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朱元晨:从玩电脑游戏起步的哈佛男孩

  高中两获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最高奖

  如今电脑游戏走进了孩子们的世界,家长们也开始有了不安和恐慌。

  一项调查显示,以玩游戏为上网目的的小学低年级孩子有60%,小学高年级孩子有38.7%,初中学生有48.8%,高中生有39%,大学生为28%。

  孩子们正是自制力比较弱的年龄,有些孩子由于过度沉迷于游戏而导致学习能力下降,甚至荒废了学业。电脑游戏也因此得上了“电子海洛因”之名。

  为了让孩子免受电脑游戏所误,有的家长干脆不给孩子买电脑,然而这种堵的方法有时并不能奏效,孩子会躲开父母偷偷地跑到网吧去玩,让父母大伤脑筋。

  其实电脑游戏也是一把“双刃剑”,把握得好,也可以为我所用,哈佛男孩朱元晨的成功之路也许能带给广大父母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2001年,在第52届ISEF(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上,来自上海外国语学校的16岁少年朱元晨,摘取了此次大赛的桂冠——全球每年仅三位得主的“英特尔基金青少年科学精英奖”。朱元晨同时还获其他4项大奖。

  特别的孩子,特别的父母发现孩子最佳才能区ISEF是全球参与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中学生科学大赛,在此之前我国参赛的中学生一直与“英特尔基金青少年科学精英奖”无缘。获奖以后,朱元晨收到了哈佛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但为了有更多的时间继续从事他的研究,朱元晨没有去哈佛大学报到。

  2004年的ISEF上,19岁的朱元晨再次从全球1429名中学生选手中胜出,摘取最高荣誉“青少年科学精英奖”,同时还获得其他6个奖项。

  ISEF的评委对朱元晨的评价是:这不仅仅是一个中学生做出的优秀作品,朱元晨在计算机图形学这一分支的研究成果,已经走到了世界所有同行的最前列。

  2004年8月,19岁的朱元晨带着ISEF最高奖的5万美元奖金,以及哈佛大学全额奖学金,去美国开始大学生涯。

  有谁能想到,这位哈佛男孩的成功却是从电脑游戏起步的。

  小时候的朱元晨并没有显示出什么天分,父母认为他是一个普通的孩子,也没有刻意对他进行早期教育。

  当朱元晨迷上了电脑游戏后,他的家长一开始也非常紧张,但是他们没有武断地禁止儿子玩游戏,相反他们仔细观察儿子为什么那么迷恋电脑游戏,结果在观察中发现事情并不像想像的那么可怕,而且发现了朱元晨在这方面有天分,有极好的悟性,游戏里的那些难关,别人过不了,他却很轻松地过去了。

  在玩过大量的游戏后,朱元晨对电脑游戏的制作原理发生了浓厚兴趣,有一天他对父亲朱丹平说:“爸爸,我想弄清电脑游戏是怎样做出来的。”

  朱元晨的父亲不同寻常之处在于他没有漠视孩子的这一句话,听到这句话后,他马上意识到了这是一个好的契机,并把握住了这个契机,因势利导使朱元晨的兴趣从玩游戏转移到设计游戏上。

  朱元晨的父亲陪儿子买了许多指导书,还用自己一个月的工资给儿子买了在当时看来很贵的一台笔记本电脑。尽管研究游戏占用了朱元晨大量的课余时间,朱老师并没有对儿子进行干涉。

  朱元晨的父母是明智的,他们没有盲目地否定电脑游戏,没有扼杀孩子的兴趣,他们看到了最重要的一点:儿子在玩电脑游戏过程中显示出了他的特殊才华,同时儿子对电脑游戏的制作有强烈的好奇心,这是难能可贵的。当儿子对计算机图形学产生兴趣并开始学习钻研时,他提升的是一种能力,而且在兴趣的驱使下,他开始了自己的发明创造。

  朱元晨利用自己的编程知识,编写了一个火炮打导弹的二维打字练习游戏。这个软件的成功给了他很大的鼓舞,接着,朱元晨又编了几个小游戏,做了一个三维游戏的开发引擎,他的创造力从此一发不可收。

  这时的朱元晨,已不再停留在玩游戏有趣的吸引上,他已经是在从事一项专业的研究。而且他研究的领域是父母和周围的人无法指导他的,甚至于他的老师也弄不懂他的课题,一切只有靠他自己。

  他上网查找最新的三维图形编程资料,逐渐进入计算机图形学领域,掌握了图形硬件编程接口的编程方法。

  有人问他,为什么去学习那些在旁人看来很艰深的东西?

  朱元晨说他前进方向的确定,源自自己的兴趣,而且是浓厚的、发自天然的兴趣。

  朱元晨的父母一直对他采取的是自主的教育方式,一切事情由孩子自己决定,让孩子自己选择未来。

  这个时候的朱元晨事实上已将此作为了自己终生的研究方向。

  他牢记在那次大赛的座谈会上一位学者说的话。那学者说,科学家都是一些平凡人,但为什么科学家能取得成绩?是因为科学家坚持做一件事情。如果人家做一个项目就换一个,而你多年坚持做一个项目,那么出成绩的概率会比别人高很多。

  朱元晨的始终如一的目标就是计算机图形学研究。

  他一直深入地研究了下去,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甚至牺牲了一些其他的爱好。这些他都认为值得,因为研究计算机图形,是他最大的乐趣。

  如此早就确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他的父母也给予了他一如既往的有力支持。朱元晨的父亲朱丹平赞同他走专才之路。父亲说:“我的看法可能很多人不认同,就是要有选择的学习。很多学生是平衡用力,但专长不突出。”

  走下ISEF领奖台,一位记者让朱元晨对自己的同龄人说一句最想说的话,他说:“做你想做的事情,享受你的研究过程,然后对研究结果感到自豪。”

  “做你想做的事情,享受你的研究过程,然后对研究结果感到自豪”,这样的境界谁不向往,可是这样的境界又有几个人能达到?有许多孩子享受不到学习的乐趣,试问又是为什么?但愿像朱丹平这样开通的父母能更多一些,但愿学校和家庭能为孩子们提供一个个性发展的空间。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