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高质量学习来自于协作而非竞争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12日 10:34  《告诉孩子你最好》 

  高质量学习来自于协作而非竞争

  竞争能提高成绩,但协作能促进学习。

  只要看看报纸上的商业或体育版,你就能知道竞争在我们的文化中泛滥到了何种地步。运动队、乐团和其他表演团体在竞争精神的刺激下一练就是几个小时。公平的竞争是有价值的,而且充满乐趣。但是课堂里的竞争只是获胜者的乐趣,而令其他人气馁,因为获胜的总是那几个孩子。如果一个孩子发现自己很少能入围赢家行列,竞争手段就扼杀了他学习的动力。

  竞争

  低年级老师面对的孩子都是满怀学习的渴望来到学校的,可是竞争打击了他们的热情。举例来说,幼儿园老师说:“孩子们,咱们看看谁画的最好。”就是在培养竞争精神。老师当然认为这句话将激励孩子们做出最好的表现。但不幸的是,老师在无意中确定了只有一个孩子能获胜。竞争的本质就是要产生胜者和败者。在乐团和运动队的竞争中,失败能塑造个性。但是,当一个学生第一次学习某种技能时,只有成功才能塑造他的个性和自尊。

  竞争的一个常见例证是分等级,按学生的成绩、表现或其他标准来排列顺序。但是,等级只能激励那些对奖励感兴趣的学生争取名列前茅。即使名列前茅能激励一些学生积极学习,也不一定能提高学习的质量。原因在于他们关心的是如何取得好名次,而这跟学习质量并没有必要联系。竞争策略促使学生们对立,而不是互相帮助和协作。“为自己”成为主导思想。而且,有些获得好名次的学生,特别是那些有完美主义倾向的学生,常常会陷入一种矛盾:他们感觉自己不配排在某些同学之前。另一方面,那些排名靠后的学生总认为自己被错判了。简而言之,班内排名破坏了团队精神和集体团结。

  我们必须了解成绩可以像排名一样激励学生。很多学生想要得高分。但是,如今在美国,有成千上万的学生对成绩没有什么兴趣。当成绩变成了刺激物,学生们关心的是外部的奖励,而且通常是以对高质量工作的内心满足感为代价。而且,很多地方的年青人对取得好成绩嗤之以鼻。甚至有些家长也抱有同样的态度。他们在汽车保险杠上贴着:“我的孩子胜过你的优等生。”

  约瑟夫?杜兰说过,只要出了问题,85%是制度的错。只有15%的可能是人犯了错误。W?爱德华兹?德明更进一步认为这个比例接近95比5。学校里的作弊现象就是这种竞争的结果。对成绩而非学习的看重使学生们为了得高分,什么都干的出来。答案不在于更严厉的打击作弊者,加强诚实观念;而是要改变这种制度,或者至少在班里改变着重点。

  成绩改变了动机。从学生的提问中老师就能看出来,他们总是问“考试会考这个吗?”或者“这个算分吗?”他们关心的并不是学习的质量,而是对成绩的外部奖励。在艺术表演和职业课堂上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令人激动的学习过程产生了高质量的工作。你能想象,除了最好的努力之外,还有什么能让一位外科大夫或者飞行员高兴吗?对学生也是如此。在汽车店工作的学生关心的是能随时让汽车发动,而不是75%的时间。烤蛋糕的人关心的是整个蛋糕,而不是一部分蛋糕的味道好不好。在课堂学习中也可以培养同样追求高质量工作的动力。

  成绩不会从教育舞台上消失,只是不必用它们来驱动教学,因为它们不能推动高质量的工作。学生和老师应该一起把成绩看作一个目标。比如用红色字体标出成绩A或B,让学生们看到每个积极主动学习的人都能得到好成绩。

  [1]  [2]  [3]  [4]  [下一页]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