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灰色童谣也要区别对待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2日 09:38  新桂网-当代生活报 

  新桂网-当代生活报记者房敏婕5月11日本报10版刊登了《幼儿传唱“灰色童谣”令人忧》一文后,本报记者12日接到了不少幼教工作者及家长的电话,纷纷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探源:“灰谣”频现非空穴来风

  “好好的一首《生日快乐歌》怎么变成《生日倒霉歌》了?”看到报道后,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家长认为,“灰色童谣”害处多多,很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究其原因,除了幼儿本身缺乏自制意识,接受能力、模仿能力却很强,尤其对一些有悖传统教育的东西,孩子往往很好奇等原因外,学校教育及家长引导没有真正涵盖“三个时空”也是让“灰谣”乘虚而入的原因之一。这位家长举例说,幼儿教育应涵盖寒暑假、校内校外及节假日这“三个时空”。往往是家长、老师重视了校内外的联动,却忽视了在假日中对孩子的言传身教。比如有的家长聚会之间喜欢讲“手机段子”,带着孩子看一些“好玩、搞笑、流行、时髦”的影视作品;又比如老师没有及时察觉孩子的心理变化,未能及早提醒年轻的家长引起重视;再加上新编的优秀童谣短缺,让孩子在学习童谣中感到单调、枯燥、离生活太远等等。

  观点:“灰谣”也要区别对待

  “童谣是孩子始于摇篮的教育,具备任何动画、玩具所不可替代的体贴心灵、滋养品性的作用。”现年61岁的特级教师、曾获广西“教坛明星”称号、原南宁市第四幼儿园园长的朱蔓莉说:对“灰色童谣”,家长和老师也要进行分析,区别对待。朱蔓莉告诉记者,自从2000年退休后,她一直在参与幼教课改及调研工作,在幼儿园中,也确实听到不少幼儿传唱一些“灰色童谣”,特别理解家长的担忧。经仔细观察,朱蔓莉发现这类童谣多为孩子们的嬉戏之作,总体看来,多数童谣唱的是熟悉的内容,用的是熟悉的形式,自编自唱。由于这类童谣多在儿童群体中流行,简单地对待,甚至粗暴地禁止,都于事无补——比如对那些无害也无益的“歪童谣”,可能只是孩子一个宣泄感情的方式,家长不要过分焦虑,应先给孩子一个寻开心的“出口”,再适当校正其中改编的古诗词及流行歌曲;而对包含不良内容的“灰谣”(如涉及色情、暴力),则应加强教育,做好引导,可以启用替代法或兴趣提升法,先转移幼儿对不良信息的关注度,再找个适当的时机向幼儿讲清楚为什么不能再唱,“假如此时家长只是粗暴地禁止孩子唱,不进行后续教育,可能会引起幼儿的逆反心理。”

  建议:开设班级“儿童文学角”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灰色童谣’反映了孩子对儿童文学的心理需求,这应该引起家长和学校的重视”,南宁市新秀学校的黄老师在电话中说,“灰色童谣”在幼儿园及小学低年级中较为“流行”,与孩子平时接触到的儿童文学作品较少有关。身为班主任的黄老师在发现这个“苗头”后,意识到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儿童文学作品非常渴求,于是便指导学生收集、整理出一些优秀的童谣作品,并利用班会费购买了一批《儿童诗歌》、《传统歇后语》等语言通俗、内容活泼健康的文学书刊,引导学生进行背诵。黄老师说,通过诵读优秀的儿童诗歌,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对诗歌的鉴别能力,那些“灰色童谣”在班级中自然没有市场了。黄老师建议,为了增加孩子的阅读兴趣,今后有关部门在教科书编写过程中可适当添加一些新编的童谣作品;幼儿园和小学的班级中也可以增设“儿童文学角”,让孩子接触到更多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