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少儿 > 小小资讯台 > 正文页
 
孩子为啥热衷QQ顺口溜

http://kid.sina.com.cn 2005年06月30日 09:34 法制晚报

  记者在对西城区、东城区、海淀区几所小学的调查中了解到,四年级以上的小学生每班都有半数同学拥有自己的QQ号,同学间在网上流传的顺口溜是他们QQ聊天的主要内容。他们说,同学们自己编的顺口溜比学校里发的《新童谣》更有意思,记得更快。

  有经验的英语老师有这样的体会:学生在12岁以前学习英语可以学得异常快。有资料显示,人在成人以后,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会随着年龄的递增而逐步下降。由此看来,如今的小学生半数以上具备上网能力、有自己的QQ号,经常上网与同学交流,应该说是一件很正常的事。

  但是,对于“QQ聊天”这件事,我们的认识不能仅仅停留在表层上,还应做深入细致的分析。

  首先是交流的方式。经验告诉我们,人在交流时,因为采用的“交流方式”不同,所以形成的“交流深度与广度”也有很大差异。举个例子,一位异常腼腆的小伙子对于心仪已久的姑娘,也许羞于表白,但若是选择手机短信的表达形式,其结果就会大相径庭。

  由此可知,小学生利用QQ交流,也会因“交流方式”的不同,而在“交流结果”上出乎我们的意料。例如,笔者女儿的一位女同学,就是因为QQ聊天轻信网友竟然导致被害身亡。

  其次的不同,是不受空间和距离的限制,而在功能上却是耳口相传的一个继续或延伸。而且,它在影响上也远远超出了后者所能传播的范围。比如,有的同学因为在学校产生矛盾,于是就在QQ上恶语相加,甚至诽谤谩骂。与此相反,QQ上形成的矛盾,也会从网上被带到网下。

  再有,就是社会“大气候”对于小学生在QQ上的影响。这种影响,应该说是潜移默化,而又是最主要的。人的生活都是被“社会氛围”紧紧包裹着的,小学生也不例外。比如,他们在QQ上所传的一些顺口溜,就明显带有手机黄段子的痕迹。

  对于小学生QQ上流传的不健康的顺口溜,我们可以当着孩子说不。但在“转过身”面对自己的时候,我们也应该扪心自问:为什么孩子放着《新童谣》不去传唱?为什么他们对不健康顺口溜如此热衷?我们为孩子创作的东西,是否在活泼、俏皮、有意思上还差得很远?最关键的是:我们在为孩子创作精神食粮这方面的重视程度是不是远远不够?

  对于小学生上网乃至QQ聊天,我们应该持宜疏不宜堵的积极态度来对待。毕竟,时代是向前发展的,信息时代是不可抗拒的。既然如此,我们的教育部门为何不能发挥自己的教育智慧,在此加以积极的引导呢?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2,050,000

  

评论】【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少儿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30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