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解决谦让与竞争的矛盾

  解决家庭德育难题(之五)

  解决谦让与竞争的矛盾

  文 晏 红

  难题举例

  “孔融让梨”是中华民族千古传颂的谦让美德的经典故事,随着现代社会竞争意识的加强,人们开始挑战它,怀疑它是否过时,是否已经不适合社会现状。这是某网站上发的一个帖子。当孩子发生纠纷时,成人往往会偏向小的孩子。当大孩子提出异议时,我们往往会说:“你是哥哥(姐姐),让着弟弟(妹妹),让他(她)先玩。”或者说:“你是哥哥,不要跟弟弟争!”是呀,孩子的年龄虽然有差距,但“大的”难道就应该永远无条件地谦让“小的”吗?谦让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历来被人们所称道。现今社会竞争激烈,不是靠谦让就能生存的。因此,我们更应该帮助孩子了解社会、适应社会。谦让是美德,但它不能用来禁锢孩子的竞争心,并不是任何时候、任何情况都能“谦让”的。因此,应鼓励孩子“据理力争”,教会孩子竞争才是我们最大的责任。

  网络成为大家畅所欲言的自由天地,很多言论粗略一看还挺有道理,但仔细琢磨未必如此。可能是竞争的现实生活太赤裸、太频繁、太深刻、太严峻,以至于成人没有足够的时间和冷静的心态,对竞争的纷繁意象进行过滤、筛查,就简单地移植到对儿童的教育内容之中了,甚至把竞争与中华民族的谦让美德简单地对立起来,排除了谦让教育的必要性。

  澄清观念

  1.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的竞争规则不尽相同。竞争分为两大类:“排他性竞争”和“排我性竞争”。前者主要是成人社会的游戏规则,具有“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比拼结果,《现代汉语词典》对竞争的释义也是“排他性”的:“为了自己方面的利益而跟人争胜,如贸易竞争、竞争激烈。”后者主要是儿童世界的竞争特征。综观人生,做学生这段经历带有很浓的“自我奋斗”痕迹。一个智力普通的学生只要学习态度端正,方法得当,努力勤奋,就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学生;显而易见,以上诸因素都是比较“个人”的事,只要善待这些“个人”的事,就能完成学生时代的主要任务。孩子们之间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并不是非得争出个你输我赢的结局不可,因此,儿童世界的竞争主要是“排我性竞争”。

  过早培养孩子排他性竞争是不适宜的,它会降低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常常“刚而易断”、“输不起”。应该主要纳入“排我性竞争”教育,学会把自己作为竞争对手,今天的我要胜过昨天的我,明天的我又要胜过今天的我,这次的我比上次的我还棒,让孩子为不输给自己而努力。所以,家长在日常教育中,要不断地鼓励孩子战胜自己,而不总是定位在挫败别人(即排他性竞争)上。其实,这种看似不与人争的教育,结果使孩子进入成人社会反而成为富有实力的竞争者。

  2.如果说竞争主要是培养孩子的“才气”,那么谦让主要是培养孩子的“人气”,这两者在现代社会都是很重要的基本素质。随着人们对知识和才能的重视和培养,以后有知识和才能的人越来越多,当这些人才聚集在一起的时候,靠什么进一步出类拔萃?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人气”,没有“人气”的“才子”必然面临孤家寡人的郁闷,甚至有怀才不遇的悲哀。谦让宽容是赢得人气和团结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它实际上是在明辨是非的前提下,凡事想得开,能让人时且让人,能容人处且容人,既善待自己也善待他人,是一个人胸怀宽广、大度豁达、心灵美的反映,使人可以在宽松的人际氛围中积蓄潜能。但是如果像少数人“小心眼儿”,处处爱争强好胜,喜欢占个“上风”,心胸狭窄、患得患失,容易与人产生冲突。

  3.让孩子既会竞争,又知道谦让。竞争比拼和谦让宽容并不矛盾,因为它们都是有一定原则的,竞争比拼的出发点是为了自己,但是要尊重别人的权利;谦让宽容的出发点是为了别人,但是要维护好自尊,两者结合使孩子学习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

  反思本例

  至于网友所说的孩子之间是“大让小”还是“小让大”,并没有绝对的是非善恶标准。但是,谦让,则是“高风亮节”的体验,本身也是“大赢家”的典范。

  请您填空:

  1.竞争分为 和 两类,对孩子主要是 的教育。

  (答案:排他性竞争,排我性竞争,排我性竞争)

  2.竞争和谦让分别培养孩子的 和 。

  (答案:才气和人气)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