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助学更要助心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06日 14:15  当代家庭教育报 

  在社会大踏步前进的时代,有一些贫困家庭的孩子好像总想远离人群,那渴求、坚强的目光又似乎在对我们诉说着什么……

  延庆县是距北京市区最远的郊区县,也是贫困家庭较多的县。这是个经济问题,但是不是个教育问题需要进行调查后才能下结论,基于此,我们选择了与经济关系最密切的家庭教育问题进行了大范围问卷调查。

  问题透视

  以北京市基本生活保障线为划分贫困和非贫困的标准,对这些问卷进行分析,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很值得我们在家庭教育中细细品味。综合贫困生家庭教育调查问卷,我们将贫困生的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归纳为以下几个:

  问题一:不知道家庭教育是什么。

  比如,问卷中出现这样的回答——

  家长A:都这个岁数了,还学啥“教育”呀。

  家长B:我也没文化,也说不出个啥,就全靠老师您教育了。

  家长C:他(指孩子)也不听我的,回家就看电视,我一看他不学习,就着急生气。

  家长D:他跟我一整天都没一句话,理他还不够斗气的呢。

  问题二:家长制的作风很浓,导致孩子心理疾病加剧。

  有52.5%的学生没有给家长提过意见,家长普遍认为,大人的事没孩子插嘴的份儿。

  问题三:认为孩子只管好好读书,其他事别管少问,导致孩子缺乏责任感。问卷中关于家务劳动的调查结果显示,只有56.1%的学生偶尔做点家务。

  家长A:他能把书念好,我就谢天谢地了。

  家长B:全家人种地就为他念书,家里、地里的活儿都不让他干,腾出工夫多看书。

  家长C:我们那孩子回家就猫屋里看书。

  家长D:孩子回家,家里电视都不开。

  问题四:两代人之间的“代沟”愈来愈深。

  56.8%的家长不知道孩子看什么样的课外读物。21.8%的家长认为孩子不能理解家长的教育。

  问题五:不尊重孩子的意愿、兴趣、爱好,认为只有考上大学才能光宗耀祖,改变贫困面貌。

  家长A:家庭生活很艰苦,为此教育孩子努力学习,将来改变这一局面。

  家长B:我们的愿望就是让她考上大学,因为我们小的时候没有把握好机会。

  家长C:自己没文化不能帮助孩子学习,靠她自己学习和老师的教育。

  家长D:缺少文化知识,容易吃亏上当;由于没文化,所以家境贫困。因此我们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

  自卑比贫困更可怕

  贫困家庭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一直受到各方面的关注。很显然,经济贫困是一切问题的根源,因而社会的一切行动基本都以解决经济问题为出发点,诸如助学贷款、一对一扶贫工程、减免学杂费等。毫无疑问,这些措施使千千万万个失学的孩子重返校园,重新获得了学习机会。但令人始料不及的是这贫困助学工程也使一些被救助的孩子产生了很深的自卑心理。比如说,在有些学校的贫困助学活动中曾出现过受助的学生主动提出不享受减免学杂费的待遇、不吃食堂的免费餐等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尝试采取其他措施,比如对贫困生家庭教育的指导,对贫困生的个别心理辅导等。

  于是,第一次问卷调查之后,我们利用假期走访了几个家庭,就家庭教育中的家务劳动、家长与子女关系等问题与家长进行沟通。此后我们与部分家庭保持着长期联系,及时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的表现,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发展。在具体的指导过程中我们始终遵循着一个原则:家校结合。以一名贫困生的转变为例,这名女同学来自山区,四口之家年收入不足五千元,家里有两名中学生,姐姐读高中,弟弟读初中,父母种田为生,生活拮据。高一入学时,根据初步了解到的家庭情况,老师从学校申请了一个减免学杂费的名额。出乎意料的是,老师拿着申请单让她填表时,她却很不情愿。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名同学情绪低落,见到老师的时候总是想办法躲开,在班级也很少与同学交往,学习成绩下降。高一下学期我们进行了这次大规模调查,问卷统计过程中,感觉到贫困家庭孩子普遍存在着自卑心理。这一点对老师进一步开展工作有很大启发。第二学期申请减免学费时,老师对她说,你表现优秀,被评为助学金减免学生,这名学生听到后似乎惊了一下,很快又低下了头,但这次申请表很快就给了老师。逐渐地,班级活动中开始有了这名同学的影子,课上她开始积极参与,第二学期开学一个月后她还担任了课代表工作。老师与家长联系,请家长配合工作,尽量不提或少提家里的经济负担问题,不要让孩子背着负担过日子。高二年级第二个学期因为文理分班,重新组建班委会,这名同学主动承担了卫生班长工作——她终于摆脱了自卑的阴影。

  “一句话”的差异

  在美国哈佛大学担任校长十年、现任哈佛名誉校长的陆登庭先生说,在哈佛我们并不关注学习和今后工作的关系,学习法律、医学的学生不仅要学习专业课程,也要涉猎人文科学,从社会科学中得到一些哲学启示。实际上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学生学到不同的课程、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有能力继续学习。

  现在世界上一般认为最富有创造力、知识经济最发达的是犹太民族,一位中国学者曾把中国人和犹太人的家庭教育作了比较:孩子从学校回来后,中国家长的第一句话“今天老师表扬你了吗?”犹太民族家长的第一句话“你今天问了老师几个问题?”

  从两个民族的家庭教育比较中可以看出,中国的父母更喜欢听话的乖孩子,而犹太民族的家庭教育中注重启发孩子的创新思维。大家知道,犹太民族二战期间流离失所,但是他们对孩子的教育却从来没有退步到“你要好好学习,将来考大学”的地步。这里要说明的是,贫困与富有不是决定孩子未来的主导因素。

  这种比较所反映出来的不单纯是贫困生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这是在探究贫困生的自卑心理根源时,引发的值得所有的家庭和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文/周秀丽 张维东)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