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为一位老知识分子圆梦(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3日 14:51  当代家庭教育报 
姜昆随父亲习字
1952年姜昆在妈妈的怀抱中

  访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

  二十多年前,本人曾经采访过姜昆,以后却没有继续保持联系。但是他在公开的场合见到我,总是主动向别人介绍,说我是北京第一个采访他的人,这情形至今让我感动。正像著名戏剧作家苏叔阳老师说的“小有成就就下眼泡儿肿的人,如今多的都碰腿。我只为发达了的姜昆没有忘记他也穿过开裆裤而为他高兴。”今天,我再提笔写姜昆,为的是让众多的家长朋友能从姜昆的成长历程里,体味到家庭对一个人的成长与成功有多么重要的影响。

  先知后识靠勤奋

  姜昆在刚刚被人关注的时候,相声界的老前辈马三立老先生曾经夸赞他是“相声秀才”。这个“秀才”的称呼,在当时的相声界是很新鲜的事,姜昆当时仅仅是初中毕业的学历,不可思议吧?其实这是对唯学历的讽刺,今天我们开始注重人的能力,包括生活能力和专业技能。

  其实,姜昆今天的成功得益于他的父亲。姜昆的父亲是位语文教师,知识渊博,对诗、歌、词、赋,无所不通。他告诉姜昆这是中国文化精髓,是知识的宝库,智慧的源泉。知识是个很模糊的概念,如果从字面排列的顺序上看,就应该是先知道,后认识。知,是了解;识,是探索和学习。如果我们连感知的兴趣都没有,那么学习就是一种浪费,一种对生命的空耗。

  那年,姜昆参加了父亲办的一个古典文学补习班,老人家是牺牲自己的业余时间义务授课。开始,参加学习班的人还真不少,可学了一阵之后,人越来越少了。最后大家全撤了,只剩下了一个姜昆。对古典文学的学习他一直坚持到现在,不信咱们可以看他的书,听他写的相声段子。学习就是这样,拟古就显得迂腐甚至有些酸臭,需要的是创造。生活里有很多知识,就需要我们勤奋地求索。在学校有老师,你不完成作业老师找你,而生活里的“老师”,你不去寻找他,他决不会来找你。姜昆至今还记得他们老爷子给他留的作业:“……颜真卿,柳公权,《九成宫》,《兰亭序》;小楷一百,大字八十,描红摹帖……五岁让我写大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硕鼠硕鼠,无食我黍’十岁要我背诗经,随后又改背唐诗,假期逼我写文章……”他比别人会关注生活,关注学习,也懂得知识的融会贯通。我国著名跳远运动员邹振先,被誉为亚洲飞人;他爱人郑达真是跳高运动员,曾获得过世界冠军。夫妻俩非逼姜昆为他们写一首诗不可,他提笔写道:

        声名震九霄,

       荣誉几大包,

        丈夫蹦得远,

        媳妇跳得高。

                ——这就是生活中的姜昆。

  励志强心 敢于承受“穷”

  俗话说:无志者常立志,有志者立志长。在生活中我们都有可能会说:我将来要怎样怎样,可是到头来,真的能“怎样怎样”的人,恰恰是那些平常不去表示自己要怎样怎样的人,为什么?大家心知肚明,说出来反倒没意思啦。

  姜昆上学背的书包还是他爸爸用过的,书包补丁摞补丁。现在的孩子连“补丁”这个词是个什么概念都不知道,因为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没有人再穿带补丁的衣服和带补丁的鞋,更不用说是缝了补、补了缝的破书包。有的孩子可能一个学期就会换一个甚至几个新书包。那时,姜昆看着自己饭盒里的窝头,心里挺难受的:为什么一样的孩子,人家会那样,自己会这样?我爸爸哪方面比他们那些家长次!论学识、论书法还是论做人的品质,谁能比?哦,对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他想起了父亲对自己的侧面教诲。

  为了能进少年宫,姜昆曾经对着少年宫发誓:“少年宫,少年宫,是所有少年的宫,为什么他们能进我就不能进?我一定要进!”就是那天,他一口气儿从景山跑到了东四北大街。有人可能觉得这是较劲,其实这就是一种体现志向的萌芽,后面需要的是顽强的意志与坚忍的毅力,去激励自己完成志向。那会儿姜昆才10岁,正是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吃饱肚子在当时是最奢侈的想法,家里连吃都成为了问题,那进少年宫的事自然也就是个美丽的肥皂泡。人的智慧有时是被逼出来的,当时的年代不像现在有这么多的赚钱机会,就算是捡破烂儿,哪有那么多破烂儿可捡呀。因为都穷,有点破烂儿也舍不得扔,破家值万贯。结果一块西瓜皮给了姜昆一个灵感——可以捡西瓜子儿卖。有钱了,进少年宫就是把儿攥的事儿啦。他高兴:“这回,这演员一准当成了。”他捡起两颗西瓜子美上了:“西瓜子儿呀,西瓜子儿,你就是我进少年宫的敲门砖……”

  他背着父母,偷偷地加入了捡西瓜子的行列。结果,还让他爸爸给撞上了,姜昆灵机一动,把那脏兮兮的手往脸上一抹,以为老爷子看不出来,假装没事人儿似的,没承想一个巴掌落在后脑勺上,跟着就是老爷子的一嗓子:“回去”!得,连瓜子带盆儿让老爷子给扔土筐里去了。“自力更生”的计划破产了。其实,穷还真不是个好事,可人穷志不能穷,这可够得上是修养,谁也不会例外。如今不少人文化水平高了可文化修养却没提高,悲剧。

  仁爱源自厚德

  《周易》上讲:“君子以厚德载物”。现在我们讲爱心,爱心是什么?去敬老院、关注残疾人家庭、保护环境、保护动物等等,这些都是体现爱心的表现,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关爱身边的人。仁爱之心,源自天然,不文明、不仁爱、不善良皆源自后天。所以我们要净化社会风气,净化我们自己的心灵。姜昆与李老师的感情用李文华的话说“在一起工作的时候,他像尊重恩师一样尊重我;在私下生活中,他像对待长辈一样关心我、体贴我;我患病期间,他像自己的亲人一样,请求大夫竭尽全力地抢救我;在确定我是喉癌的时候,他的眼泪比我家里人流得都早,比谁流得都多……我把他当成了自己的亲人,在我生死攸关的紧要关头,不让他签字,能让谁签?”因为李文华手术时,医院需要家属签字,而这个权利,李文华毫不犹豫地交给了姜昆。

    为了让李文华老师安心养病,姜昆中断了自己的演出。这对一个正处在辉煌点上大红大紫的明星来说,影响是很大的。李文华擦擦眼角的泪水,又哽咽着说:“有人说,没有李文华就没有姜昆,是我把姜昆带出来的。不对!我可以说,没有姜昆就没有我李文华。”姜昆为李文华举办了“李文华相声艺术四十周年纪念会”,并同时出版了《姜昆李文华相声选》。李文华老师对记者说:“姜昆张罗着给我出书,出画册,大家还为我集了那么多资。想不到我李文华已经成了废人了,人们还这样念记着我。旧社会在隆福寺撂地摊那阵,我看到过多少名角,最后不行的时候,潦倒街头。我要是处在那个年代,恐怕也在劫难逃,哪会有今天这样辉煌的场面呢!”姜昆为了把自己老师的功绩载入相声艺术的史册,为了把老师的音容笑貌永远保留在亿万人民的记忆当中,也是为了弥补许多朋友没有看过李文华老师表演的遗憾,他与阔别舞台十年的李文华老师在一起,把他们过去演的二十八段相声精选,采用过去的录音,然后配画面,重新录了像。他常常拉住李文华老师的手,像孩子拽着自己的长辈,几十年来,他们一直是这个样子。我们本来是在谈“家庭教育”,怎么一下又提到李文华老师了?并没跑题,首先,姜昆在对李文华老师及以后的那些失学儿童身上所表现出的厚道劲与那份真情,正是由于自幼所受到的来自父亲的熏陶。另外,他也正是将李文华老师当做父辈来尊重,这位“老妈妈”一般的老师对姜昆的影响,似乎亦可归为“家庭教育”。 

  姜昆觉得,自己可能属于“晚熟品种”,青春将成为一个美好的故事。《信报》、昆鹏网站、中国相声网站……还有他救助的一万名失学儿童,以及一切的一切,仿佛都在重复着爱因斯坦的生活命题:“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是依靠别人(包括生者和死者)的劳动,我必须以同样的分量来报偿我所领受了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

  姜昆最后说:“是爸爸‘走了’之后,我才开始在自己的脑中去‘圆’——圆一个老知识分子的梦,圆一个老知识分子的想!”(文/郑清川)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