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卜卫:倾听农村儿童的声音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12日 17:30  动动 

  卜卫简介:女,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研究员,媒介传播与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媒介对儿童的影响、媒介与性别、互联网影响等方面的研究。

  倾听农村儿童的声音

  在开始启动儿童表达中心项目时,就有很多人提出疑问说:能够上网的儿童有多少?不能上网的儿童是否还有表达机会?农村儿童的声音呢?

  的确,由于媒介大都集中在城市,媒介较少关注农村地区儿童,特别是不发达地区的儿童,导致农村儿童,残疾儿童和其它弱势儿童群体在媒介上发言的机会较少,参与制作媒介产品的机会较少,影响了这部分儿童的媒介和社会参与权利。

  2000年暑期,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和中国社科院新闻所媒介传播与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动员并培训了10个北师大的大学生、研究生,请他们利用暑期回家乡对本地儿童进行采访录音,共采访了38名儿童,其中20多名农村儿童,10多名外地打工人员子女和福利院残疾儿童。其主要内容是请儿童讲述他们目前的生活和对未来的梦想。经过整理后,我们将儿童的声音放在“中青网”的“中国儿童表达”的网站上。

  13岁女孩:“我觉得城市的生活就是比乡下好。”“在城市的话,就是可以跟着潮流走,可以知道很多,在乡下的话,那些封建的想法太讨厌,就是太落后了,城市的生活,你可以有自己的想法……”“我以后成才了,就要建一所希望工程学校,让那些像我一样失学的儿童上学。

  16岁回族女孩:“我觉得做男孩好。男孩的话,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父母也不会反对。……男孩可以随自己,比较自由。”“我很喜欢看那种课外的、动画类的书,想买的时候,跟父母要钱的话不给,父母会说,一个女孩子家看这些书有什么用?”“我长大以后,我最想开一所回族的学校,把那些和我一样的想读书的回族女孩组织起来一起学文化,少收点学费,给大家做统一的衣服,总是这样想……”

  16岁失学女童:“想不出火车是什么样的”。最羡慕村里的教员,“会念字”。

  17岁北京打工妹:“自学的想法是到北京以后才有的”,“有文化才可以出去干你自己想做的事情。”

  13岁男孩:“今年上学的时候,上第一课时,老师把我叫上讲台,让我默写第一课的生词。我上去站在讲台上,写不出来,老师把我打了一顿。我走回自己的座位上,捉起笔来又练写,不一会儿我就会写了,给老师说。老师说,你今天的态度特别好。”

  13岁女孩:““洗锅是我一生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最难洗了,尤其是做一些放油多的配料”,“洗锅很累”。

  15岁男孩:“我最大的梦想是当一名外交官”。“我喜欢看的电视节目是焦点访谈”,“因为它是为老百姓办事,它揭穿一些重大时事的面目,从老百姓的利益出发”。

  12岁女孩:“我喜欢上学,上学长大了可以到世界各地旅游”。

  13岁男孩:“我最喜欢的一部小说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使我感动的是里面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在经过磨难之后依然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为了全人类的幸福而不顾一切,艰苦奋斗,我觉得他应该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13岁女孩:“我最喜欢那种老师,就是跟我们讲知识的时候非常的细心,无论讲多少遍,许多同学还是不会的话,再重复一遍,直到我们弄会为止。然后就是那个老师非常的爱护我们,下课和我们一起玩,上课时就是上课,下课把我们当朋友,那样的老师特别得好。”

  13岁女孩:“我就是想做一个歌唱家。因为我是一个音乐爱好者,我特别喜欢音乐,在我学每一首歌之前,只要听上一两遍就会。”“我喜欢上音乐课,我喜欢听那美妙的音乐声,那音乐能给人带来欢乐和快乐”。“我们音乐老师拿手风琴给我们伴奏,然后是一句一句地教我们。”“有时侯幻想我现在就站在高高的台上,以我嘹亮的歌声唤醒中国、唤醒全世界的人,让他们听听我嘹亮的歌声”。

  13岁残疾女孩,住福利院:“我最爱幻想的呀,我是个健康的孩子就行了”,“听阿姨说,除非你健康,才好找家,那样我就好了,不要我了也没事,我们家人不要了也没事,我也不在乎。我要健康了……我要是健康了会有人领养我或有人助养我,我总之也能找个家。”

  13岁残疾男孩,老师的助手,住福利院:“我最大的愿望是想学习一些儿童的文件,就是想学儿童心理系。”“我觉得当老师确实不容易,非常地辛苦,还要天天地跟你说、跟孩子相互接触,相互沟通”。

  在儿童参与论坛上,项目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副主任郑新蓉女士特别介绍了北京打工子弟学校5年级的同学张绽的发言。

  张绽向大家说:“我出生在湖北光水一个小山村里。我老家的生活很好,有很多好朋友,我们学校的名字叫碧山小学,那里的同学对我都很好,使我感觉生活在这样一个温暖集体里。但是没有想到的是,我们学校塌了,当时老师很伤心,因为二、三、四年级的教室已经塌了,同学再也没有安静的学习的地方了。

  “妈妈带我和弟弟来到北京,我和小伙伴依依不舍离开了。我们在北京遇到了李老师,在他的帮助下,我来到了那所学校。我入学了,那所学校就是现在的北京打工子弟小学。目前,我们的学校是一所不合法的学校,我们学校有2000多人,32个班,从学前班到初中,是一所流动学校,所以我们特别渴望自己有一个固定的学校,就像流动的孩子需要一个流动的家一样,这也许是在做梦,我有我自己的理想,我要努力学习,为理想而奋斗,我的理想是为国家做贡献,我要为人们服务。”

  “太遗憾了,这里没有中国儿童的声音”

  今年3月,我和中青网总经理陶惠女士一起出席了在希腊召开的儿童与媒介世界峰会。会场上手持各种先进传播“武器”的儿童记者团队总是吸引着我们的目光,尤其是他们自己组织起来,召开“儿童终于说话了”的论坛的时候,我们都感到震撼。陶惠说:“太遗憾了,这里没有中国儿童的声音。”

  我告诉陶惠,其实1998年第二届儿童与媒介世界峰会也没有中国儿童的声音。而且我相信大多数有关儿童的会议或活动,中国儿童的参与都非常少。今年2月中青网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支持下,选派一名11岁的儿童表达中心成员作为评委参加在荷兰举办的世界新闻图片评奖,可以说是中国儿童参与世界性活动的重要开端。陶惠认为:“中国其实有很多很好的儿童媒体资源,但在儿童参与理念上和实际运作上还有一些差距。”她说:“中青网建设‘儿童表达中心’太有必要了,我真希望它能成为中国儿童表达的摇篮。”

  出席5月20日“儿童参与论坛”的团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孙金龙说:“我们国家的少先队员有一亿三千万,他们的声音大小,直接决定着21世纪中国在世界的发言权。因此,‘儿童表达’这个主题本身对我们来说很有意义。应该承认,在整个世界格局中,发展中国家表达的声音太微弱,总的说来,在世界舞台上,还是发达国家的声音太强,甚至在一定意义上,垄断了世界的表达。我们国家在21世纪,无论在国际舞台的经济表达、科技表达还是文化表达,最终都取决于中国的青少年。”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