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实录:作家王一梅评论家安武林新浪聊童话创作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9日 17:54  新浪少儿 
校园童话作家王一梅

校园童话作家王一梅(左)与评论家安武林(右)作客新浪

  校园童话是近年儿童文学市场的一大热点,在全心全意为孩子写作童话的作家中,青年女作家王一梅应该是相当突出的一位。这些年她陆续为孩子创作出版了《书本里的蚂蚁》《鼹鼠的月亮河》《住在雨街的猫》等优秀童话,也两次以童话获得了全国儿童文学奖。最近,王一梅又给少儿读者奉献了一套“王一梅校园童话系列”(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5年6月版),这套书包括了《米粒与糖巫婆》《米粒与挂历猫》《米粒与复活节彩蛋》《米粒与蛤蟆城堡》等四部,它们构成了一个个关于女孩子、关于校园、关于交往、关于爱和友谊、关于信任的故事,情节非常吸引人,而且充满着幻想,也具有森林气息和原野色彩。

  19日下午15:00-16:00,少儿频道特别邀请校园童话作家王一梅以及文学评论家安武林作客新浪嘉宾聊天室,和我们的网友朋友聊聊关于校园童话的现状和创作。

  以下为聊天实录:

  主持人:各位新浪网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光临新浪嘉宾聊天室。今天我们很高兴邀请到校园童话作家王一梅老师和儿童作家安武林老师和我们聊一聊校园童话的现状和创作。

  王一梅:大家好。

  安武林:大家好。

  主持人:王一梅老师是一位七十年代出身的童话作家,她的书本屡次获奖。此次他从家乡苏州走进了北京,带来她一套新作品米粒系列校园童话。首先请王老师谈一谈她对于这套作品有什么看法?

  王一梅:这是写小学生生活的一套作品,但是又不同于现实中的小学生生活。

  主持人:安武林老师是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的资深编辑,也是一位优秀的青年评论家,同时他自己也进行童话创作。安老师,您最初怎样关注到王一梅老师的作品?

  安武林:我关注她的童话创作大概有七八年,我一直也在写童话,当时自己也在搞创作,完全从一个写作者的角度来关注王一梅的童话比较多。我们的童话作家在也不少,但王一梅是比较出色的一个,因为她的作品都是比较短的童话,短篇童话写的非常出色、肆意,我当时注意到她这个名字,一直对她的作品比较留意。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继续回到王老师这套新作上面。

  网友:米粒是一个女孩子,安徒生童话当中《卖火柴的小女孩》就成功塑造了人物,您是怎样塑造米粒这个女孩形象?

  王一梅:米粒的背景,爸爸是一个画家,妈妈是一个教生物大学里的教师,他们经常到郊外采集标本、绘画,给米粒带来了跟自然相融合这么一个环境,所以米粒她的性格应该是天真烂漫,而且她身上有城市里女孩没有的野性,她会爬树,她不是我们平时看到很较弱的女孩,是非常阳光的,因为生活的缘故我想把这样的女孩写出来。

  网友:王老师书中除了塑造米粒这样一个女孩形象,同时还塑造很多其他的形象。安老师您觉得她的作品表现了怎样的儿童观?

  安武林:米粒这个形象,我觉得她体现了一个儿童观:她是以快乐和健康为原则。这个快乐和健康,我的理解是一个孩子应该保持他纯真的一些天性,比如说米粒这个孩子她比较好奇,并且充满了幻想,还有她自己特别热爱大自然,因为很淘气,一个女孩子会爬树,很快乐的形象,应该保持儿童这种天性。这里面我觉得《童年的消失》里面也很担忧提出这个问题,我们童年正在消失,她塑造这个美丽形象等于对儿童天性本性的保护,是有现实意义的,怎么能让儿童快乐、健康地成长,从美丽形象塑造上,她充分体现了她个人的儿童观。

  网友:现在国内搞校园童话创作的还是比较少的,王老师创作这一套校园童话米粒系列,你觉得与其它一些童话创作相比有没有什么优势和特色?

  安武林:校园童话创作在我们国内目前确实比较少,在这样的情况下出来本身就是优势,他要考虑到一种独特性。我们很多作家无论搞文体创作也好,题材独特性也好,或者是某个领域有很多意义,独特很少本身就显得非常与众不同。

  并且我们童话作家在写的时候,一般很少把自己局限在一种校园里面,大多数童话作家写的时候还基本以孩子和大自然或者是他本身和我们生活、想象的世界,那方面发挥一些联系,而没有把他自己创作视角主动聚集在校园范围内,而她这个本身小米粒就是一个小学生,包括安迪也是小学生,小学生在校园里面,实际上他不仅仅是校园,我觉得他这个校园,我们所说校园不是静态校园,而是这个校园概念它是一个学生为主人公的,是一个延伸性的,可以在家庭里面,可以在社会里面,可以大自然里面,但主要充分体现了学生的特点。

  网友:我们也在王老师作品当中看到很多这样令人惊喜、意想不到的奇遇。比如在夜里米粒遇见了在挂历上走下来的猫,在森林旅游的时候遇到一个拿棒棒糖的女巫。王老师这些奇思妙想怎样出现在你的笔下?

  王一梅:这个问题是其实有关于现实和幻想问题。每个人都生活在现实中间,每个人我想都有幻想,在童年的时候孩子们幻想可能要比成年人来得多一点,来得丰富一些。当我们看着一个圆的时候,孩子们可能会想这是一个月亮,这是一个饼,成年人就会知道这是一个圆。这种幻想随着年龄增长,随着他的知识面扩展,随着社会给他的一些固定的一些知识结构会慢慢的消失,我觉得在儿童文学作品当中,我们所能够给孩子的就是让他保持这种幻想,我当初想起自己童年生活,我生活在一个江南一个水乡小镇上,小的时候每天走过一条用鹅卵石铺成的路,两边是狭窄的房子,非常的具有水乡特色。童年生活这种情景到了现在,我已经是一个成年的时候,在我的脑海里已经演变成一种童话的回忆,这种回忆在我作品当中是会反映出来,我很多作品当中写到我童年生活的影子。

  比如米粒里面有一个叫做蔷薇奶奶的,她收养很多动物,收养过小鸟,收养过小鸡等等,这个形象应该是我童年时候见到我奶奶形象,她是一个非常有爱心老人,她养一切养的非常好,她把所有东西都养的生气勃勃,这是我现实当中东西,但是到童话当中变成一个带着幻想一个神秘人物。

  网友:现在的儿童作品都是由大人来写的,你们是从哪里搜集的素材?是凭空想象的吗?

  王一梅:我童年生活是我的回忆。还有我现在跟我孩子的交往,首先我自己有一个孩子,我儿子94年出生的时候我开始写童话,我当时第一个写童话目的写给他看的,在他渐渐成长过程中,我也交往到一些别的孩子,他的同学,另外一个近年来我从事的儿童文学推广和阅读的推广活动,我在少年宫和一些孩子进行交往,孩子们经常会跟我写信,他们会把心里的话说给我听,会把他们的生活告诉给我听,我觉得他们生活是非常丰富多彩,成人世界很少去关注他们的生活,往往会忽略他们生活的精彩,我想作为一个为儿童工作的人,我想把这种精彩把它记录下来,把它写出来,我是用童话的语言把它写出来,但是写的还是现实生活,别没有脱离现实。

  网友:安老师您看了王一梅老师带来新书,您对她比较了解,作为一位编辑,一位童话作家,这套系列童话您认为延续还是改变了王老师一贯写作风格?

  安武林:任何一个作家创作除了极少数作家永远超越极限的,每次永远给一次一次不同,像是追求无边境遇一种写作者。像我们一般作家来说一般情况下是风格上的成熟和延续。大家王一梅有一点点不同,她每写一本书,她追求新奇的东西,我追求新奇不是彻底改变她以往那种风格或者主题,是有延续性,但是她会追求新的东西。比如对孩子体贴,这四本书中,她把这四个人物,米粒,但是这里面出现的包括高校长,还有出现安迪故事是交叉性出现,这纯粹是对孩子在阅读上一种体贴,吸引这些孩子们。比如我们有很多书很畅销,包括国外,对儿童体贴方面做得比较多的,但是我们童话作家在这方面是自主创作,他在这方面考虑比较少,这四本有她自己新的东西。再者因为她一直从事短篇和长篇两个创作中间,这四本应该属于中篇童话,也应该是属于比较独特变化。

  主持人:刚才安老师在您的话中提到阅读与写作,我知道王老师在苏州一直从事这方面推广活动。湖北少儿社作为这套书的推广方也做了许多相关读者调查。

  网友:我想听听看过这套书的小朋友是怎样评价这套书的?

  王一梅:我在苏州市进行小读者之间交往活动,应该是互动活动。读我这本书的孩子应该是我的学生,我在少年宫给他们讲写作,主要还讲阅读,他们给我写了很多信,有的孩子说他喜欢作品当中的某某人物,比如喜欢高校长,喜欢糖巫婆,他们会很直接告诉我他们喜欢某些人。他们喜欢给我信息,孩子们他们想阅读哪种情节,哪样子人物他们感觉到惊喜的,我感觉到纯粹、单面人物孩子们是不太喜欢,他们喜欢双面人物。比如糖巫婆她是一个又有点邪又有点正,性格处于邪和正之间人物,孩子们非常接受她。

  现在孩子的阅读也是追求自己的理解,我觉得他们对人物的理解都不一样。我写糖巫婆的时候我写的时候给她定位和孩子们阅读以后的定位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跟我说糖巫婆好可怜,她是糖做的,她不能和她的妈妈拥抱,一拥抱就会黏起来,她也不能哭,一哭就会熔化,他们非常同情糖巫婆。孩子们这种理解让我非常惊喜,我看到孩子们阅读的品位,阅读的水平。还有一个他们很关注的问题还经常问到,他说王老师你现在写到四本,米粒还会长大,她的故事你还会往下写吗?

  主持人:说到这里是不是您能透露一下您下一步的创作?

  王一梅:湖北少儿社已经跟我邀请过往下写的打算,我也打算往下写。第五本的内容我已经开始进行一点点创作,是写了米粒和一个山羊的一个故事,在城市某一个公园有一个山羊雕塑,然后开展了故事,把现实和幻想结合起来,把现代和以前一些事情结合起来,是准备这样来写。

  主持人:我们可以看到王老师作品当中突出一个生活现实和一些奇思妙想碰撞到一起,同时他作品也体现一些关怀,对儿童、心灵成长关怀。说到童话特别成年人觉得特别遥远,然后真的是这样吗?

  网友:作为童话作家,怎样定位和突出自己的风格?国内是否能出新的风格?

  安武林:童话这种文体创作来说和每一个作家创作个体相当有关系的,对我理解来说创作是一个人本身气质和内在修养,各方面综合气质体现。我们童话,包括世界上整个童话,如果我们从学术观点、研究观点分析,如果我们看他们的风格差异并不是很大的,没有什么很大差异。只是他们表现的主题和表现的内容有不同而已。至于说童话本身,从安徒生到现在,有安徒生200年前开始童话这种文体成型开始,到现在我们看到世界上出现很多作家,其实他们差距大吗?差距也不大,但是都有自己风格和特色。因为童话它本身一定是文体,这种文体本身就有一些我们积淀下来约定成俗东西在里面。下来文体渗透,比如有的童话完全可以借用很抒情诗歌形式或者散文形式,文体渗透,包括童话剧,剧本合作,童话诗,完全可以扩展,从文体范围来说能扩展。风格这个问题跟每一个作家创作有关系的,并且和每一个作家创作追求有关系,还有和作家本身创造力有关系。

  王一梅:我感觉我自己创作来讲一点,我创造米粒这个童话的时候,我作为一个创作者我也考虑到风格突破,突破自己,手法要有一些更新。我当初是这样考虑的,首先我觉得童话在人们的心目当中往往是写幻想的,我就尝试把现实的东西成份加重,这样的话我觉得更能贴切儿童的生活,更能够让小学生接受他,年龄越小的孩子他阅读东西应该是远离现实,年龄越大的孩子他阅读的东西可以离现实越来越近,这样便于他了解现实生活,便于了解社会。

  我在这套米粒的书里面,之所以定位为校园童话就是这个原因,我把现实成份加重了,现实成份加重以后对于童话写作来讲应该讲有一定难度,因为童话幻想是它的法宝,现实描绘要跟幻想能够交融在一起,不露痕迹去写,这个对我自己来讲是一种挑战。但是我相信在加上现实生活描写以后的这么一个校园童话,孩子们更加乐意接受,这也是我创作当中一点点自己的体会。

  主持人:今天我们话题聊一聊校园童话,安老师您怎样看待当前校园童话创作现状,特别针对小学生这个年龄层次?

  安武林:校园童话,我觉得我们作家在创作这样的时候,他完全是把自己的读者群定位在什么范围,并且他的表现区域缩小到哪个范围之内,并且他自己想表达哪一块,肯定对这方面体验或者有想法,有很多个人感触和体验。

  当然这个问题里面还要包括到对我们读者阅读兴趣一种了解,一种关注。对于很多作家来说,他本身对读者的兴趣并不去研究,而他一味主张表现自我,并不会考虑到读者接受。像王一梅这样,米粒这四本书她为什么加重了现实成份,显然她希望现在孩子阅读兴趣对校园的事情,因为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尤其前面说的小学生幻想成份很大,但是我们处理一般幻想性题材的时候,那个就是比较纯的,我们甚至说大一点孩子叫幻想小说,在我们低年级这一块是童话,都属于幻想色彩浓厚东西。

  现在这个社会,发展非常迅速,而现在孩子非常愿意了解他们自身现状是什么样,尤其了解到自己熟悉的那些东西,这样完了以后把主动把自己创作从幻想里面加入了现实成份以后,更容易引起孩子阅读兴趣和关注,这个从读者意义上说的。

  但实际上我们说的真正幻想东西是离不开现实,我的理解所有幻想东西都是以另外一种方式进入现实,跟现实是不脱节的,我们所有幻想都是现实延续或者另外一种方式走进现实,这是有一些哲学根据。

  网友:请问王老师,米粒童话很自然传达一些环保意识和生态论的观点,这个创作是您有意识的吗?

  王一梅:应该说是有意识的,因为我觉得这个到了现在这个时代,孩子们他本身从关注自我慢慢走向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孩子们都很关注这个话题,我们整个人类都非常关注这个话题,我也是有意识的把这种很现代的主题放到我作品中间去,时代在更新,主题也在更新,我觉得自然、环保这样一个主题是我们人类面临的大主题,我觉得很多作家都应该在儿童作品当中关注这个主题,在儿童文学作品当中表现这个主题,让我们更小更小的孩子,从很小的时候都能够接受这样一个观念,这是对我们的孩子是非常有好处的。

  网友:想请安老师用几句话准确来评价一下王老师他的写作是怎样的风格。

  安武林:王一梅的作品应该说是想象力丰富,构思比较独特,立意比较优美,充满的想象力,她作品还有一个特点,我觉得创新意识比较强。

  网友:您认为这本书适合成年人看吗?

  安武林:我觉得完全适合,假如说一个有童心的成人和一个关注儿童的成人,甚至关注关注儿童文学成人都可以看到。拥有童心的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

  网友:童话创作怎样才能抓住其他的心?因为童话大部分写给孩子看的,童话不是小孩子说话更不是大人的话,您作为童话作家怎样推进故事情节?

  王一梅:一个童话作家他要写孩子,他首先要了解孩子,不了解孩子根本不可能和孩子们对话,不可能写他们喜欢读的东西。作为童话作家既不可以很平淡把孩子时候叙述出来,原本翻版出来,这肯定不行的,孩子们是不能满足。一方面要表现他们生活另外一方面是要艺术表现他们生活,要在他们生活基础上要给他们有一些拔高,还是要有一些启示。

  我觉得没有一个孩子他会拒绝一些真正给他快乐的,真正为他着想的,给他以阅读愉快这样作品,他也不会拒绝。根据我跟孩子交往,孩子具备一定阅读水平,他有一定自己审美,在我们作品当中,在我的作品当中我是希望表现比较高层次一种行为,让孩子们读了这本书以后,知书而达礼。

  网友:您的创作灵感是从哪里来?是不是您周围有一些比较熟悉的孩子。

  王一梅:应该说我的儿子给我很多灵感,很小的时候他的一些话语,很不经意一些话语还会给我很多灵感,有的时候他甚至读我的童话,在我的不在意的时候他会打开我的电脑读我童话,慢慢这个好看,这个不太好看,从他那里我了解哪个是他的兴奋点,非常及时了解到我这样写是孩子兴奋点。

  另外我长期和孩子们在一起,应该是我的经验,我和孩子交往,我对他们每一个年龄层次孩子,他们心理成长过程当中,他们知识面有多宽广,他们想象力怎么样,我了解是一个群体孩子,这个群体这个共性东西应该是儿童文学作品当中去表现的东西,儿童作品应该表现一种共性,孩子们儿童童年生活当中共性他们感兴趣的东西,这种东西作为一个作家,我想是应该有敏锐的敏感的把它抓住。我是得益与我身边的孩子,我非常感谢他们读我作品,也非常感谢他们给我灵感。

  主持人:目前孩子对于一些书特别是童话选择主要由于父母推荐。安老师您作为一位童话创作者,您觉得现在小学生适合看哪一些书?

  安武林:在阅读时候还是应该注意阅读到一些比如国际性的,名著,儿童文学作家,国内优秀儿童文学作家作品。父母掌握了孩子们消费,孩子们没有办法消费,往往在自己阅读上选择空间非常小,更重要的一点是因为现在的父母本身素质,我指对儿童文学本身了解,包括儿童书籍了解完全停留在自己童年记忆和认知上,造成一种恶性循环。我们安徒生当然是大师,包括格林,现在家长说起来就知道安徒生、格林。其实现在很多儿童文学作家,而他们家长根本不知道的,所以如果家长想操纵这个事,家长完全应该站在孩子这一边,无论是自己孩子,还包括学生,他们自己先要把自己阅读兴趣和阅读水平提高一些,这样才能够给孩子推荐好的作品,以至于说孩子们老是没有办法选择,没有选择,这个社会渠道就很狭窄。比如像评论家他们推荐东西在媒体上是很有限的,而购买是由父母决定的,这种情况下会导致儿童有时候不知道自己该买什么书该看什么书,他们接触信息很有限,主动权不够,家长或者成人对儿童关注还要自己了解。

  王一梅:我经常到学校和孩子们做一些交流,我在讲座结束以后有很多家长跟我提问,他说王老师我们孩子该看什么书,他们非常着急,他们觉得自己有钱不知道往哪里花,有焦虑,他们不是不想给孩子读书,他们是想给孩子读书,但是他们童年没有阅读,他们给孩子买《红楼梦》、《聊斋》,也听家长说我的孩子不爱读书怎么办?是因为他没有读到好书,我不是说名著阅读孩子们没有必要,我这个没有经过考证,但是要读好的儿童的书。真正儿童作品,能够打动儿童心灵的作品那些能够让孩子快乐的作品,这些是专门为孩子写的作品,孩子们应该读到,实际上很多发达地区和国家的孩子都在阅读这些书,我们的孩子也应该去读这些书,他们的童年才会变得有诗意,才会变成是一个真正快乐童年,这也是儿童文学作家,也是安老师在内很多作家推广的,安老师写了很多书评,也写了很多推荐目录,我赞成可以关注这些去给孩子去买。

  网友:《哈利波特》一来担心中国原创受到冲击,两位对“哈利波特”现象怎么看?

  王一梅:孩子能够接受它,家长允许孩子接受它,这本身是好事情,我们阅读开始了,我们孩子有阅读,这比没有阅读好,这比家长不让孩子阅读好。把孩子防灾一个沉重的一个课堂上,每天往上做功课,我想孩子们是不快乐的,有一本让他快乐的书非常好,有了阅读良好开始,有阅读兴趣,孩子们还会再读第二本书、第三本书,他会觉得不够,他会有各种风格书都会追求,这对我们中国原创童话不是一种冲击,是一种带动,这是一个好事情,并不矛盾。

  安武林:《哈利波特》本身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很重要影响,这个现象实际上也不是多么值得人去分析和研究的事情,它就像畅销书一样,每本书的畅销其实原因是很复杂的,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很畅销的书,但是历史会证明一切,有些经典东西会留下来。包括美国、英国当时很有名的作家书畅销的不得了,很多,但事实证明我们现在看起来,很多人不读都不知道。我觉得一部作品好坏固然说它作用于现实也作用于历史,两方面看。《哈利波特》对中国童话没有什么影响,只是我们好像大惊失色,我们作品孩子不欢迎,他们作品多受欢迎,其实现在《哈利波特》也是幻想作品,它能够带动起来新奇,因为我们中国人阅读观念大家都很熟悉,比如从小读的《小马过河》,我们从小一直读这些经典,当代作家也创作很多好的东西,像王一梅《鼹鼠的月亮河》也获奖了,很不错的,很多刊物上能看到她的作品,这些东西没有大惊小怪,我觉得一点不奇怪,这个现象我们好像喊着“狼来了”一样,现在全球一体化形式下,外国童话进来中国童话出来是很正常的。

  网友:王老师我觉得您的童话比较甜美,这对于喜欢刺激的男孩子估计吸引力小一点,您在以后创作当中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王一梅:我跟安老师聊天的时候他已经跟我提出这个问题来,他觉得我的童话往往就是写爱,写关怀比较多一点,特点可能想象比较丰富一点,靠想象,靠一些童话中幽默语言吸引孩子们。关于奇遇这一点,他认为还可以继续加强。

  米粒童话,校园童话当中应该讲在我以前童话基础上已经加强了,米粒遭遇到比如被一辆列车带到沼泽地,她是被狼狗给骗去的,有一点冒险,但是这个冒险程度不像达尔写的吓人一跳,达尔是非常著名作家,他写的作品吓人一跳,甚至跟他自己孩子们开玩笑,在家里面,半夜的时候他会把孩子们窗口捅开来,往里面吹气,做那种很冒险的事情,让孩子们觉得非常害怕的事情,可是这些事情孩子们是非常喜欢的,他们会躲在被窝里面吓的不得了,但是他们会要求继续听下去,我想这样按照故事我们中国也有,狼外婆,狼外婆故事就是这样故事。我在米粒接下来故事当中,我可能会加强冒险,可能会加强这种让孩子们觉得有一些心理担忧的情节。

  网友:我觉得您书中安迪形象非常好,我想问一下有没有考虑以这个形象创作一套童话?

  王一梅:我没有考虑,谢谢这位网友我会慢慢考虑,这样有可能会变成一套女孩一套男孩。

  网友:安老师对于米粒这一套童话当中出现的安迪这个男孩形象您有什么看法?

  安武林:我觉得他考虑人物形象构思的时候,米粒、安迪,人物整个考虑一种王一梅在创作童话的时候,她考虑整个人物协调问题,不能一个米粒,没有一个男孩,纯粹一个女孩故事,她肯定考虑构思的时候塑造一个人物陪衬。米粒这个人物是纯自然状态女孩子,她对这里面,我们人物分配,审美意义上说她是考虑对称原理,这两个人物相对比较对称的。

  另外安迪这个人物形象,他应该是知识分子家庭出身的,米粒她也是知识分子,但那个更是艺术家庭,充满一种艺术家庭,这两个孩子性格本身有一种互补性,可以互补一些,这个人物就作为出现以后,应该是在这个过程中间起到一种很好的衔接配合作用,当然主要的人物应该是米粒,安迪作为一个陪衬人物出现的。

  网友:安老师,想请你针对现在中国童话创作现状评价一下王一梅的作品处在哪个地位?

  安武林:我们目前应该童话作家阵容,应该说是比较强大,老中青三代都有,包括甚至更年轻一些慢慢涌现的。但王一梅她本身的创作应该说是什么状态?你说她是出道也比较早,但是她的创作经历又算是非常年轻阵容里面。有时候一个很年轻的人,他有很长时间的创作资力,划分属于老作家还是年轻作家。整个老中青三代里面给她归类,我觉得王一梅在这年龄这意义上说,年轻这一代里面应该是比较出色一个,尤其她的短篇童话,很多写得很美,她的构思非常独特,应该说在这个群体里面她应该是比较出色的一个,整个童话作家阵容中间比较出色一个。

  主持人:她的很多童话获了国家大奖,她获得这样很多奖项在她创作过程当中,谁对您的影响最大?谁对您的帮助最大?

  王一梅:如果早期文学熏陶还是来自于家庭,现在孩子对他影响最大就是父母,对我来讲文学道路走上这一步应该是我妈妈,很小的时候我妈妈会在傍晚的时候,在劳动一天非常辛苦的情况下,她会给我讲故事,讲很长的时间,我会一直听下去,她会一直给我讲下去,从来没有厌烦过,她会讲很多国外名著故事给我听。因为母亲这种审美,因为母亲这种生活情趣对孩子影响非常大的。我就是在这种故事当中慢慢的听着故事长大的,长大以后我变成一个讲故事的人,给孩子们讲故事,给我身边的孩子讲故事,这时候我读到一本书,叫做儿童文学原理,这是一本理论的书,应该讲理论书是比较枯燥的,但是这本书写的非常棒,它是浙江师范大学的教授写的,我真的非常感谢他,他把一本理论书非常形象写出来,他其中有一段是阐述童话的,他把童话这种程序变得非常简单,让我一看就觉得童话原来是这么美的东西,并不难。如果他把理论书写的很深奥,很难,我当初吓跑了,不再写下去。黄老师对我鼓励非常大,他把我引进正道。童话的阅读,童话听故事,口儿相传阅读方式和长大以后这种自觉阅读理论的著作,对我影响都是非常大的。

  网友:王老师您是怎样走上这个创作童话道路?怎样想到写童话?

  王一梅:我曾经在幼儿园工作过,1988年我在苏州大学幼儿园当老师,我在那个时候接触很多非常好童话。其实有孙红军老师翻译《去年的树》,这是日本著名童话,我给孩子们讲这个故事的时候,我原本以为这个故事应该是比较难的,那种深刻的含义,包含了人生的深刻含义,但是孩子们听了以后都震撼了,本来他们那些小孩子很调皮,但是听了这个故事以后他们很安静,坐在那里,而且有两个孩子流泪了。我忽然间感觉到,孩子原来对文学是有天生的悟性的,他们是懂得美的,我就感觉到我原来给他们讲一些故事比较闹的,编造一些故事,编的比较注意情节而没有注意文学美,我现在突然间感觉到他们要有这种东西给他们。从这个时候开始,我就尝试着童话创作,94年我尝试第一篇童话创作,发表在早期教育杂志上,那位编辑非常好,给我来信鼓励我继续写。应该讲在我写作过程中,所有的编辑都是对我有帮助的人,包括他们退稿,我觉得他们退稿否定我就是帮助我。包括他们对我的鼓励,是在肯定我,就是在他们否定和肯定之间我一步一步写下来走到今天,带这个时候我也非常感谢所有编辑同志。

  网友:安老师您看现在童话创作也是不断的涌现,您感觉现在中国最需要什么样儿童作品?王一梅的作品有代表性吗?

  安武林:王一梅的作品应该是具有代表性的,因为她在创作中间,拿米粒这本书来说,它传达一本信息,她用诚实,用很多元素,包括时尚,历险、幻想、巫婆,很多元素全加在里面,包括还有科普的一些知识,也在里面。她把综合元素全部加进一本书里面,在创作中间尽可能的扩大和丰富自己的作品内涵,像她这个里面,甚至还有一些时尚东西也加进去。我们童话现在创作尽可能使自己的作品更丰富一些,容量更大一些,我不止说单纯仅仅只有文学性的,或者说很单一,很单薄的那种东西,而是说应该拥有里面更多的内涵,让孩子们能够从一本书中间学到很多东西,看到很多东西,一本书能够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需要和不同审美的需要,这个是很重要的。我们现在很多作家也在做这方面努力,但王一梅在这方面我觉得做得不错的。

  网友:王老师我读了您的《书本里的蚂蚁》和《鼹鼠的月亮河》,想问一下谈一下抒情童话的特点和要素。

  王一梅:我最早的时候也读了一些别人的童话,让我感觉到儿童文学是文学的抒情,不是普遍意义上抒情。我觉得至于要素,首先是意境比较美,有非常完整的结构,不是抒情就没有故事结构,还有结构。另外有一种情感在里面,有一种能够扩大到空气当中东西,慢慢在空气当中弥漫开来,这种就是所谓的抒情,甚至是一种快乐的情绪,是幽默的情调,而不是怎样描述景物优美,不是这样单纯东西。我的童话当中力求追求这些东西。

  网友:你们读过中国童话当中最喜欢哪一篇?能不能给大家推荐一下?

  王一梅:中国童话应该讲优秀的作品还是很多。

  安武林:推荐金波的《乌丢丢奇遇记》。

  王一梅:我觉得作为一个写诗的诗人,他来写童话,非常体现他的审美、诗意。金波老师作品非常好。

  安武林:还有一个《怪老头》非常好。

  网友:王老师您当初怎样想到创作米粒这个形象?是不是仅仅因为出版社向您约稿?

  王一梅:出版社跟我约稿的时候我的责任编辑刘春霞她对我非常宽容,她跟我讲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你自己完全是自主性,她非常理解作家,她说你如果写长的就写长的,要写短的就写短的,要写现实题材就写现实题材。米粒这个形象是我自己塑造已久的形象,我在米粒之前我写过一个系列童话,叫做《我叫一条鱼》我大胆运用第一人称写法,用小说写法写童话,那个很短,每个故事只有一千字左右,我觉得不太过瘾,我想写长一点,于是我冒出来以一个人物为主要角色一个童话,一个大的系列。写米粒童话应该讲是过了一个瘾,把人物为主童话和各种各样角色相结合起来写,应该进是我感觉到非常愉快的过程。

  网友:王一梅童话深深打动人心更是深藏期间温暖人道精神,温馨的人性氛围和温柔人性书写,她的童话都在做人性打底的工作,教会孩子从善之美。短短一个小时之内我们感受王一梅老师的童话之美,也感受安武林精辟见解。

  安武林:今天参加这个访谈感到很高兴,跟各位关心童话的朋友一块聊天非常愉快,希望大家能够今后对我们儿童文学,儿童文学作品,包括王一梅作家进行多的关注,我也相信王一梅同志能够在童话这条路上,能够走出一条非常有特色的路,我们一样的会期待,并且监督写出更好的东西给我们的孩子们。

  王一梅:评价一个童话作家作品是否成功标准有很多,我最看重还是来自于读者的意见。米粒童话系列丛书推出以后,非常希望听到读者的意见,是对我非常大的鼓励和动力。

  主持人:今天访谈就要结束了,感谢大家参与,感谢王一梅老师和安武林老师作客新浪,谢谢各位网友,再见。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