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标新立异,独树一帜:金的故事(下)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21日 10:59  《读书,从小养成的习惯》 

  浏览和翻阅是读书的更高技能,谁在阅读中如果不能把它们作为一种辅助手段,谁对领书的技能就只掌握了一半。

  ——亚瑟·贝尔福

  不成功的策略

  在对待自己女儿的问题上,詹妮特按照自己“狭路相逢,强硬者胜”的办案逻辑逼迫女儿,原因是在她看来女儿已经不是孩子了,她的一生都会由于她现在的愚蠢做法而被毁掉。

  她这种横眉冷对,直接交锋的观点不是一点理由都没有,但并不能让金自觉愿地走上读书学习的正道。实际上,詹妮特盯得越紧,逼迫得越厉害,控制得越严,金就越有反叛心理,而且会渐渐怨恨起父母来。

  詹妮特使用的第一种“绝妙”办法就是整个周末不准金出门(因为她在突击测验中成绩太差)。金的问题是值得注意的,可是詹妮特却走了极端。金确实已经答应负责演出排练的王老师去参加排演,别的同学当然也都会在那儿等着她的。在这种情况下,硬逼她不去参加这次活动就不是建设性的策略了。首先,这样做金就会想,只要有理由,对别人答应的事情可以轻易推掉。其次,金感到妈妈对自己最关心的事情毫不在意:她所热衷的艺术,为排演而花去的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她和王老师以及其他同学在某些方面的共同兴趣和志向,他们作为一个整体的团结和集体自豪感。其三,这样就更容易让金把读书看成一件让人一想起来就害怕的烦心事——这显然不是詹妮特和唐纳德所要达到的目的。冷静地想想,金没有及时读完《丛林》这件事,可以看成一个信号,说明她在处理事情的先后顺序,按照其紧迫与否、重要与否的安排上需要有人帮助,从而使她的时间能够利用得更有效些。这在一个十四岁的孩子身上本来也是不足为奇的。可是,詹妮特却把金的考试失败看成让她立即增加阅读时间的理由。她没有想到,这是一次重新培养她爱好读书的机会。所以詹妮特遭到了惨败。

  詹妮特使用的妙策之二是和上述第一条紧密相关的:她不让金去参加她早就渴望着参加的新生同班聚会。这显然又是一条惩罚性策略,通过强迫金星期六待在家里这种办法,詹妮特只能在女儿心里引起更强烈的怨恨和隔阂感。实际上,金对学习学校课程越来越不感兴趣的倾向,本来是可以通过使她更多地参与学校活动来改变的。直到现在为止,她对刚去不久的高中还感到有些陌生,只是对戏剧组和王老师比较熟悉一些。星期六的聚会是校长和老师安排的,目的就是要让新同学之间互相认识,同时熟悉一下给他们上课的各位老师。作为一种不太正式的场合,这种聚会与平时上课相比,是有不少好处的。以前各种聚会使孩子们感到学校的环境可亲,不把老师看成总是板着脸的凶神。然而,金却不得不失去这个有益无害的好机会。最后,她是吹长笛、看电视度过这段时间的。她那天晚上宁愿吃拔牙的苦头也不想读书!

  第三条妙策是詹妮特和唐纳德共同的泱定:限制金参加艺术活动的时间,从而挤出更多的时间来学习学校的基础课程,补充课外阅读量。在他们两个人的眼里,金在这种无谓的事情上花的时间太多了,作为家长,他们必须予以干预,重新调整女儿的时间。他们作出了一些新规定:金每星期必须花两个小时和姐姐、弟弟一起在饭桌前看书;晚饭后不准吹长笛;除周末外,平时晚上在家不准画画儿,只能在学校上美术课时书画儿;平时每天晚上读一小时书,写出读书心得和进度,贴在自己的门上。

  詹妮特和唐纳德认为:这些规定合情合理,而且对金大有好处。然而这些规则要求太严,走了极端。像金这么大的孩子已经有了一些自己的脾气,怎么会轻易被你吓唬住呢,逼迫孩子改变他们的性格中的主要部分,这是行不通的。詹妮特和唐纳德可以把她像犯人一样地看着,让她做他们要求的事情,可是这不会使她的态度往积极的方向变化。实际上,他们是在南辕北辙,结果适得其反。研究表明,让孩子在课外花更多的时间来读书,唯一能够奏效的办法就是正面引导、积极肯定。金既然是被迫读书的,那么读书在她眼里只能是一种惩罚,只能让她越来越憎恨。一个人一生中的个性和习惯都是在中学阶段形成的,所以,詹妮特和唐纳德所使用的办法,实际上肯定会把女儿培养成一个永远不喜欢读书学习的人。这不是与他们想要达到的目的恰恰相反又是什么呢?

  在处理金的学习问题上的第四条错误是英文老师哈雷造成的。詹妮特和唐纳德在与金每天进行的谈话中总是站在老师的一边。金对哈雷老师教英文的方式有意见,她的同学也有同感。哈雷老师把最美好的文学作品变成了一系列快速测试的简答题:《呼啸山庄》中希斯希利的妈妈是什么地方人?盖茨比最喜欢的是什么颜色?看来哈雷老师教数学比教文学更合适一些,因为她的方法完全是分析性和记忆性的,似乎只要能记住故事细节就等于完全理解了文学作品。虽然老师应该知道哪些学生认认真真地读完了阅读作业,但是文学作品都有一个理解深度问题,检查阅读理解的深度在文学阅读中更加重要。既然老师只强调表面细节,学生当然也会这么做。那么一个学生如果买到了相应的阅读辅导,记住所列的细节和人物,就能轻而易举地获得优良的成绩。这样下去,谁还会去读原作呢?按照哈雷老师的考试办法,读原作反而不容易考到高分,因为读原作根本没有时间为考试而记忆。

  显然,哈雷是一个专制的老师,她不鼓励自由坦率地对文学作品进行讨论,只要求学生对故事细节进行分析。在这种情况下,像金这样感情丰富的艺术型学生当然就要吃亏。在这种注重分析、强调细节的教学中,他们的天赋受不到重视,他们对作品的独特看法也根本受不到鼓励。那么他们怎么能够对这门课感兴趣呢?

  金可能还要继续上哈雷老师的英文课,可是她爸爸妈妈从未探讨过其他可能性。他们无条件地接受老师的观点,认为老师总不会错。有意思的是,很多家长在对待老师的态度上总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不是认为老师说的都对,就是一点儿也不注意听取老师的建议。有时候孩子有一些缺点,家长年复一年只埋怨老师,而不考虑不同学校甚至不同州的老师都这么说!另一些家长则像詹妮特和唐纳德,他们总是死板地站在老师的立场上:“哈雷先生是你的老师,你必须尊重她,按照她说的去做。故事梗概是最重要的,它可以证明你读完了全书。现在去写你的故事梗概吧,否则你怎么考试?”

 [1] [2] [3] [4] [下一页]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