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解决勤奋刻苦与快乐舒适的矛盾

  难题举例

  周宇的妈妈是个女强人,她非常重视对儿子的教育,特别希望孩子能继承自己身上“拼命三郎”似的精神。周宇已经上小学五年级了,热爱学习,团结同学,性格活泼,是一个快乐的“阳光少年”。一天晚上,周宇准备上床睡觉了,妈妈拧亮了台灯,打算再工作一会儿。周宇问:“妈妈,你每天那么辛苦,是不是为了多挣钱?”妈妈回答:“不是为了多挣钱,我工作起来感到很快乐。”周宇翘起大拇指说:“妈妈,你真高!找到快乐,生活才有意思。”儿子的总结还挺精辟。还有一次是在期末考试前,儿子主动谈心:“妈妈,我觉得学生应该心里想着第一名,但是考不上第一也应该快乐,你说对不对?”可能是儿子想考第一但又感到有压力,这么思考也有道理,妈妈说:“对,只要你努力了,考不上第一也应该有你自己的快乐。”学期结束了,班级召开家长会。老师说周宇本来可以学得更好,但是他怕吃苦,老师交代的任务很快就完成了,接着就不愿意下工夫了,例如一道题再多一个解法,作文再写长一点,英语课文背得再熟练一点。老师点名要求他,他就能做到,不要求他,他从来不主动给自己提要求。

  想起那两次简短的母子交流,联系家长会的反馈,妈妈发现儿子太会心疼自己了,缺少刻苦钻研的精神,以后想取得更大的进步,照这样子是不行的,那么怎样让儿子既学会刻苦,又快快乐乐呢?

  现在的家长越来越认同这样一个价值观,教育孩子既要满足现在的需要,也要为他的未来着想。具体到日常生活和学习指导过程,希望孩子既快乐舒适,享受家长创造出来的幸福生活;又希望孩子能刻苦勤奋,努力为创造将来属于自己的幸福而做准备。这是一个正确的教育观念,符合当今社会提倡的可持续发展理念。问题是怎么指导孩子把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呢?

  澄清观念

  1.随着年龄增长不断调整学习要求。在知识经济时代,不断提高学习能力是人持续发展的基本任务,它首先以对学习产生快乐和兴趣来启动,接着以勤奋刻苦的精神来不断充实自己。幼儿和小学低年级阶段,学习是游戏化的,指导学习要坚持快乐至上的原则,孩子学得多少和深浅都不是最重要的,启发和维持他的兴趣才最重要;过早地向孩子要求高质量的学习结果,有可能挫败学习兴趣,结果欲速则不达。小学三四年级开始指导孩子向严谨的学习态度过渡,教育孩子承担一定的学习压力,形成刻苦学习的意识,但是仍然不能向孩子提出过高的学习要求,他们仍然是比较贪玩的。小学五六年级则要求孩子付出一定的努力迎难而上,认真严谨,这样才能圆满地完成小学阶段学习,较好地适应初中阶段义务教育的特点。

  2.鼓励孩子提高“快乐的档次”。人之初的教育成长环境需要宽松和宽容,使他们具有初步乐观和自信的品质。但是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快乐是“简单的快乐”,比较适应感官和直觉,乐观与自信也是建立在薄弱的知识基础之上;随着孩子渐渐长大,需要培养他“痛并快乐着”的境界,即积极克服困难的乐观品质。在学习的道路上不可能永远行驶快乐直通车,当快乐受阻的时候,必须用意志和力量克服困难,使自己的快乐感受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如果放任孩子总是停留在见困难就躲避的肤浅快乐感受上,他就会形成养尊处优环境下的矫情和懒惰,不但学习搞不好,也影响其发奋图强人生观的形成。

  3.把勤奋刻苦精神渗透到履行计划中。“头悬梁、锥刺股”的说教很难打动现在的孩子,他们会有理有据地说这种做法不适合21世纪,家长可以通过培养孩子制定和履行计划的能力,逐步培养勤奋刻苦的精神。在难度可行的范围内,与孩子一起确定学习目标,并把大目标分解成一个一个的小目标,实现目标的具体做法也一个一个地列出清单,并落实在每月每周每日的计划和安排中。即使遇到困难,也能够按照计划完成任务,就是刻苦勤奋精神的体现,就是排除懈怠懒散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反思本例

  周宇的“快乐人生观”是小学五年级以前的教育成果,有利于培养乐观自信的人生观,但是随着学习困难的加大,他开始犹豫是对自己降低要求以实现快乐,还是努力一把以取得更大的快乐?周宇的妈妈没有意识到孩子在这一年龄段的内心活动与矛盾,没有及时激励孩子克服困难的意志。可见,家长的榜样示范未必会自动地把“拼命三郎”精神移植到孩子身上,要培养孩子勤奋刻苦,还需要家长的主动教育和引导。

  请您填空:

  1.“简单的快乐”培养孩子 ;“痛并快乐着”培养孩子 。

  (答案:具有初步自信乐观品质,积极克服困难的乐观品质)

  2.培养孩子勤奋刻苦精神可以渗透到 中。

  (答案:履行计划)

  (文/晏 红)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