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老师家访怎能渐渐消失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7日 09:42  大连日报 

  “如今,老师‘家访’的少了,‘叫家长’的多了。老师一个电话或口信儿,不管怎么忙,我们都得赶去学校。”时下,不少中小学生家长都有这样的感觉:传统的“家访”正在消失,取而代之则是“没面子”的“叫家长”。

  “我已经上了8年的学了,也没有老师‘家访’过。”初中生小林笑着对记者说:“老师如果有事,要么打电话,要么就叫我爸到学校来。”近日,记者随机地对我市40余名中小学生进行了调查,其中只有一名四年级小学生的班主任曾经‘家访’过,而由于各种原因被老师“叫家长”的学生则有26名之多。被“家访”的小学生回忆道:“那次是因为我期末考试成绩很差,放学后老师就和我一起回家。刚开始我还很怕挨骂,可后来老师和我父母谈了两个多小时,我爸一点儿也没有生气,还和我把卷子又重新做了一遍。”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几乎所有受访的同学对于“叫家长”都很排斥,一名15岁的中学生说:“我特别怕老师请家长到学校,因为我爸说太丢脸了,回家准得打我、骂我!”还有的同学认为,经常被“叫家长”,会在同学中抬不起头来,被人认为是坏学生、笨学生。

  除了学生厌恶,大部分家长也不认同“叫家长”这个形式。身为企业经理的孙先生表示,他平常工作很忙,如果老师“叫家长”,他就只好放下手头工作,急匆匆往学校跑,生怕怠慢了老师。而老师请家长到学校,不是因为学生学习成绩差,就是学生在校犯了规、闯了祸,家长见了老师,坐也不是立也不是,很没面子。孙先生对记者说:“其实我也明白,老师‘叫家长’主要是为了和家长多沟通,但这种形式会让家长感到很不舒服。另外,老师和学生家长们‘匆匆见面’,很难有实质性的沟通和交流。”家长冷先生对传统的“家访”充满了怀念:“‘家访’曾经是一件寻常事,然而近些年来,这项传统的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方式却渐渐地被淡忘了。其实‘家访’可以让老师切身感受学生的成长环境,了解家长的文化素质及家庭教育状况,从而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认识、分析和理解,更有利于教育教学。”

  有关教育专家认为,“家访”最重要的是起到一种沟通作用,通过学生、老师、家长三方面的和谐交流,使学生对老师有一种亲切感,老师的批评、建议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有利于达到教育的目的。如果动不动就请家长到学校,结果只会适得其反,不仅造成家长与孩子感情上的疏远,还会给孩子心理增加压力,产生逆反心理,使得师生感情对立,而且对学生家长传之即来似乎有种地位不平等的感觉。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