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奥数凭啥成了必修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3日 09:31  温州都市报 

  本报讯  本报前天刊登的《硬起心肠,把孩子“逼”进补习班》一文,不仅引起了许多家长的共鸣,还让我们听到了许多孩子的声音。在市区某小学上五年级的小佳(化名)说,“我被妈妈逼着去学奥数(奥林匹克数学),但是我一点也不喜欢奥数,题目太难了,我周围的同学没一个喜欢奥数的。为什么学校里都不教的奥数,家长非要逼我们学?”市区某小学三年级学生小如(化名)称,奥数班是父母替她报名的,因几次测试她的成绩都不理想,于是开始厌恶奥数,进而害怕学数学,现在她的数学成绩比学奥数前还差。

  记者从市区几所小学了解到,在五、六年级,每个班级约有四分之一以上的学生参加奥数班,三年级比例最高,一般学习人数在一半以上。

  因为临近学期末的缘故,记者在多所小学门口看到有人分发招生宣传单,这些宣传单上,“奥数”辅导班都是其重点项目之一,无论是一年级学生,还是六年级学生,都有与之程度相匹配的奥数班。据了解,目前的奥数班主要由各类才艺学校和青少年活动机构举办,不少退休教师也参与了办班。一位家长说,每到奥数班报名时间,那些有经验的奥数辅导老师就成了抢手的香饽饽,给自己的孩子抢占一个补习名额“很不容易的”。

  奥数难吗?

  参与调查的小学六年级学生小林(化名)通过传真发给我们几道奥数题。其中一道是这样的:“在10987654321这一组数字之间加“+”或“-”,使其结果等于37,且这个算式中的减数的乘积尽可能大。那么,这些减数的乘积最大是多少?”这是一道适合小学六年级学生的奥数题。记者拿着这个题目在市区某事业单位一办公室做了一个实验,15分钟里,办公室6名20多岁的大学生无人能正确无误地答出此题。“今有8升果汁一瓶,现用5升和3升两个容器将其分成4升一份的两瓶,该如何操作分配?”这是一道适合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奥数题。曾是重点中学数学兴趣小组成员的林小姐花了12分钟解出此题。

  为啥学奥数?

  在市区水心及吴桥路两个奥数班门口,记者分别采访了几位在门口等待孩子放学的家长,他们告诉记者,送孩子学奥数主要出于两种动机:一是考名校所必需的“敲门砖”;二是能提高数学成绩,开发智力,让孩子更聪明。

  在某银行工作的黄女士说,她的外甥女在小学时各门功课成绩非常好,但没学过奥数,去年在一所名校的初中招生考试中,因答不出奥数题目而落选。有了这个前车之鉴,她赶紧让儿子报名参加奥数班。一个学期下来,儿子整天叫苦,数学成绩却没有明显进步。后来听说一位退休老教师教奥数很有经验,于是黄女士又通过各种关系,将儿子送到该老师门下,但一个学期后,儿子收效甚微。如今儿子快小学毕业了,黄女士在媒体上刊登广告,给儿子找了位奥数家教,一对一地强化儿子的奥数。黄女士一脸无奈地说:“想让孩子进好一点的学校,没办法,只能学。”

  接受采访的大部分家长认为,学奥数能开发孩子的智力,帮助提高学习成绩。而且那么多孩子都去学奥数,自己的孩子当然不能落后。

  奥数只适合尖子生

  市区某小学的一位数学老师告诉记者,她担任三年级两个班的数学老师,两个班级共56名学生,其中有30多名学生参加了奥数学习,但仅两三名数学尖子生的数学成绩有所提高,一些学生出现成绩下滑的现象。其实奥数只适合极个别学有余力的尖子生,其他学生应将主要精力放在学好基础知识上。家长如果盲目逼着子女学奥数,很容易挫伤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还可能埋下心理疾病的隐患。

  为什么并不适合所有学生普遍学习的奥数,成了许多孩子的“必修课”?欢迎参加今天的小调查。 链接:1934年和1935年,前苏联在列宁格勒和莫斯科举办中学数学竞赛,并冠以“数学奥林匹克”的名称。1959年罗马尼亚数学物理学会邀请东欧国家中学生参加第一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从此每年一次,至今已举办了43届。奥数的出题范围超出了所有国家的义务教育水平,难度大大超过大学入学考试,有些题目即使是数学家也感棘手。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