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规则对期望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05日 10:37  《告诉孩子你最好》 

  规则对期望

  我穿的不像个警察,我也不会成为警察一样的老师。

  随着规章制度的减少,师生之间的关系会逐渐改善。

  减少规则

  在我国有一个习惯,即老师单独或者和学生一起在课堂上建立规则。规则在游戏中是必要的,但是在人际关系中却会适得其反。尽管建立规则的本意很好,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常常产生有害的效果。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分析了六百多所学校的资料,发现了有关纪律问题的六大特点。请注意前三条都跟规则有关。

  1. 规则不清楚,或者被认为其执行不公平或不一致。

  2. 学生们根本就不相信规则。

  3. 老师和校方人员不知道哪些规则适用或不适用于学生的不轨行为。

  4. 老师和校方的合作很差或者校方管理不积极

  5. 不轨行为被忽视

  6. 老师们倾向于惩罚性态度

  当一个学生没有遵守班级规则,人们倾向于用否定的词语来思考:“你破坏了规则。”原因很简单,课堂规则意味着“否则的话”。不遵守规则通常导致指责的遭遇,而且给老师和学生都造成某种心理痛苦、气愤或怨恨。基本原理是破坏了规则必须有个结果,即强迫性惩罚。它激发的是憎恨的感情,对于积极的人际关系当然没有好处。

  制订了规则必然要付诸实施。而执行规则助长了惩罚态度,导致老师的角色从教练变成了警察。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报告的第六点就是证明。

  格拉瑟坚持认为“传统教育经常会制造出源于构想和执行都很差劲的规则的问题”。

  如今,我们通常在小学和初中建立严格的规定,一旦被打破,就会导致惩罚。普通都市学校的严厉规则甚至造成那些本应获得更多知识的聪明学生反抗和拒绝接受现有的教育。

  格拉瑟总结认为,僵硬的惩罚措施对城市里的孩子格外没有用,因为“他们大多数都很难遵守规矩”。课堂纪律本来是为了让孩子们做到自律、有礼貌,但其结果却常常相反。优质的学校和车间不是依靠规则建立的。同样公民教育也不依赖于规则。公民教育跟适当的和不适当的课堂行为有关,而把规则降到最低限度,如“互相尊重,注意安全”等。公民的职责和权力其实就是要自觉的遵守公民礼仪,即遵守就会使我们生活的地方有序,而不遵守我们就无法忍受的公共礼貌。

  规则在道德教育方面也没什么成效。

  很多家长、老师和宗教领袖发现集中或完全强调规则有问题的时候已经为时已晚了。企图用规则作为产生服从的主要方法从没有成功过。事实上,它经常挑起对抗。例如,很多学校都设立了全校公民教育计划,因为大量的学生都不愿意服从或者根本不遵守学校的政策和规定。这种计划一般包括一种强制机制,要求不遵守规定的学生参加数小时的社区服务或者其他教育活动。而且还宣布了更有效的强制手段——不遵守或不完成服务要求的学生不能毕业。很快学校就不得不设立大规模的服务和教育项目,花费大量的人力来记录档案,因为有越来越多的学生不遵守规定。本来计划用以减少不守规矩行为的规则机制事实上更促进了这种行为的发展。

  道理很简单,一个人知道某项规定并不意味着他会遵守这项规定,就像教过的知识并不一定被学会一样。当我们发现学生没有学会我们所教的东西时,我们应该帮助他。同样,行为举止也是需要学习的,我们应该帮助,而不是伤害没有学会的学生。

  规则是“大脑左半球”控制的,可感知,呈有序的结构。但是那些“打破规则”的学生一般都是典型的“大脑右半球”行为人,出于冲动,随意行事。此外,规则常会引发学生寻找漏洞以逃避遵守。因此老师们最好使用期望来代替规则。

  期望

  “期望”一词带有积极肯定的意味。如果某人没有达到期望值,人们会产生帮助而不是强制的心态。期望修补了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的一个主要发现,即很多学生认为“规则”是大人们强加给学生,对大人自己却不适用的要求。

  期望给予学生权力,而且能提升他们的责任感。它们激发内心动力,培养义务,而不是服从。

  下面列出了我在教室里张贴的期望:

  * 恪守职责

  * 行为得体

  * 控制自己

  * 服从指挥

  * 慎言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