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应引导孩子学会关爱

  应引导孩子关爱父母关爱同学关爱社会

  本报关于校园斗殴影像的报道引发读者强烈关注开展爱心教育的紧迫性。

  本报昨日推出《三段校园斗殴影像引发市民热议》报道后,不少读者通过电话和邮件纷纷发表意见,有两位教育工作者更是直言:现在的孩子缺少爱心教育。

  学校应建立应急机制

  昨天上午9时许,宝安区的一位小学教师第一个拨通本报热线电话。这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老师表示,本报的报道提出了一个大问题,希望能够继续报道下去。这位教师表示,针对青少年容易冲动的现象,自己所在的小学建立起相关应急机制,还从1996年起推出爱心教育,教育孩子要关爱父母、关爱同学、关爱社会。

  一位自称从教近30年的读者发来邮件称:“为区区一点小事大打出手,这样孩子大多自私、躁动,缺乏爱心,不能善解人意,将来走入社会就可能带来危害。”这位读者在邮件中建议,有条件的家庭不妨让孩子养养宠物,在青少年中树立关爱生命的观念。“多教育学生爱护小动物,比上一堂心理教育课更有效果。”

  24小时内3000人观看影像

  9日下午17时,深圳新闻网相关视频的点击率是1.6万人,昨天下午17时,这一数字达到1.94万人。这意味着在24小时内,有超过3000人浏览了相关帖子。不少网友的评论都对学生的冲动行为表示惋惜。

  署名风和日丽的网友说:“父母把你们养得那么大,还要在学校里面打架,真是给家人丢脸。你们该要反省一下了,不要为了小事情而激动,激动干不了大事。”

  署名mustard的网友则说:“我不想空谈什么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我真的很想告诉他们什么是该做的,而不想他们到了某个年纪的时候后悔莫及!”

  除此以外,不少学生则认为校园斗殴是一种普遍现象。一位自称正在准备高考的网友说:“现在的家长和老师真的了解自己的孩子跟学生吗?校园暴力是由于家长教育不力跟社会一些坏势力影响而形成的。我自己也是学生,也在学校被人群殴过一次。从此我在学校都是低着头的。”

  读者认为这是个沉重话题

  宝安区教育局以及相关学校的校长在9日纷纷发表意见,认为斗殴事件不属于“校园暴力”,属于个别现象。但网友和读者都不认同这种解释,不少网友认为校方的调查并不可信。

  一位徐先生在拨通本报热线电话后直言:“这肯定属于校园暴力。徐先生的孩子正在上小学,因此格外关注这一事件。他表示:“深圳学校总体素质不错,但校园暴力事件却一直时有所闻,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

  在学校中大力开展爱心教育,让每个孩子懂得关爱父母、关爱同学、关爱社会,是每个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欢迎家长、老师、同学就此话题发表意见,展开热烈讨论。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