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母亲的背影是最好的教科书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31日 14:44  当代家庭教育报 

  现任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社区与家庭教育研究所所长的赵忠心教授,不仅是我国当代家庭教育理论的开拓者,而且还是这一领域的辛勤耕耘者。从专门研究家庭教育以来,他曾到国内外上百个城市讲学500多场次,发表文章2500多篇,独立撰写、主编出版50多部著作,总计2000多万字。他著述的《家庭教育学》一书,先后被教育部指定为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材和全国高等学校文科教材。二十多年来,他“许身家教,孜孜耕耘”,为我国家庭教育学的学科建设和科学普及做出了重要贡献。

  日前,记者前往北京师范大学采访了赵忠心教授。这位家庭教育研究专家回忆与感受,定能带给我们更加理性的认识与思考。

  “磁场”作用影响大

  赵忠心教授认为:家庭对于子女而言,就像是物理学中的“磁场”,子女在这种环境作用下,不知不觉地接受“磁场”的支配,思想和行为会不由自主地受其左右,朝着家长所期望的方向发展。这是他感性的认识,更是他理性的总结。下面让我们看看影响赵忠心教授的是什么样的“磁场”。

  赵忠心教授1941年出生于河北省蠡县赵家庄,抗日战争时期是以地道战闻名的抗敌前线。著名作家曾克的《地道战》一书,便是写他们村抗战的故事。他的爷爷和伯父曾参加过八路军,父亲赵汉元是他们区武工队的队长,在他们家乡一带是远近闻名的风云人物。幼小的赵忠心知道,日本鬼子无恶不作,自家的房子也曾多次被鬼子烧毁。爸爸常年在外面打鬼子,所以难得同爸爸见上一面。记得有一次,爸爸从外面回到家中。那身打扮就像是电影《小兵张嘎》中的罗金保,身穿大褂,头戴礼帽,一副商人装束。多日不见爸爸的赵忠心,高兴地跑过去一把抱住爸爸,猛地一下,头顶被爸爸腰间的“硬家伙”碰了一下——原来那是手枪。这是父亲留给赵教授童年时的深刻的印象。

  在抗日战争时期,爸爸却不能在家中久留,但爸爸舍家救国的“红色磁场”在赵忠心的脑海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长大以后,他为自己确定的行为准则是:我决不能给父亲丢脸!

  日本鬼子投降的前夕——1945年3月25日,不幸,爸爸因病去世了。这一下可苦了妈妈王焕亭了,一个人拉扯着赵忠心和妹妹、弟弟三个小孩子。但她十分坚强,能忍辱负重,从来没叫过苦;她虽然没有文化,但从未被困难压倒;她虽然是个女人,但男人、女人的活儿,她都会干,都能干。在那种家庭条件下,作为子女中的老大,赵忠心什么农活都要干。六七岁时便学着赶大车,十二岁时,就一个人拉牛去耕地。

  1949年,8岁的赵忠心开始上小学读书了。每天放学以后,要帮妈妈干活儿。从小学到中学,妈妈对他的嘱咐是:在外面千万不要惹事,有人欺负你,就躲着点,吃点亏没关系。但书一定要念好!在赵忠心的记忆中,妈妈的吃苦耐劳,心地善良,为人友善,便是他所接受的早期教育。

  妈妈身上那股不怕困难、从不示弱的劲头所产生的“顽强磁场”,对少年时代的赵忠心,发挥了巨大的影响力。他在心里暗暗较劲儿:别看我们家的生活条件没法和别的同学家比,但我在学习上一定要超过他们,决不让妈妈失望!

  “状元”引来慈母泪

  从小学到大学,赵忠心的年龄比同班同学都小好几岁,但学习成绩在同学中却都是名列前茅。是什么力量推动赵忠心十几年来在学习方面一路领先呢?赵忠心教授对记者说:“在这里,我也无须唱什么高调,也谈不上有多么高的思想境界。当年自己的学习动力很大,这种动力来自现实生活——只因为当时自己家中的经济条件太差了,我要靠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要让别人看得起我,要对得起我那勤劳、善良、要强、吃了那么多苦的妈妈!”

  1955年赵忠心小学毕业,妈妈支持他考中学,觉得多读点书将来有出息。赵忠心的心气也很高,既然考就考个重点学校。于是,他同20多名同学一起,步行70多里路,去投考河北省重点学校——安国县一中。结果,在20多个同学中,虽然他年龄最小,却只有他一人考取了。得知这消息后,妈妈是既高兴又发愁。在中学里要住宿,要大大增加家里的经济负担,除正常交学杂费外还要交住宿费、饭费。怎么办?只能靠多出力,多种蔬菜卖钱。赵忠心每月回一次家,回学校时都要带上许多玉米面贴饼子和白薯干,为的是到学校后当饭吃,省饭钱。

  初中毕业时,在考哪类学校的问题上,赵忠心同妈妈的意见出现了分歧:妈妈愿意让他考个中专或技校,能早点参加工作,挣钱养家,赵忠心也同意。可老师认为,他功课好,应该考高中将来考大上大学,他又觉得有道理。学校老师就做母亲的工作,再克服一下吧。最后,为了孩子的前程,还是妈妈让步了:“豁出去了!再吃几年苦,你就好好读书吧!”

  赵忠心不负老师和母亲的期望,顺利地考上了本校的高中。当时,正处于“大跃进”的年代,学校也“跃进”,招收了两个二年制的高中班。一是为了省钱,也反映了赵忠心的自信,他上了二年制文科班。高中毕业参加高考时,赵忠心特意选择北京师范大学,原因是上师范类院校除了可以申请助学金外,学校不收饭钱。

  高考成绩公布了,赵忠心考得非常好。他上了两年高中,与三年制的高中毕业生同时考试,他的成绩仍然名列前茅。特别是高考中那篇题目为《在劳动当中锻炼了我》的作文,他的考分在保定地区所属的12个县的考生中名列第一,受到了学校的表扬,也鼓舞了他的信心。

  录取通知书发下来了,一个贫苦的农村娃娃考上了北京的大学,就如同中了“状元”一样。面对这样的大喜事,在高兴过后,妈妈流下了眼泪,她面对的是非常现实的问题:这个大儿子还得养5年!怎么办?全家只好“保重点”,弟弟不上学了,16岁进工厂当了工人;妹妹正上高中,只好退学。妈妈还要加倍地劳作。面对全家人的支持,赵忠心怎能不发愤努力、刻苦读书呢!

  从小到大,妈妈那辛劳坚强的“背影”,就是赵忠心最好的教科书。

  未曾过年先“过年”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生活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赵忠心从小就懂得节省。在生活上,他从不敢有过多的要求,吃饭买最便宜的,上了省重点中学还穿妈妈做的鞋和别人送来的旧衣服,虽然有人讥笑他的寒酸,但他一点也不自卑。

  住在学校,别的同学都是每周回家一次,只有他是一个月才回家一次。因为离家太远,又坐不起公共汽车,只为的是少走路,还省鞋。每次回家,别的同学都有爸爸或兄长去接;而他,只有年迈拄着拐杖的爷爷站在村口来迎接。当他看到这种情况,不禁流下了热泪。事过五十多年,爷爷手扶拐杖迎接他的情形,他仍记忆犹新,历历在目。

  小孩子都有淘气的时候。上小学时,有一次他跑到桌子上去玩耍,不小心把同学的钢笔踩坏了。在当年,没有几个学生用得起钢笔,多数都是用铅笔。闯祸了,这下可把他给吓坏了,赔不起人家呀!妈妈知道后,把他狠狠地打了一顿,并告诫他,无论什么时候做人都不能太张狂,永远要老老实实做人。对此话,赵忠心始终记在心里。

  在赵忠心的记忆中,妈妈也有开心的时候。在他上大学后第一次放寒假回家时,当年,他们这个有一千多户人家的大村子,只有他这么一个大学生;而且还是在首都北京读书。乡亲们得知他从北京回来了,都来到他家看一看、听一听。看看这个有出息、将来准能干大事的好孩子,听听北京是什么样的。当时正值春节前夕,离过年还有一段时间,可他家一时高朋满座,乡亲们接踵而至,那场面比真正过大年还要热闹。看到自家的人气儿这么旺,望着眼前这个大儿子,妈妈眼含热泪,发自内心地笑了。看到妈妈真正开心了,赵忠心的心中踏实了,自己总算没有辜负母亲的养育之恩。此时此刻,赵忠心对“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话,有着最深的感受。或许这正是赵忠心教授选择家庭教育为自己的研究方向的内在因素吧。

  采访临近结束时,赵忠心教授让记者转告家长朋友们,现在的孩子在物质生活方面非常优越,“应有尽有”未必是一件好事;因为来得容易,往往就不懂得珍惜了。这也是他在讲课时,常常对家长说的一句话。此话也是他亲身感受的总结。当年,由于生活拮据,在上大学之前他从未买过一本课外书。酷爱读书的赵忠心,始终是靠到图书馆借阅来满足自己的需求的。对此他的体会是:借来的书看过之后记得牢。少年时的感受让赵忠心教授推导出前面所说的忠告,这对于今天的家长朋友很有现实意义。 (文/金名)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