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平视眼光看少年大学生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8日 09:33  东方网-文汇报 

  ●少年大学生尽管鲜见,但他们的出现并没有超出生活现象的“幅度”,因此不值得大惊小怪。社会上对“少年大学生”这类教育上极少数的典型事例,要有一个较为正确和完整的看法

  ●让早慧的孩子早一点升入高一级学校求学,这显示了我们对人有差异自然现象的正视。让有能力的年少孩子早上大学,这也是教育公平的体现。少年大学生的出世,为教育出了更为具体的因材施教的“试卷”

  ●平静看“少年大学生”,平心论“早慧小神童”,平视待“个案寻常体”,平衡做“教育烦心事”,这是当务之急。不要把“少年大学生”捧煞,同样,对“少年大学生”也不要骂煞

  少年大学生,总是社会津津乐道的一个热闹话题,如今又多了些许案例,全国年龄最小的考生——辽宁10岁考生张炘炀近日被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录取,7月30日他向外界展示了被该院数理与信息科学系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正式录取的通知书,这是值得庆贺的。一个年仅10岁的少儿,参加今年的高考并考出了505分的成绩,就从他报考的行为来看,也是够勇敢的,是一例早慧的个案。

  小炘炀的入选,既说明了教育制度正在向“软着陆”方向迈进,能为不同的人提供可能的入学条件,甚至还有些不拘一格的寻味。同时,也证明了小炘炀的胆略及家人对他的鼓励。最重要的是,社会对此予以了宽厚的赞赏和宽容的眼光。

  然而,如果说,小炘炀的入选,结束了一场高考的挑战,那么他面临的可能是更严峻的考验——人们的说三道四:可能由于出色成为人们心目中的“神童”而受到过分的追捧,也可能由于不适应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活而遭来一些人过度的非议。因此,我以为,从现在开始,应给小炘炀一个相对平静的环境和善待的“过渡期”,少一点舆论的“包围”,多一点调整的“宽松”,以便让他“自由自在”地欢快成长,因为对一个10岁的少儿来说,未来的学业之路和成长之途毕竟不平坦,小小年纪要承担超出年龄的负荷,有许多事真由不得自己。

  同时,社会上对“少年大学生”这类教育上极少数的典型事例,要有一个较为正确和完整的看法。

  少年大学生尽管鲜见,但他们的出现并没有超出生活现象的“幅度”,也就是说这些人虽为数不多,但不是从来未见,因此不值得大惊小怪。人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造成了人与人间在学业上的快与慢,成长节奏上的高与低,兴趣爱好上的同与异。少年大学生作为比较聪慧的“一族”,在差异上属于“优异”的一类,而小炘炀跨越年龄局限考入大学,正是“人有差异”的一种实证。现在大学向他和类似的孩子敞开大门,正说明了我们教育的进步。既然允许“慢一拍”的孩子可以“重读”,那么基于同理,让早慧的孩子早一点升入高一级学校求学,也在情理之中。这正显示了我们对人有差异自然现象的正视。

  让有能力的年少孩子早上大学,这也是教育公平的体现。教育公平,不仅意味着提供教育条件的均衡,也包含着求学者深造机会的均等。有潜力、有能力的孩子,还硬拖其与同伴“一齐走”,初看起来是“一视同仁”,实际上并不公平。就教育的充分程度而言,让不同差异的孩子各得其所,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平。同样,让小炘炀这样的孩子早上大学,与让上了年纪的中老年人考大学,其实是体现教育公平的同一件事的两个方面。只要有能力,经过考试通过被录取,不论是年长的,还是年少的,都是可以的,这不是什么人的恩赐,相反是教育公平原则的最好落实。“人小志气高”与“老当益壮”,在追求的本质上没有区别。平心而论,小炘炀报考,是争取到了受到良好教育的一种公平权。

  少年大学生的出世,为教育出了更为具体的因材施教的“试卷”。因材施教,叫了很多年,但如何真正从教育对象出发,按照被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度、有质量和有前瞻意义的个别化、个性化教育,同时社会也能提供让这种个性化教育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仍然是值得人们思虑的。可喜的是,小炘炀所录取的学院将以“宽口径、厚基幢的原则,注重因材施教,想必会鼓励他的个性化学习与发展。由于小炘炀的与众不同,这种个性化教育也许能实现得比较彻底,而相对于许多人来说,个性化教育还需要耐心等待。事实上,考虑更多的与小炘炀“同质”或“异质”的孩子会比安排一个小炘炀更为困难,但会更有意义。教育,只有在能面对全体时,因材施教才会得以最终实现。

  基于此,平静看“少年大学生”,平心论“早慧小神童”,平视待“个案寻常体”,平衡做“教育烦心事”,这是当务之急。不要把“少年大学生”捧煞,那种把他们当成超“天才”看待的,其实就等同于把他们当成“怪物”对待的。这么小的年龄,就捧上天,不仅对其增加了人为的压力,而且对其本人和同伴并没有意义。事实上,在人身上发生的任何个案的几率总是存在的,极端的现象也并不鲜见,然而教育不能顾“尖”而弃“众”,要保持一种理性的清醒。

  同样,对“少年大学生”也不要骂煞。前几年,大学也办过“少年班”,后来各种结果都有,有的很出色,有的表现平平,有的心理有了障碍,等等。我们不能因为有人出色而大唱赞歌,也没有必要因为有人平庸而大动干戈,更没有必要因为有人走神而否定实验的可行性。我们希望少年大学生棋高一着,但也不能过分苛刻。退一步说,即使“早慧”的后来不怎样,我们也不要变成“势利眼”,宽容是必须的。

  把少年大学生的事想清楚了,也许就没有更多节外生枝的“新闻”了,成也罢,败也罢,重要的不是“炒”出了什么耸闻,而是引申出了什么道道。

  教育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也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了不起的往往是很平常的,只是我们“跪着”看,所以总觉得矮了一截,看不出名堂了。而研究很平常中的了不起,这才是更有价值的。因此,对少年大学生及其相关事件,还是以平和的态度平视为好。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