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奇思妙书不忘根(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0日 14:22  当代家庭教育报 
郭建勋在自己的儒逸书屋挥毫创作
少年郭建勋(前右一)与家人合影

  8月21日,"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当代著名书画家笔会"在北京友谊宾馆苏园举行。笔会上,一幅雄浑苍劲、气势磅礴的榜书作品格外引人注目,那是分别用8尺整纸书写的4个大字--"世纪伟人"。这幅作品的作者是现年51岁的著名书法家郭建勋,他不仅是中华书学会副主席、北京市书法家协会理事,而且还是中国根艺学术研究会理事、北京市根艺研究会副会长,现供职于北京市西城区人大常委会。

  见字如见人。初次与郭建勋先生见面的人都不会有陌生感、距离感,他那宽厚的内心世界与其作品一样--大气!谈到他的艺术造诣与艺术成就,郭建勋先生谦虚诚恳地对记者说:"这些都离不开老师的指导、朋友的帮助,更得益于自童年开始所受到的来自父母的影响、熏陶与教诲。"

  保护童趣,为成"家"打基础

  郭建勋的父亲郭里根老先生早年从事木制工艺品的制作,而且酷爱书法。在郭建勋的记忆里,小时候常看着父亲写字,尽管当时他并不懂得那便是"书法艺术",但在他的印象中,每每在父亲写字时,他都能明显地感觉到父亲的神态中会流露出一种发自内心的快感--欣喜与享受。尽管当年年幼的小建勋还无法理解,但在他幼小的心灵深处却留下了这样的认识--写字是快乐的事。郭建勋的母亲马瑞雪老人年轻时从事戏装制作,许多京剧名家的"行头"都出自她的手下。同时,她还喜欢绘画及剪纸等民间艺术。小建勋记得,每年都有许多人从妈妈这里拿走不少好看的小"玩意儿"。他得出的结论是:让别人高兴,妈妈更高兴。这来自父母的潜移默化的熏陶,在幼年郭建勋的心中早已播下了热爱艺术的种子。

  郭建勋本人自幼兴趣广泛,不仅喜爱花、鸟、鱼、虫等来自大自然的动物、植物,而且还常常自己动手搞点小制作、画个图画什么的。郭建勋上小学二年级时正赶上"三年自然灾害"的经济困难时期,尽管当时物质条件极差,但他却能"苦中作乐"--在课余时间或休息日自己或制作个"盆景"或画个"小朋友"之类的画。虽然难免有些"粗制滥造"、"乱描胡抹",但他却能从中获得一种"创作"的快感。在当年人人都在为"肚子"发愁的背景下,许多大人对小建勋的这种表现往往会送上一句"贪玩,不懂事"的指责;但母亲却不然,她不仅对小建勋的所作所为给予言语的鼓励与支持,有时还动手帮忙,并给予指点。母亲常说:"孩子既然喜欢,就让他玩吧,或许以后还能成气候呢。"有时小建勋从外面掐些花草回家做"盆景",母亲还给予具体的指导--要注意层次与对比。"母亲的保护、鼓励与支持,使我增添了做事做人的自信心!"郭建勋感慨地对记者说。是的,现在看起来,老人当年那份保护童趣的苦心没有白费,那"成气候"的预言得到了应验。

  与人为善,做事先学做人

  郭建勋为人宽厚,心胸开阔,广交朋友,乐于助人,这在朋友当中是有口皆碑的。大家都说:他永远是咱的大哥!这种好人品、好人缘,同样离不开家庭的影响。

  郭建勋的父辈、祖辈都恪守"与人为善"的信念,在他的记忆中,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帮助别人的事数不胜数。记得在他上小学四年级时,虽然困难时期还没有过去,但由于爸爸、妈妈能干,家里的经济条件稍有好转。有一天,父亲出于对儿子的心疼,准备带他"下馆子"改善改善生活--去吃烧麦。来到烧麦馆坐下,多日不曾吃肉的小建勋见到端上桌的油汪汪、香喷喷的烧麦自然是喜不自禁,甩开腮帮子大吃起来。烧麦未吃完,小建勋已经吃得很饱了,但多日不见肉的他还觉得意犹未尽。此时有一位老太太过来向父亲张嘴"求一口荤腥儿",父亲便将剩下的烧麦给了老太太。当时小建勋很不高兴,父亲对他说:"记住,有钱送穷人,有饭送饥人。多做善事,好人必有好报。"回到家后父亲进一步从做人的方面对他进行教育。父亲说:"你已经是大孩子了,应该懂得能够帮助别人是很幸福的事。"

  父母的为人与教诲使郭建勋学有榜样,做有准则。19岁那年,他被分配到西城区政府机关当一名机要通信员。在工作中他踏实肯干,在与同事的相处中他尊重别人、与大家和睦相处,受到大家的一致称赞。有一年,机关 的一位饮事员患骨癌住院,当时他身边没有亲人,郭建勋便像照顾自己的家人一样悉心照料他,背着上下楼,给端水喂饭、洗身擦背,伺候他大小便……

  病人的家属自农村来京听说这一切之后,感激万分,郭建勋却认为这没什么,是自己应该做的。

  每当人们夸赞郭建勋人品好时,他总是说:"我只不过以老人为榜样,谨遵父命。"的确,他不仅继承了老人那与人为善的处世原则,而且对父亲的教诲始终记忆犹新--写字与做人的基本道理是相通的。写字要一笔一画,做人要实实在在;写字要工工整整,做人要堂堂正正。对此,郭建勋的体会是:无论是书法还是根艺,都是美的艺术。既然是在创作美,那首先就要求创作者本人心灵美。书法与根艺的基本技法并不深奥,待创作者本人达到一定的境界之后,他的作品便不仅仅是艺术本身了,而是一种内心世界的展示。

  爬山健心,与时代同步

  郭建勋自幼在父母的熏陶下对书法有了初步的认识与兴趣。上个世纪80年代,他正式拜全国著名的将军书法家李铎为师,一招一式地学,一笔一画地练。可能有人觉得整天练写字是很枯燥的事,但郭建勋自幼从父亲身上看到的、自己所感受到的是一种无以言状的享受。热爱根艺更是如此,这是一门"发现的艺术"--凭自己的眼力去寻找,靠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来定夺,稍加雕琢便可变腐朽为神奇。他的很多根艺作品都是从农家的柴禾垛中寻来的。无论是练字还是"寻根",除了艺术修养与多方面的知识积累之外,最为重要的是要有毅力。谈到这一点,郭建勋难忘那少年时期随父爬山的收益。

  小时侯,父亲经常带他去爬山。景山、万寿山还好说,可有一次父亲带他去爬香山"鬼见愁",着实让他品出了"爬山"的滋味。爬到半山腰他实在是不想爬了,父亲鼓励他说:"没事,只要你相信自己能上去就一定没问题。"在父亲的带领下,他尽管是上气不接下气、腿直发软,但终于爬到了山顶。休息时父亲开导他说:"不仅是爬山,做什么事情都是一样,只要你有耐心、有决心、有毅力,你的目标就一定能达到!"由此看来,父亲带他爬山并不仅仅是要他健身,更是为了让他健心。

  正是在父亲那"下决心爬山登顶"的启发下,郭建勋无论做什么事都保持着一股永远向上的劲头,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书法与根艺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他的书法作品与根艺作品多次在全国大赛中获得大奖,其书法作品集《郭建勋书法艺术》入选北京市邮政管理局监制发行的"中国当代著名书法家明信片"系列,其中有的作品已分别被首都博物馆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永久性珍藏。不久前,应"中国武汉民族宗教文化节"组委会之邀,为其写了一个硕大的"佛"字,受到各级领导和各界人士的好评。然而,他并没有满足,而是在继续学习与努力,力求让自己的创作思路与时代同步,让自己的作品更有时代气息,为弘扬民族文化建立功勋。看,他没有辜负父母的养育、赐名、引导与厚望。(文/宗大铭)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