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八种要不得的心态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1日 10:24  《富裕时代的家庭教育》 

  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

  不知限度

  孩子少,家长多,

  一人给一点就足够腐蚀的了

  我们不是要个个家长都当守财奴,对孩子一毛不拔,铁公鸡一个。

  父母有养育孩子的义务,养育就得花钱。毕竟是自己的骨肉,疼爱孩子,给他买点东西,给点零花钱,这都可以理解。

  但是,一定要有个“度”。超出了这个“度”,就会对孩子有害。

  现在孩子少,家长多,家长之间尤其需要协调。不然,你给一点,我给一点,看起来每个人给的都不算太多,加起来可就足够腐蚀孩子的了。

  非非父母长年在外,由爷爷奶奶抚养。他们是个大家族,七大姑八大姨都住在近旁,整个家族就他这么个小孙孙、小宝贝,加之平时说话嘴甜,比较讨人喜欢,大家都特别宠他、爱他。只要小宝贝一声吩咐,无不照办。

  因此,即使爷爷奶奶不给他钱,他也不愁没钱花。

  加之每次父母回来,总要好好补偿自己没在家的歉疚,一番温情,基本上通过带他吃吃喝喝和买东西来表达。班里小朋友还不知道阿迪达斯、耐克,他早已开始直奔小康了:阿迪达斯、耐克、巴布豆……应有尽有。服饰高档,文具也不逊色,五花八门,千奇百怪的、好玩的好用的,新出炉的文具他那儿都有,平时口袋里也总带着零花钱。

  可老师发现他有点问题了。前些天,老师让他坐在女孩露露的前面,他上课时不听老师讲课,专门扭头去看露露,下课时也一直看着她,自己不做作业,还一个劲儿打扰露露。露露烦了,只好来告老师……才四年级的孩子啊!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非非的诸位家长正齐心合力把他培养成一个花花公子,并且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在他们引导下,孩子已经把注意力的重点从学习移开了。

  钱总是离享乐近,

  离学习远

  钱这种东西总是离吃喝玩乐更近,离学习更远,这难道还需要论证吗?

  成人钱多了尚且容易学坏,何况孩子乎!

  我认为,老师应该见见孩子父母,告诉他们,赶快把孩子从诸位家长的溺爱中解救出来,实在不得已,就要远离他们了:送孩子去住校或者托付给一个懂教育的退休老师,让孩子逐渐进入“粗茶淡饭”的生活状态。否则,将来这孩子可能给家长带来无穷的麻烦。而到那个时候,所有的长辈,谁都不会承认自己溺爱的错误,只会互相埋怨,孩子可就“砸”在父母手里了。这种事情可是司空见惯了。

  有的家长可能会想:我有钱,为什么不给孩子花?

  我要反问:您有钱,为什么要给孩子乱花?是为了他的需要,还是为了您自己的心理满足?

  倾全力满足孩子的一切需要,是教育意识薄弱的表现。问题不在于我们有条件给孩子花多少钱,而在于,我们给他花多少钱对他的成长最为有利。这需要清醒的头脑,还需要进行论证。盲目地往孩子身上花钱,特不明智,还贻害无穷。

  教孩子摆阔,

  为自己贴金

  这种钱到底为谁

  而花

  有些家长在孩子身上花钱,实际上是在满足家长自己的虚荣心。

  问他们,都说是为了孩子,为了满足孩子的需要,没有人会承认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其实,我们稍做分析就不难发现,孩子被钱腐蚀,因钱学坏,都是因为家长用钱不理智,而所谓不理智,就是在给孩子花钱的时候,家长自己的心理需要压倒了孩子的实际需要。这种时候,与其说家长是为孩子而花钱,不如说他是在为了自己而“扬”钱。

  比如给孩子买名牌衣服,高档手机,名牌自行车,到学校接孩子的时候故意炫耀名牌汽车,过生日到星级饭店大宴宾客,等等,总之是让孩子在学校出这种“享受型的风头”。

  这样做对孩子有什么好处?没有什么好处。有没有害处?有很大害处。经验告诉我们(心理学研究也这样告诉我们),一个孩子在哪方面容易出风头,他就喜欢往哪个方面下功夫。这个孩子既然能如此轻易地靠父亲的钱财“表现自我”,他还有什么必要辛辛苦苦在学习上下功夫?肯定会有些同学为了占便宜而奉承他,肯定会有不少人主动来和他做“朋友”,当然,这些朋友,最可能是酒肉朋友。酒肉朋友在一些干什么?还用问吗?除非这个孩子是一个头脑极其清醒、意志非常坚强的孩子,否则他的前途肯定不乐观。然而就冲他爸爸这副金钱冲昏头脑的架势,很难指望他教育出来的后代头脑清醒。

  如果你去问这位父亲为什么这样做,他肯定会告诉你是为了孩子,希望孩子节日快乐,希望孩子的同学也节日快乐。其实呢?是家长本人的“露富”心理在作怪。他是有意无意地把孩子当成自己“有钱”的广告了。“露富”心理在暴发户中很常见,暴发户若文化水平不高,更容易这样。他们很多人都会栽在孩子手里,反过来说也成立,就是很多孩子也会栽在这样的父母手里。

  所以,我在此要诚心诚意地提醒那些有钱人,光会挣钱是不行的,还要会教育孩子,还要提高自身素质,否则您有多少钱也是没用的,您的生活很可能还不如当初没钱的时候幸福。

  比露富更可怕的,

  是装富

  也有一些家长,自己并不是富人。可自己穿得“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却把孩子打扮得锃光瓦亮,俨然一个小少爷,以致开家长会时,老师怎么也看不出某个家长竟然是某某同学的父亲。

  家长为什么这样?也是出于自己的虚荣心,想拿孩子当招牌,想让孩子给自己挣脸面,怕孩子在学校寒酸给自己丢人。这比“露富”更让人着急,叫“装富”。“装富”也比“露富”对孩子害处更大,会造成孩子严重的自卑心理。“露富”的孩子是在错误地发挥自己的“优势”,或者说家长的“优势”,但他毕竟还有这种“优势”,“装富”的孩子则是在错误地发挥自己的“劣势”,可想而知后果会如何。

  为孩子花钱,

  补偿自己的受穷心理

  这种补偿,

  得不偿失

  我们这一代很多家长,都是在苦日子中长大的,那时候不用说小康,连温饱有些人都达不到,童年的贫穷刻骨铭心。于是很自然的,我们就会心中暗自发誓:我决不能让我的孩子过我小时候的日子,我要让他无忧无虑,吃得好,穿得好,过幸福的日子。

  这叫做“补偿心理”。

  人往高处走。希望下一代比我们过得好,这种心理有很积极的一面,它促使家长奋斗,甚至促使家长成功。歌唱家刘欢唱道:“我不能随波浮沉,只为那些至爱亲人,再苦再累也要坚强,只为那些期待眼神。”至爱亲人不止一个,可其中来自孩子的期待眼神往往是家长人生最重要的动力。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这种补偿心理包含着很大的危险,如果任其泛滥,就会对孩子造成损害。补偿心理的危险是,它可能发展成为“让孩子替家长活着,让孩子替家长享受,让孩子补偿家长小时候没有得到的东西”,而不管这对孩子本身是否有好处。这就失去了理智。

  比如说有一个父亲,小时候没有零花钱,现在想起来那时候自己真可怜,于是就下决心不让他的孩子再过那种生活,于是现在有多少钱给孩子多少钱,看孩子大把花钱,比他自己花钱心里还痛快。这个父亲的一片爱心,我想大家一定能理解。

  可是,这样会不会把孩子惯成花花公子呢?他倒没想那么多了,他只求自己痛快就得。

  所以说到底,他如此给孩子大把花钱,主要还不是为了孩子,而是为自己的心理满足——他要让孩子替他重过一个富足的童年。

  再比如有这么一个爷爷,他小时候常常挨饿,至今想起来,那种感觉还非常清晰、非常难受。于是他就可能老觉得孙子没吃饱,就尽量给他吃,即使体重已经超标,老人家也还是嫌孩子太瘦——因为他自己小时候是“瘦猴”,他对“瘦”的警惕性要远远超过对“肥”的警惕性,他的思想深深地打着他个人生活经历的烙印。这地方很明显的能看出“代沟”来。这可不是杜撰,在生活中就见到不少这样的现象,给一些肥胖儿减肥,爷爷奶奶一般都没有父母积极,因为在爷爷奶奶灵魂深处,最可怕的东西并不是肥胖,而是饥饿。这种“无意识”就是他们童年的挨饿经历沉淀下来的。

  溺爱背后,

  竟是自私

  有的学者说这是家长的“自私”。这样说尖锐了一点,刻薄了一点,但是有一定道理。

  而且,就算不说“自私”,起码可以说这种家长“糊涂”吧?

  补偿心理失控,不但可能害了孩子,还有可能直接害了家长。有一些贪官就是为了孩子的“前途”走上犯罪之路的。他们自己省吃俭用、生活并不奢华,要那么多钱干什么?给孩子花。为了让孩子过上比自己好的日子,他们把自己送进了监狱。

  家长补偿心理失控不只表现在物质需求上,还有更重要的一个方面表现是在精神方面,即让孩子实现家长自己没有达到的目标——上名牌大学,读硕士博士,出人头地。这个方面害处更大,演出了无数的悲剧。不过这不是本书研究的范围,这里就不多说了。

  孩子是债权人,

  家长是债务人,花钱是该的

  别理屈,

  你不欠他的

  有些家长给孩子花钱,是因为他们老觉得欠孩子的。有时候都花不起了,不想花了,可就是开不了口叫停,觉得自己理屈。

  这得追溯到中国的传统文化上去。我国家长和孩子之间,有一种很不合理的关系:孩子像债权人,家长像债务人,家长似乎上辈子欠孩子的,而且永远还不清。

  看看我们身边的家长,哪个不是如牛负重?横向:什么全管;纵向:管一辈子。许多孩子理不直而气壮,横吃横喝,不但不感谢家长,反而埋怨家长富得不够,满足不了他们日新月异的消费欲和虚荣心。

  有的孩子向家长要钱买东西,家长稍有异议,孩子就说:“您挣那么多钱,不给我花给谁花?”家长就没词了。孩子的逻辑是:“你的就是我的。”完全不承认家长的私有财产权。这简直就是一种抢劫行为,家长居然不敢反抗。为什么?因为他曾经不只一次跟孩子说过这样的话:“我每天辛辛苦苦挣钱为什么?不都为了你吗?”

  家长说这话,本来是为了讨好孩子,或者激励孩子好好学习,而孩子把它理解成“产权转让”了。既然您已经宣布您的钱就是我的,我为什么不可以享受它?

  所以我建议,家长不能跟孩子这样说话,在家庭中,不可以提前搞“共产主义”。因为孩子本没有什么“产”,“共产”的结果只能是孩子把家长的产“共”到孩子腰包去,实际这是在引导孩子寄生化。家长应该明确地告诉孩子:“我的钱不是你的钱。你将来靠自己的劳动挣来的钱,才是你自己的钱。”这样引导,孩子将来才能有出息。

  有的孩子对家长说:“人家家长给孩子买三千元的手机,我的才五百元,就您没本事!”家长竟然像亏了理似的,在孩子面前矮了半截。其实家长应该理直气壮地对孩子说:“法律给我的义务是满足你的基本生活需要,手机不属于基本生活需要,我本来就不应该给你买,给你买是客气,你没有权利挑肥拣瘦。再这样提无理要求,以后什么都不给买。”

  我曾接待过一位家长,他的儿子才初一,就赖在家里不去上学了。每天的生活就是白天睡大觉,夜里上网,家长一干涉就大发脾气,好像他是家长的家长。有一天他竟然威胁父亲说:“我知道你有钱!你现在把我后半生要用的钱都给我!”

  你看这孩子蛮不讲理到了何种程度!活脱脱一个家庭“山大王”。

  这“债”你若还,

  永远还不完

  我还曾接待过另一位家长,家里也是个儿子,高中辍学,也是在家上网,不务正业。父母身体都不好,但是有一些积蓄。有一天孩子对母亲说:“您和我爸爸身体都不好,你们要是没了我怎么办?不如现在你们就把我的钱给我,以后我就不再求你们了。”家长问我怎么办,说实在寒心了,真想给了算了,从此两清。我告诉他,千万别给,他是要拿这钱去挥霍,一旦挥霍完了,肯定还会回来要,永远没完,永远不会清。

  这两个孩子够不孝的,但也都是家长给惯的:既然你都觉得自己上辈子欠孩子的,孩子当然就会剥削你一辈子,让你永远不得翻身。不是吗?现在,30多岁还靠父母退休金资助的人不是没有。这种家庭教育,毁掉了后代的幸福,也毁掉了自己的幸福。

  外国家长一到孩子18岁,就要求孩子必须自立,回父母家吃饭要付钱的。我们一开始觉得这样太不近人情了。其实细想起来,他们可能自有道理,他们这样做恐怕不是因为小气,而是有远虑。起码可以说,这样做绝不会培养出寄生虫。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