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特色家教成就年轻画家(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17日 13:03  当代家庭教育报 
李理十岁画展
颁奖大会后和母亲合影

  不久前,由《北京日报》报业集团同心出版社出版的《黑豹男孩李理》一书已同读者见面。这本书介绍的是一个“另类成功者”的成才之路,因此一经面世便引起了读者的极大兴趣。该书的主人公李理现为中国书画家联谊会会员,通过ISQ9000A艺术体系资质认证成为中国知名国画家,他的作品曾多次在中国美术家协会等单位举办的书画大赛、大展中获奖,成为海内外书画爱好者的收藏珍品。

  这个李理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自幼所接受的是怎样的教育?他的“另类”都体现在哪些方面?带着这些问号,日前记者专程前往李理的寓所采访了他。

  一踏进李理的寓所,这位年轻画家的“另类”气息扑面而来——李理为自己的工作室取名为“野兰堂”,室内的花瓶中放的不是鲜花、绢花,而是棉花、谷穗、芦苇、蒿草……封闭的阳台是个大鸟笼子,各类美丽活泼的鸟儿在那里嬉戏跳跃,墙角边还养有鱼和乌龟——满室生机勃勃,到处洋溢着大自然的气息。采访还未开始,记者已经找到了一半答案:难怪李理的画充满灵气惹人喜爱,原来他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作画。

  这里不仅“野味”浓郁,而且“文气”十足。除文房四宝外,还有大量的历史文化类书籍和古玩,这都是李理爱好所在,他不仅喜欢读书,还喜欢收藏,他的藏品中有几亿年前的古生物化石,有明清时代的瓦当——室内的吊灯就是他自己设计、用瓦当装饰的。当记者问到他的这些兴趣爱好与绘画的关系时,李理说道,他个人对绘画的理解是:绘画必须要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基础,如果不是建立在这种文化底蕴的基础之上,那绘画就无法达到很高的境界,作品也就不耐看了。

  原来如此。李理的“另类成功”主要体现在,他所走过的道路并非像大多数家长为孩子设计的那样“正统”——读完小学、中学考大学,有条件再读研究生,然后找一个理想的工作。李理由于酷爱绘画,初中二年级没读完就专攻绘画了,绘画是他的爱好,是他的生命,也是他的职业。他现在完全靠艺术才能来满足自己的一切需求。然而,他始终没有放弃读书和学习,他是以自己的方式在深造,在积蓄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谁说他是“另类”,其实他是最“传统”的年轻画家。特别要说的是,他的家长居然能同意他不走“正轨”走“异途”。这才真正是对孩子的尊重,尊重孩子的个性,尊重孩子的选择,真正将孩子作为一个与自己平等的人来尊重。这源于尊重的成功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孩子是有个性差异的,不能用某种套路来“套”孩子,在家庭教育中没有“万能钥匙”,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否则的话,李理的个性之锁便不会开启,也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李理了。

  三岁“告爸爸”个性初现

  李理的家长是理智的,他们知道应该怎样去爱孩子——除了尊重之外还要信任,要宽容。一个友好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以此来向孩子传递信任、鼓励的信息鼓励他上进,宽容他在成长过程中所犯的错误,但同时也告诉他要改正错误。但是,再理智的家长自己也有被孩子抓“把柄”的时候。这不,李理就“抓”了爸爸一回,而且还要“去法院告爸爸”呢。

  那年李理才三岁,爸爸答应他过年之前每天都要给他买几个小花炮带回来让他放,李理可高兴了。一天,爸爸刚一进门李理就过去翻爸爸的挎包,可是令他失望了——爸爸由于工作太忙这天忘记买了。李理开始吵闹个没完,爸爸烦了,“啪”的一巴掌打了过去,还挺痛。这下小李理可急了:“你说话不算数,骗人!还打人,我去法院告你!”爸爸一惊:他这么小就知道去法院?只见小李理撒腿就往外跑,直奔马路边上交通民警的岗楼跑去——3岁的孩子哪里认识法院,他认定警察叔叔是“管这事的”,把岗楼当成“法院”了。

  经历了这场“告爸爸”的喜剧之后,哭笑不得的家长开始反思了:买花炮虽然算不上是什么了不起的事,但在一个3岁孩子的心目中,这就是大事,这是他的期望,是他的欢乐所在。再说平时自己总教育孩子不能撒谎,要讲信用,自己在孩子面前首先要做出榜样。尽管自己确实忘了,但工作忙不应成为不守信信用的理由——特别是对孩子的承诺。再说,在自己没理的情况下还打孩子,就更不应该了。

  孩子“告爸爸”的喜剧体现出了李理是个很有个性的孩子,同时对家长也是个提示:其一,这孩子可不是个“省油的灯”,要格外重视对他的引导和教育。其二,自己的一言一行在孩子面前要格外注意,他不仅善于观察,而且还“懂法”呢。

  六岁学绘画自觉自愿

  看到李理今天所展现出的绘画才华,可能有很多人会认为:这孩子画画不是家传就是爸爸妈妈刻意下功夫培养出来的。其实不然。

  李理学绘画,既是兴趣所在,是天赋,也是“穷”出来的,憋出来的,可谓是顺其自然,水到渠成。李理的母亲曾从事教育工作多年,那时教师是比较清苦的,收入不高,工作不少。她回到家中除了批改作业还要忙家务,又没有多余的钱给孩子买玩具,就给李理一支笔、一张纸让他自己玩。李理5岁时画了一只大公鸡、一只鸟还有云朵和几个莫名其妙的符号。妈妈问他:“公鸡的脖子怎么那么粗啊?”“那是公鸡憋气呢!”“小鸟干什么呢?”“小鸟在跟大公鸡说话,大公鸡正忙,没工夫理他。”“那云朵应该是白色的,怎么是蓝色的呀?”“我的云朵就是蓝色的!”那时家长如果讥笑他,说他那是异想天开、胡画乱抹的话,就会挫伤他的想象力与绘画的兴趣,而李理的家长并没有那样。即便是李理将孙悟空、黑猫警长之类画在了墙上,家长也并没有过多地责备他,只是告诉他:“还是画在纸上吧,要不然咱还得刷墙,老刷墙也不是事呀。”这并不是纵容,是宽容,是对孩子绘画兴趣的保护。

  见李理那么爱画画,家长在他6岁时送他到京华艺术学校去学习绘画。爸爸每次骑车接送,风雨无阻;李理则是正中下怀,认真听讲、认真练习,经常受到老师表扬。在画画与学习之间,李理回忆说,平时爸爸妈妈给我规定的原则是先写作业后画画,星期天可以例外——上午画画下午写作业,只要让画画,他就是高兴的。但孩子毕竟是孩子,有一次下大雨,李理不想去艺术学校上课了。爸爸说:“既然你喜欢画、愿意学,就一定要坚持!”父子二人走入了雨中。现在回想起来。尽管父母在学绘画这方面既不内行又没有刻意培养“特长”,但这种因势利导和鼓励却都是对他最大的支持。

  九岁想当农民热爱大自然

  当记者让李理回忆一下父母当年如何教育他时,他实在想不出有什么印象深刻的“警句名言”,记者明白了,这种教育多是无言的。

  李理的父亲喜欢钓鱼,休息日常带他去野外,大人垂钓,孩子则在田野间奔跑,玩耍,或写生——各得其乐。这便为他接触大自然提供了条件,这也正是“野兰堂”的由来——常年与大自然接触,同野草、小动物产生了难以割舍的感情。

  上小学三年级时,有一次在上课时老师问同学们长大以后想干什么?“我想做一名飞行员”“我想当科学家”……同学们争先恐后展示自己的理想。而李理却说:“我有三个理想,第一个理想是当农民,第二个理想是到动物园当饲养员,第三个理想是当个画画的。”他居然想当农民,同学和老师都觉得奇怪。然而他却认为,当农民好,可以整天都在田野中,想吃什么就种什么。这也是因为他自幼生长在农村,他的童年是在中顶村的一个农家小院中度过的。是大自然给了他童年的快乐,也赐予他绘画的创作欲望与灵气。

  十岁办画展不骄不躁

  京华艺术学校的王建榕老师是李理开始正规学绘画的启蒙老师,使李理对绘画的兴趣更加浓厚了。一个偶然的机会,李理的母亲结识了刚从台湾回到北京的画家张国志先生,将李理的作品请先生点评后,张先生高兴地收下李理这个弟子。随张国志老师学绘画可算是李理学画的基础教育,他的画更有章法了,为日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后来又拜周怀民、周汝谦、张望等众多名师学习国画。

  李理对画画的热爱到了痴迷的程度,只要有时间就画,那是他最快乐的事。其他同龄孩子所渴望的好吃的、好玩的、名牌服装等等对他都没有吸引力,他最爱去的地方就是琉璃厂文化街。他曾将爷爷扫地笤帚的长木把锯下来作画轴,爷爷不怪他反而高兴;他让妈妈将家里挂的字画统统摘下来换上自己的画,妈妈没有嘲笑他的“狂妄”,反而照办了。这都是对他的爱好的支持与鼓励。

  在京华艺术学校陈法正校长的建议下,李理十岁那年的六一儿童节前夕,在陶然亭公园举办了个人画展。京城的多家媒体对这次画展进行了报道,许多书画名家出席了画展开幕式。有人建议在开幕式那天李理应该打扮得“前卫”一些——有点艺术家的风度,而李理的妈妈却坚持让李理仍然以一个淳朴、天真的少先队员的形象出现在开幕式上更好——不要忘形、不要浮躁,真是用心良苦。李理也确实是这样,面对求画的家长和小朋友他是有求必应,而且作画非常认真,累得满头大汗,心里却是美滋滋的。

  十四岁自称“黑豹”宣泄不满

  李理有个雅号叫“黑豹”,这是他自己为自己取的。不过这个雅号的由来可不像“野兰堂”那样轻松那样富有诗意。

  那是他上初一时,一次测验数学成绩不好,在课堂上当众让老师数落了一通,老师的话也重了一些:“你们大家看看,这就是我们班的‘明星’!光是画画好就行啊,将来还能成画家?别美了,功课不好到哪儿也不行!”李理非常不服气,为了发泄心中的不满和学习的压力,他给自己取了“黑豹”这个雅号。李理自己画了一个黑豹的头像:两只眼睛炯炯有神,两只耳朵竖起来,样子满凶的。妈妈问他为什么给自己这么个名字?他说,黑豹是现在濒临消失的动物,它非常机敏,跑得飞快,很有力量,我要像它那样有自己的个性。妈妈听了只好暗自叫苦:天呀,你的个性够可以了,还嫌自己的个性不够呢!

  果然“黑豹”的个性愈发显露出来了。李理曾经两次准备离家出走,为的是避开学习的压力,一心画画,但都没有走成。用他的话说,爸爸、妈妈对他这么好,他舍不得离开这个家,是亲情把他留住的。

  面对孩子想离家出走的这种“异端念头”,李理的家长并没有大惊失色。身为教师的妈妈认为,凡事应该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家长不必总跟着老师一起逼孩子学习,设身处地替孩子想想,学习的压力、家长的压力都加在他的身上,那肯定是一种喘不过气来的感觉,孩子小小的年纪怎能承受得住?所以有些孩子走向了极端。妈妈并没有对李理采取什么“措施”,而是心平气和地同他谈谈,没有刺激他。这种宽容与理解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能做到的。

  十五岁在家“留学”扬长避短

  李理上初二以后感觉学习压力更大了,尽管他不甘落后,但成绩是无情的,他心里非常痛苦。那年元旦,李理向妈妈提出了不想再继续上学的请求:“妈妈,我求你了,你就答应我吧,我太喜欢画画了!”李理一边说一边哭,额头一下一下撞着写字台,就像撞在妈妈的心上。“我上课听不懂,学不会,还不如放弃。到头来,我文化课没学好,绘画也没学好,那不是两手空空吗?”妈妈一听,这孩子还挺有责任心,也不无道理,先试试看?可是真的同意孩子放弃学业,哪个家长有这么大胆子!做出这种决定太难了。

  那年春节全家坐下来认真商量这件大事,初步准备尊重李理的选择。同李理的校长一商量,校长说,搞经济建设还有“中国特色”呢,祖国统一大业还可以“一国两制”呢,我们也应该拓宽思路,让李理走一条适合他的成长与发展的特殊道路。学校同意李理休学,保留学籍。事实上,这种“宽大政策”让李理得以扬长避短,帮助他在生活和学习上找到了自己的最佳位置,使自己的潜能得到了最佳的开发与发挥。当然,不去学校读书,并非放弃文化学习,没有文化“垫底”,绘画亦难有长进。基于这样的认识,李理的父母为李理请了家庭教师,李理在家里学完初中的课程考入了西安美院附中。

  我们必须要向读者多讲两句,以上所述毕竟仅仅是一个特例个案,并没有普遍意义和可效仿之处。还是那句话,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讲这个故事仅仅是为了提示家长朋友们:要充分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让他们在走向学有所成这一目标的过程中,尽可能地获得快乐的感受。“特长”不是逼出来的,是兴趣、潜质与合理开发的综合产品;另外,有“特长”就可能有“特短”,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以爱好为职业悠然自立

  李理16岁那年考取了西安美术学院附中学习国画专业。这一选择是家长意志与孩子意志的统一:孩子愿意学习自己喜欢的专业,家长也希望孩子能够在学习的同时锻炼一下独立生活的能力。在这四年中,李理不仅认真学习该学的知识,课余时间还学习了油画的技法、仿古画制作等;而且同时也锻炼了社会交往能力,在各方面为日后的生活打下了基础。

  西安美院附中毕业之后,李理放弃大学学业,愿意在社会上锻炼一下自己,而且也没有停止学习。一次偶然的机会,李理迷上了摄影。艺术都是相通的,他学摄影悟性极高,学得非常快,参加中艺的摄影班学习,取得了摄影师资格证书。不久,他自己成立了一个“黑豹摄影工作室”。再后来,他又设立了一个“茶语画廊”,既是展示他自己作品的窗口,又是他谋生的场所。看,他就是这样让自己的受好与事业融为一体,自主自立,活得悠然自得。正如李理的一位朋友所描述的,同李理一个人交往就如同与五个男孩交往——他有时着唐装,画国画,俨然一个儒生;有时穿西服系领带,像个模特;有时穿着迷彩服,背上挎包去野外写生,特酷;有时背上照相机穿梭于人海与田野之间,是个很专业的摄影师;有时在生意场上与人砍价,谈生意,简直就是个小老板。总之,他不仅靠自己的创造性劳动自立,而且生活得很潇洒。采访结束,正碰见有位学生来找李理讨论绘画方面的问题。李理让记者转告读者,如对国画感兴趣可以打电话切磋,互动电话是13901333784。

  这个特例个案也告诉我们,每个孩子的特点不同,每个家庭的条件各异,望子成龙的家长们切不可不顾这些差异逼着孩子去挤“独木桥”,世上没有统一模式的成功之路。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