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会诊小烟民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15日 09:54  当代家庭教育报 

  编者按:中国教育电视台第一套(CETV-1)每周有一期《家长俱乐部》专栏节目,讨论的都是家长们关心的话题。从本期开始,本报将在本版不定期地整理编发《家长俱乐部》节目中所讨论的话题,以飨读者。

  中国教育电视台第一套的《家长俱乐部》专栏节目,不久前开展了一场题为《会诊小烟民》的专题讨论,除了主持人和现场的家长观众外,美国传媒界自由职业人阿强和心理学讲师熊华堂作为现场嘉宾一同参加了讨论。

  的确,在现实生活中,尽管有"禁止向未成年人售烟"的明文规定,可是青少年吸烟已经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普遍的社会现象。节目主持人李博援引一家调查公司发布的调查结果说,目前青少年中吸过烟的人占22%男女均有,男性偏多。面对这些小烟民,路人非议,家长头痛,老师无奈。尽管学校和社会有各种相关措施,但这一现象依然存在。

  “吸烟室”引发的争论

  据《辽沈晚报》报道,沈阳市有一所职业高中专门为吸烟的学生开辟了一间面积为十几平方米的“吸烟室”。主持人李博对这条新闻很感兴趣,他请大家就这个问题发表意见:学校设立这个“吸烟室”是对学生的疏导还是纵容?大家各执一词,其说不一。

  有一些家长认为这是纵容。持这种观点的家长认为,许多孩子吸烟本来都是不公开的,这个“吸烟室”的设立使他们可以公开吸烟了,也可以说是得到了学校的认可。另外,有些本来不吸烟的孩子出于好奇,也会到那里去试一试,这明显是纵容,是误导。

  另一些家长认为这是疏导。他们说,许多青少年吸烟都是背着人的,正因为如此,学校才更担心,他们会躲在厕所中或者到学校附近的某个居民小区去抽烟,那样更不好。所以,不如设立这样一个“吸烟室”,索性将吸烟的孩子都集中在这里,更便于管理和教育。与其任其偷偷摸摸地吸烟,不如让他们公开站出来,这实际上是给了他们一种压力——让同学和老师都知道,自己是吸烟的;这是让有这种不良习惯的学生在大家面前曝光。毕竟不吸烟的是大多数人,无形的舆论压力会帮他们改掉这不良习惯。另外,谁都知道主动吸烟与被动吸烟都不利于健康,这样实际上是保护了大多数不吸烟的学生。

  熊华堂老师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他说这也可以说是一种教育手段。因为许多学生吸烟时都有一种潜在的心理意识——他觉得自己这样很神气。那么针对这种心理意识,现在将他们“关进”吸烟室中以后,他们的“神气感”自然也就没有了——在这里大家都一样,你还向谁显示那种“神气”呀?

  阿强说,我们学校的首要责任应该是保护学生的身体健康,怎么会有类似“吸烟室”这样的东西呢?我真是搞不懂。如果说这是为了找一种什么“感受”,那更是开玩笑了,我们这里是学校啊说到感受,我倒是有感受,因为我也曾吸烟,现在正在戒烟,但是很难,这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情。

  孩子为什么会吸烟

  随后,主持人李博提议:我们还是先探讨一下孩子为什么要吸烟、在什么情况下吸烟的问题。有一个专业机构的调查结果是,孩子吸烟大致受这样几个因素的影响:朋友聚会、学习紧张感觉疲劳、情绪低落或特别高兴的时候。家长朋友们也可以谈一谈,看看孩子还可能在其他什么情况下会吸烟。

  一位家长说,自己的孩子就是在春节期间到朋友家聚会时开始吸烟的。亲友家的孩子都比他大,这些大哥哥们逗着玩似的对他说:“都这么大的小伙子了,来一支吧。”孩子既有些不好意思,又不便拒绝,可以说是出于礼貌吧,就接过来了。阿强也是这样,很小的时候在家庭聚会时,爸爸逗他玩,让他尝一尝雪茄烟,没想到这一尝便上瘾了。阿强说:“各位家长可一定要注意,千万别让您的孩子也尝一尝,那样就会像我一样了。”

  另一位家长说,自己小的时候经济条件不好,没有钱买烟。但是出于一种好奇心,见大人吸烟,自己也想试试,便找个秸秆之类的东西,尝尝是什么味道。现在经济条件好了,孩子们手里都有一些零用钱。但并不能因为条件好了、买得起烟了就可以放开试一试了。现在很多孩子吸烟并不是烟瘾导致的,他是要以此来体现一下自己的“身份”——我是大人了,我是男子汉,我经济条件好!

  另一位家长说,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他要在孩子中“当头儿”。比如说,在一群经常在一起玩的孩子当中,有一个孩子常常是你一支、他一支地给大伙发烟,这些孩子也都听他的支配,因为这个发烟的孩子给别人的感觉是:他有钱,他有烟。这样一来,这个“当头儿”的孩子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力”,便“迫不得已”坚持主动吸烟、发烟,而另外的孩子为了“合群”也就不由自主地接受烟、吸烟了。总而言之,导致孩子吸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另一位家长说,当过老师的人都知道,有一些调皮的孩子在学习方面成绩平平,在其他方面也没有过人之处。那么,怎样才能引起老师对自己的关注呢?于是他就通过调皮捣蛋或者吸烟等方式来让老师关注自己,这也是吸烟的原因之一。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注,是孩子们心中普遍存在的潜意识。了解这一点,我们作老师的、当家长的就应该在平时多关注自己的学生、自己的孩子,多与他们沟通。这也正是我们找原因的目的——挖出孩子吸烟背后的原因,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这样,孩子吸烟的现象就一定会大大减少了。

  吸烟就算是“坏孩子”吗

  主持人李博向大家讲了这样一件事:他的一位朋友毕业后被分配到外地去工作。在临行前的那天晚上,他同家里人坐在一起,第一次当着父亲的面点上一支烟来吸,目的就是要看一看父亲对他吸烟有什么反应。他当时心里的话是:从明天开始,我也要参加工作了,我们是平等的了。但父亲对此举什么也没说——在当时的情况下,面对孩子生活道路的转折,吸烟与否已经不是什么大问题了,家长要同孩子进行更深层面的交谈。但是,就这种“试探性的公开吸烟”的行动而言,涉及到了一个标准问题——吸烟的孩子就算是“坏孩子”吗?

  一位家长说,自己见到孩子吸烟那是在孩子上中学时。那天在路上,这位家长见到一个比自己孩子大一点的同学给他一支烟,他就点上吸起来。家长从后面过去打了他一下,他回头一看,便把烟扔掉了。这位家长的标准是:吸烟的孩子就是坏孩子。主持人李博接过来说:“那吸烟的家长并不见得就是坏家长呀!”

  几位家长随后说,那我们能够说,既然家长吸烟,那吸烟就是对的吗?我们想想看,孩子每天一睁开眼睛就会看到自己的生活环境。他每天都能看到自己的爸爸在吸烟,自然而然地就会认为,我也可以吸烟。另一位家长讲了自己戒烟过程中的一件往事。他刚开始戒烟时感觉很难受,又因为孩子不认真学习同孩子生气;当时他满屋子找烟,可到处都找不到。这时他忽然意识到,孩子知道自己在戒烟了,如果自己不能坚持,那孩子就会认为爸爸说话是不算数的。那么以后我还怎么教育孩子呢?于是自己坚持住了。也正是这次以后,自己把烟戒掉了。

  很显然,虽然我们不能简单地以是否吸烟为标准来判定谁是好孩子、谁是“坏孩子”,但无论怎么说,家长的榜样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在吸烟这个问题上这种作用尤为突出。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