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孩子眼中的抗日战争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5日 09:20   

  “我会照顾他们。虽然战争是残酷的,但是人的生命是有价值的。”这段话,出自广东美术馆即将举行的“孩子眼中的抗日战争”中的一件展品;写下这句话的,是一位不过十来岁的广州孩子;而他要“照顾”的,则是60年前日本投降之后遗留在中国的3000多名孤儿。

  国内首个儿童视角的抗战展览

  “孩子眼中的抗日战争”是国内纪念抗战60周年活动中,惟一一个以儿童视角为出发点的展览。在两位策展人———广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的刘培英老师,广东美术馆培训部史方方老师看来,这更像一次“没把握的仗”。因为展览中所有的展品,都必须由一百来位小的只有七八岁,大的不过十三四岁的孩子们来完成。如此深厚的背景,如此沉重的话题,如此残酷的画面,如此庞杂的信息,对于他们来说,是不是太苛刻了?而刘培英在教育论坛中贴出的这个话题,引来的也几乎是清一色的质疑。

  孩子对“德国兵”、“日本鬼子”报以宽容

  筹备展览的时候,两位老师设计了4个典型事例,让孩子们作出自己的选择。一个是巴黎市民抢救被汽车轧伤的德国士兵;第二个是中国人抚养3000日本遗孤;第三个是聂荣臻救日本女孩;第四个是南京大屠杀中的“拉贝日记”。这几个事例,都表现战争一方对于敌对方普通人生命、尊严的尊重。

  由于事先没有告诉当时人们的选择,于是孩子们的选择完全自由发挥,天马行空。但是让人震惊的是,绝大多数的孩子对于“德国兵”、“日本鬼子”报以极为宽容的态度。只有一个五年级的男生写下了这样的话:我如果是巴黎市民,就跳到汽车上去,把德国兵轧死!就是这句话,在后来的讨论中,引发了其他孩子一致的批判。

  战争中具体的人物让孩子逐渐变得平和理智

  刘培英说,最初孩子们对于半个多世纪前的那次夺去了数千万人生命的战争,大多没有什么概念。第一次交上来的问题条中,“抗日战争是谁和谁在打?”之类的问题并不鲜见。而一个半月之后,孩子们笔下的抗日战争,内容之丰富,涉及人物之多,已经让她们惊讶不已。许多孩子,都攒下了厚厚的资料夹。有的更是每天在家看10分钟的二战纪录片。当他们仅仅接触到日本鬼子的罪行时,“上战场、杀人的愿望是最强烈的。”但是当她们接触到战争中具体的人物,以及不同侧面的时候,开始逐渐变得平和和理智。

  两位老师说,设计这样一个展览,并不是要教会孩子们形成怎样的价值观,而是想通过孩子的眼睛,看到成人无法看到的世界。一个半月的筹备、创作,孩子们表现出来的热情和真诚、纯真,使她们经受了一次精神的洗礼。“我们感觉自己和他们一起在成长。”刘培英说,“历史从没有像这样鲜活,这样有血有肉!”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