊才挑了2本《机器猫》让家长给他买。然后他就一边走一边看,那么热闹的庙会也没能使他放下书。

  后来孙非从爱看书发展到自己动手画画。在幼儿园里老师教的画,他回到家里练,一个鸡蛋就画了长长的一大串,直到画好了为止。他还很有上进心,有一次,父母带他去潭柘寺玩,他突然站住了,一直看着竹子不动,原来他在幼儿园里画的画,几乎每一张都被老师贴在墙上展览了,只有“熊猫吃竹子”没被展览,所以他一定要好好看看竹子什么样,回去画一张好的,让老师展览。

  从孙非2岁起,他爸爸就在每天晚上洗脚时给他出一道题,上床时再出一道题。没多久,50以内的加减法他就都会了。在上学之前就已学会单数相乘的算法。

  孩子一旦养成爱看书学习的习惯,他的注意力就集中了,而注意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孙非很小就注意观察周围的现象,他蹲在那儿看蚂蚁搬家、打架,一看就是好长时间。他还很注意倾听别人的叙述。幼儿园的一个老师说,她曾给孙非这个班讲过一个故事,过了两三个星期,她忘了给这个班讲过了,又来讲这个故事,孙非就举手问:“上次讲的是三只羊,这次怎么是—只了?”

  潜移默化自然似之

  孙非极强的悟性不仅表现在学习知识上,家长平时对他的教育、家长的言谈举止、家庭的环境氛围都能在他身上得到体现。比如,家长让他坚持听电台的对学龄前儿童广播,广播的内容他都能记住。有一次电台搞了一个征文活动,题目是“你长大做什么”,孙非就写了一篇小文章,说道:“我爸爸是空军,妈妈是陆军,我长大要当海军,要造一艘大军舰。在这艘军舰上能看到敌人,而敌人发现不了我们……”他爸爸把这篇文章寄到电台后,不久就被选中播出了。孙非还很小时就说过:“我知道还没有中国人拿到诺贝尔奖,我一定要拿到”

  孙非的妈妈是“老三届”的初中生,学业被耽误了。在孙非小学三年级时,她正在上电大。每天晚上孩子睡了,她便开始做数学题,给自己规定每天要学到11点。孙非有时起来上厕所,每次都看到妈妈在学习,他就在一次大院家委会组织的作文比赛时写了《我的一家》,写到了妈妈每天白天上班晚上还要学习的辛苦,并表示自己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这篇作文获了奖,使妈妈很感动。而更让妈妈感动的是,孙非从此以后每天晚上不再让妈妈给他听写了,他先用录音机录下生字、生词,然后自己给自己听写。

  还有一件事很让家长惊喜和感动。有一天晚上,孙非从幼儿园回来,他眼睛哭得发红,右手食指肿得厉害。家长急忙问他,才知道是被一个小朋友的椅子挤了一下。问他当时责怪那个小朋友了没有,他说:“没有,因为他不是故意的。”听了他的话,父母很赞同他的宽容心态。原来妈妈曾给孙非讲过《田中角荣传》中的一段故事:田中家里有一个非常漂亮而有价值的花瓶,有一天被田中角荣不小心打碎了,他很害怕,可是他妈妈对他说:“没关系,你不是故意的。”田中角荣很受感动,并以此告诫自己,一生都要有宽容的心态。没想到,小孙非记住了这个故事,并且能学着去做。

  “超常”更要重视健康

  因为当时部队子弟小学师资力量有限,孙非上二年级时家长把他转到了地方上的小学。他因为过去学的内容少,在考数学实验班时,比班上最差的同学还少3分,被勉强收下了。但在进班一个月后的一次考试时,他成为班上惟一的一个100分的学生。到了五年级时,学校首次设评校级三好生,只评2名,孙非就榜上有名。这时,北京8中少年班在全市招生,在小学老师的建议下父母给孙非报了名。当时报名的有1400多人。初试题是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出的,共16张卷子,是综合知识考试。初试后只剩200人了;复试后招了50人。少年班是4年速成,进校后试读—段,还剩35人;到高考之前,班上只有28人了。少年班设有“舒萍(著名教育家)奖学金”,每年按成绩评前2名,孙非是惟一的—个连续4年都拿到奖学金的学生。

  后来孙非以高出当年清华大学录取分数线29分的成绩考进了清华大学物理系,读应用物理专业。少年班的学生走进高等学府,比同班同学小四五岁,看上去很幼稚。而在学习上,又由于少年班的速成学习方式,有很多知识学得不够扎实,学习上有了难度。有的孩子进高校后因与大孩子合不来感到很压抑;有的不愿意住校,老往家跑,使学习受到了影响。开始,孙非也说学习有些吃力。但他是个心理素质很好的孩子,在新的环境中,能保持良好的心态。他一面以真诚的为人和大同学们搞好关系,一面以一贯的自信心在学习上奋起直追。在大学一年级的第二学期,孙非就以优秀的成绩拿到了奖学金。在清华大学读本科的4年中,他不仅以优异的成绩证明了少年班学生的能力,而且用他优良的品格博得了校方的赏识,直接被推荐读硕士研究生。

  孙非的确是个智力超常、身心健康的孩子,而在家长眼中,后者更为重要。因为学生时代毕竟是相对单纯的,而孩子今后在社会上还要走很长的路。(文/姬华)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