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成长的烦恼:爱在延续

  爱在延续

  ——说说我的父母

  在我18岁以后,每当想起、说起我的父母,就会有一丝温暖从心底泛起。

  几乎所有如蒙太奇般闪过的瞬间,全部是温馨的片段:

  小时候,家境颇窘。但是为了给我补钙,全家为我一个人订了牛奶。我至今记得,洁白醇厚的牛奶咕咕入喉的那种满足感。

  每天早晨,爸爸带着姐姐和我去登马路对面一座不太高的山,锻炼身体。我至今记得,我们第一脚踏进厚厚积雪的快意;偌大的林子里,传来荡去的全是我们姐妹的咯咯笑声、闹声。

  夏天的每个晚上,我们都会躺在院子里的竹床上,一抬头就能看见天上的星星和月亮,耳边是妈妈好听的声音。她是讲故事的高手,我们就是从她的故事里知道美人鱼和王子的美丽传说,因而疯狂地爱上了阅读。

  后来,我们已不满足于听童话里的罗曼史,我们开始追问爸爸妈妈的爱情故事。情窦初开的两姐妹在爸爸妈妈这里接受了最朴素而温馨的爱情观——重要的不是钱、不是地位,是两个人相互喜欢和为对方考虑。

  ……

  20世纪70年代初期,大多数年轻的父母工作忙,也不能脱贫,很少人有时间有钱、有意识关注孩子的教育。但显然,我的父母和别人的父母很不一样。

  我和姐姐小时候最烦写日记,我们的生活就是两点一线:学校——家,周而复始,每天都去记这种生活,实在枯燥无味。爸爸发现了,就提醒我们说:“可以写读书笔记,日记不仅可以记事,还可以记思想啊。”不仅如此,他频繁地带着全家人去看电影,于是,我们又有了影评的话题。很多个傍晚,全家人会到江边散步,夕阳西下,他诵读“半江瑟瑟半江红”、“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和姐姐在竹排上追逐,也开心地大声诵读古诗辞赋。发薪日,爸爸领着我们姐妹去新华书店买书,只记得买回来的书怎么也不够我们俩看,我们求知若渴,又一目十行,妈妈就天天去她任教的学校图书馆帮我们借书……生活事件的亲身体会再加上大量的阅读,我们两姐妹很快摆脱了无话可写的困窘。

  我四五岁的时候,有一天,妈妈说,有工厂需要她帮助在出口国外的牛仔裤上绣花,这些收入可以贴补家用。她开始了每天工作到半夜的辛苦日子。我和姐姐看妈妈手绣的兴奋劲很快就过去了,我们觉得妈妈很辛苦:“妈妈,我们也可以帮忙吗?”妈妈说:“好啊。你们可以每天帮妈妈把彩色的丝线穿好在针上,那样,妈妈用起来很方便。”于是我和姐姐每天帮妈妈在绣花针上穿好丝线插在布娃娃的身上后才去睡觉。

  我是一个不喜欢机械工作的孩子,很快,我就有了一个新主意。我偷偷地描画花样,学会了描画花样后,我对妈妈说:“妈妈,我可以换个工作吗?我想帮你描花样。”妈妈发现我的描摹能力很强,于是就送我去当地很有名气的书法家那里去学书法。

  虽然那个年代,我们的生活中很少见到除大字报和黑板报以外的艺术品,但是,传统文化艺术对我的熏陶却适时地从童年开始了。

  我的父母不打麻将,没有吸烟、喝酒的嗜好,留给我们的印象总是伴在我们身边读书、游戏的慈祥神态。

  这份为人父母的安详平和的生活态度,深深地烙在我们看待人生、爱情、家庭和孩子的价值观里。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