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家长你算哪种类型(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3日 09:38  沈阳今报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世界冠军,这无可厚非,但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家长在作出这一对家庭和孩子都至关重要的抉择之前,很多人缺乏充分的准备。

  记者把采访过的家长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他们有的自信财大气粗出人才、有的不惜倾家荡产一场豪赌……家长朋友,如果您已经让孩子或者准备让孩子打乒乓球、或者准备以某项体育运动为事业目标,那么不妨对照一下,看看自己属于哪种类型,需不需要重新调整目标。

  在一个多月的乒校调查采访中,记者先后采访了十余位有一定代表性的乒乓球队员的家长,从他们那里记者了解到各种各样的想法和感悟,其中大致可分以下四种类型。

  事前准备  理智选择型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有一部分乒乓球队员的家长特别“专业”,也特别理智,在决定让自己的孩子打球之前,他们做了非常充分的调查和准备,其中包括咨询专家、去医院检测骨龄、预测身高,与此同时还通过有关渠道进一步了解乒乓队员的成长历程、打球所需要的费用是多少、家庭和孩子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从而进行综合考虑、评定,之后得出结论:孩子是否真正地适应打乒乓球,家庭是否有能力培养孩子打好球。

  一位姓王的家长向记者介绍,他在让自己孩子打球之前,的确做了非常多调查和准备。他说:“我的儿子在五六岁的时候就特别好动,而且反应也特别快。当时我一度‘突发奇想’应该让他打乒乓球,可又转念一想,在中国乒乓球手之间的竞争也太激烈了,一旦打不出来、文化课又荒废怎么办,因此我这种想法在很短时间内就不了了之了。可是,后来一次偶然的情况下,我发现儿子对乒乓球也有极其浓厚的兴趣(当然也不排除孩子所特有的那份好奇心),当时我非常开心,应该说在那一刻令我真正萌生让他打球的想法。再后来,我就开始做较为充分的考察了,先是托朋友找到了一位乒乓教练观察了一下,当时那位教练说‘这孩子精神状态不错,身体条件不错,不妨可以试试’,后来我又找到一位医生朋友,带孩子去医院对其身体进行检测,并对身高进行了预测,得出的结论是:孩子适合当乒乓运动员,他肺活量很好,预测身高在1.78米左右。在这种情况下,后来我才决定让孩子打球了,当时他6岁半。”

  据不完全统计,通过这种方式选择乒球的孩子,一般打得都不错,发展前景也非常好。盲目冲动型

  “当初只知道打好乒乓球就有前途,因此什么也不知道的我什么也不问就送孩子去打乒乓球了。”这是一个家长的无奈告白。据记者了解,像这样的家长其实也不乏其人。当然,在“盲目”的背后,最终的结果也不尽相同:有的人获得的是“歪打正着”的幸运,有的人则是“知难而退”的无奈。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家长这样说道:“当初中国足球联赛非常火的时候,我家邻居朋友的孩子一年的收入都在百万左右,如今乒乓球也越来越火了、队员们的收入也越来越高了,在这种前提下我产生了让孩子打乒乓球的想法,而且这个想法很快就实现了。当时孩子只有7岁,我带着她去区体校报了名,交了训练费之后就可以参加训练了。我对她抱有很大的希望,为了陪她打好球,我的工作甚至都受到了很大影响,可是后来我却发现,当初在让她打球的时候,我什么都不知道。我不知道打球需要这么多钱,也不知道孩子之间的竞争会是这么激烈,更不知道孩子最终连省体校都进不去。就这样,后来我带着巨大的失望让女儿放弃了乒乓球运动。当然,有的家长就比我幸运,他们开始让孩子打球的动机跟我完全一样,他们什么也不懂,可是最终人家的孩子却越打越好,不过我想这是可遇不可求的事儿。”如今,那位家长已经变得非常悲观,他说:“直到了解了乒乓球这项运动之后,我才明白什么叫做‘一将成名万骨枯’,在中国打球要想出人头地真是太难了。”

  财力比拼  财大气粗型

  常言道: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却万万不能。毫无疑问,对于一个乒乓球运动员来说,他想一步步成为高水平的国球手必须用“金钱打造”,在这种情况下一些经济条件好的家庭就显现出了特有的“优势”:孩子在打球时寻找最好的教练、在平时训练时使用最高档的器材、所穿的运动服也都是著名的体育品牌、加练时则花高价寻找最好的陪练……然而,金钱毕竟不是万能的,尽管给孩子创造好的训练条件是好事,可是如果违背了科学的训练规律,反而会起到“拨苗助长”的作用。

  在采访中记者就遇到这样的一位家长,她是一位11岁孩子的母亲,也是一位商人,她一年的收入大约在百万元左右,她说:“我儿子自从在地方市体校打球起至今,他每月的花费都在2万元以上,说心里话这样的经济支出,对于一般家庭来说是很难承受的,因此一些家长在让孩子打了几年之后都放弃了。然而,我的观点是:世界上做什么事都不容易,在孩子具备打球天赋的前提下、在家里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会义无反顾地支持孩子打球。我非常明白,要培养出一名冠军选手,从孩子本人到他的家庭、从教练到整个队伍方方面面都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这将是一个极其艰难、曲折的过程。可是,我坚信只要努力、只要有好的条件,那么孩子就有成才的希望,在这两年的时间里,孩子除了参加5个小时的正规训练外,我还一直都给他安排一个高水平的陪练,陪练费也在70元/小时,只要孩子能打出来,花多少钱我都不在乎。”然而,一位资深教练却对这种做法提出了反对意见:“孩子在参加正规训练之外,家长不能总是给安排陪练,长此以往,孩子的训练质量必然下降,这其实就是拨苗助长。”

  倾囊豪赌型

  在竞技体育的世界里永远都充满了偶然性。一个孩子在选择乒乓球之后,最终能否成才,甚至连教练都无法确定(其实任何人都无法确定),在这种情况下就出现了“豪赌”型。

  在一家地方乒校里,记者碰到了一位外地家长,他透露:“我对乒乓球运动的情况非常了解,所以就认准了让孩子打乒乓球这条路,我家的条件比较困难,不过为了让孩子打球,我向亲戚朋友已经借了几万元钱了,我坚信‘冠军出于勤奋’这句话,只要努力没有做不到的事儿。”据教练透露,那个被他父母寄予无限厚望的孩子目前打得还不错,但最终能否脱颖而出谁都说不好。那位教练还告诉记者,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打球甚至把自家的房子都卖了,他认为这样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毫无疑问,这种类型的家长在自家经济条件非常拮据的情况下,已经把自己的孩子当成“赌注”了,而且甚至还是一场“豪赌”。他的孩子在长大后如果最终能够成才,那么一切都将万事大吉,可是一旦成不了才呢,他们的家庭几乎要倾家荡产了,这种做法无疑值得商榷。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