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教育侵略的苦果谁来品尝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06日 09:20  红网 

  11岁的成都光华小学五年级学生张勇(化名)递给老师一张纸条:“我要杀了你!”并偷偷地将菜刀放进了书包。这一切,皆因他没有将纸扔进垃圾桶,老师当场命令他将地上的纸含在嘴里长达20分钟,孩子认为老师严重地伤害了他的自尊。

  将地上的废纸含在嘴里长达20分钟,这样的“屈辱”不是谁都可以忍受;“我要杀了你”这样超越常规的想法出现在一个孩子的头脑里,实在让人感到震惊。当11岁的幼小心灵,面对朝夕相处的老师萌生这种残暴的“报复”心理时,我们已经开始尝到了“教育侵略”结下的苦果。

  当前,有的教师和家长的教育观依然被传统的陈腐的教育思想禁锢着,还没有冲破教育中权利主义的羁绊,对孩子的人格和自尊心进行无端的“教育侵略”。处于老师或父母粗暴教育之下的孩子,因为屡屡遭受否定和挖苦、讽刺,而扭曲心灵,使孩子们心中对平等自由的强烈渴望被扼杀了,偏激的叛逆导致学业的荒废,并让幼小的心灵从此蒙上阴影。

  对未成年人来说,师生关系是最重要的关系之一。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导师;因此,师生关系是存在于学校这一社会组织诸多关系中的基本关系。那么,学生喜欢和讨厌什么的教师呢?正反两种调查得出了同样的结论,都把宽容与尊重人列在首位。由此可见,人格平等是师生关系的第一准则。尤其是对待渴望自立的中学生,没有人格平等做前提,教育是难以奏效的。可是,在我们的学校和教师中,还有很多“粗暴教育”的痕迹可循,比如不准留长发、不准上厕所、让学生互打耳光等等。这种粗暴,更多地体现在一种居高临下、发号施令上,体现在对孩子的人格、尊严的野蛮“侵略”上。

  虽然素质教育的口号在我们国家喊了好多年,虽然我们一再呼吁要让学生呼吸更多的平等自由的空气,但要真正杜绝“教育侵略”的现象,恐怕还是任重而道远。

  俗话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功。”成年人都需要时常得到认可,被人赞美,何况是小孩?当我们已经品尝到“教育侵略”的苦果时,难道不应该从中深刻反思吗?美国式的赏识教育倡导自尊、信誉、宽容、诚实,喊出了“享受学习”的口号,让孩子自由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教师或父母以一种朋友式的教育让孩子在宽松的环境下快乐地成长,以一种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的成长。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处罚更强烈。”为什么呢?宽容并非是对错误的否认,而是意味着对人的理解,信任与期望,其效应是唤起犯错误者的自觉,调动起他本身的力量去战胜错误,这不是棋高一着吗? 对于教师而言,面对这些未谙世事、可塑性极强的孩子,不该多一些宽容、理解、信任和鼓励吗?!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