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年少时多吃苦为成才打基础(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07日 10:00  当代家庭教育报 

  每年当高考临近的时候,在中央电视台的《名家咨询》、《走近科学》、《第二起跑线》、《为您服务》等栏目中,在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电视台、《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北京青年报》等新闻媒体开办的专栏中,都会出现一位特邀心理专家为广大考生和考生家长进行考前心理辅导,她就是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理学副教授、北京协和启迪心理咨询中心主任杨霞。她为考生提供心理咨询和减压训练已达十余年之久,并著有许多专著,她的《儿童心理健康家长手册》一书,2001年荣获国家新闻出版署、中国科协、中国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作家协会等部门颁发的“第四届全国科普作品奖”。

  日前,记者专程采访了杨霞,尽管采访的时间是事先约好的,但我们的谈话还是不时被咨询电话打断。杨霞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在采访临近结束时她所说的话很耐人寻味——每个人的智商都差不多,机遇也是均等的,能否获得成功主要在于性格与信念的差异,有恒心、有热情是至关重要的。

  “行伍出身”军营生活烙印深

  杨霞的父亲是一名人民解放军空军的飞行员,母亲是一位幼教老师。杨霞可称得上是“行伍出身”——她出生在陕西的一个军营中,0岁至13岁一直生活在军营中,13年的少年军营生活给她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在这13年中,虽然父母并没有过多地对她进行有意识的教育和管束,她生活得比较自由自在;但每天耳濡目染那军人们雷厉风行、井井有条、整齐划一、令行禁止的风貌,父亲那种少言语、重行动、果断、自信的性格与作风,对她影响至深。不仅如此,从上小学开始她便不断接受“吃苦训练”——军营离学校较远,要走四十多分钟;一个小孩子每天早晨6点钟就要从军营出发,每天早、中、晚要在军营与学校之间步行往返。

  或许,正是这种早期的“训练”与影响,为她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是对她日后严谨务实地潜心钻研学问、学有所成作了最好的辅垫。

  不漂亮 自找优势补

  在接受采访时,杨霞毫不隐讳地对记者说:自己小的时候身体不太好,不仅很瘦,而且长得也不漂亮。因此,她不能像其他同龄的小伙伴那样经常听到大人们诸如“漂亮”、“可爱”之类的赞许之声。

  怎么办?怎样才能弥补这种“先天不足”与“后天失宠”的缺憾呢?小小年纪的杨霞有她自己的“小心眼儿”和“小打算”——自己为自己找“优势”:身体瘦小看智力,貌不如人比学习;只要自己学习成绩好,同样能够引起人们的关注,得到大人的夸奖!是的,维护自己的自尊心是人的本能之一,小孩子同样如此。在这种“小心眼儿”与“小打算”的驱使之下,杨霞在学习方面格外下功夫,也可称得上是“发愤读书”了。

  对于杨霞的这“小心眼儿”与“小打算”的付诸行动,爸爸妈妈看在眼里心中默许,孩子能够把心思集中在学习上,这是难能可贵的。果然,功夫不负苦心娃,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二年级(初三后杨霞转学,情况发生变化),杨霞都能保持着优异的成绩。看起来,这“不漂亮”也能成为一种动力呢。

  学习好 照样得干活儿

  在杨霞的记忆中,爸爸妈妈认为对孩子来说上学读书与干家务活儿都重要;把应学的知识掌握好是学生的本分,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同样是必不可少的,同样是学生的必修课。因此,杨霞从小便养成了这样的习惯——从不以学习为借口躲避家务劳动。不仅如此,杨霞七八岁时便常常同爸爸一起去外面挖树根。尽管主要都是爸爸干,但她觉得自己也很有用,因为自己也参与了劳动的体验,感受到了“自己有用”的欣慰,而且还通过挖树根这样的劳动有了接触大自然的机会。

  杨霞的家长不仅教育孩子从小在好好学习的同时注意培养劳动观念,而且从不骄惯孩子;尽管杨霞是个弱小的女孩子,可她从没受到过“特殊的照顾”。有的时候,杨霞在干活儿时不小心把手碰破了,妈妈一边精心地为她上药、包扎,一边故意显得漫不经心地对她说:“碰破点皮没什么大不了的,别害怕,死不了!”就这样,家长十分重视培养塑造杨霞的顽强意志,这对于她日后的学习、工作、攻克难关都是重要的依托。

  任劳任怨 永远说“挺好”

  杨霞14岁那年,家里把她送到母亲的老家——江苏,住在姨家,在泰兴中学读初三。泰兴中学是一所省重点中学,从小学到初中二年级都能保持学习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的杨霞,转学到这里后却只能排在全班倒数第二名。她只能努力再努力,靠自己的勤奋与追求上进的信念,半年后她的成绩便上升到了全班第二名。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杨霞自己心中有数。她不仅每天做作业时要听姨在旁边“唠唠叨叨”,而且做完作业还要做饭、干家务活儿。最苦的活儿就是从厕所中捞出大粪来浇姨家的菜园子。我们可以想像,对于一个14岁的女孩来说,这称得上是“无情的考验”了。然而对于这一切,杨霞都默默接受了。在给爸爸妈妈写信时,她永远都说自己在那里“挺好的”。

  经历磨炼 自己最终受益

  回忆自己的少年时代,杨霞没有流露出一丝一毫的“委屈感”;相反,她最深的感触是受益。

  杨霞对记者说,不要说用现在孩子们的生活条件来作对照,就是在当时来说,自己的条件也算得上很苦了。但是条件虽苦,心中却有一个信念在支撑自己,那就是: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没有过不去的桥;只有现在刻苦学习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只有有所作为生活才充实!

  谈到受益于磨炼,杨霞回忆说,当年许多同学考上大学后,除了兴奋之外,伴随其后的还有一种“恐惧感”——上大学要住校,要远离父母和亲人们了。而自己有的只是一种“登顶”的喜悦,丝毫没有别人的那种“恐惧感”,因为自己早在中学时代便已经受过锻炼了。每年放暑假回家时,妈妈都要落泪,而自己却不以为意。另外,在高考的考场上她一门心思致力于答卷解题,不受任何外界的干扰。这是因为她在姨家早已习惯于做作业时听“唠叨”了,这也算是她早期所接受的“心理素质训练”吧。

  杨霞最后说,爸爸的特点是幽默、宽厚、自信,妈妈的特点是能歌善舞、性格外向。自己的自我感觉是兼收了父母的个性优势——既像妈妈那样“爱说”(热情),又像爸爸那样“爱忘”(宽容)。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