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课本再利用不仅关乎节约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5日 09:37  深圳新闻网 

  一项调查显示,深圳中小学生课本教材费年耗资在4000万元左右,而这其中有超过六成的旧课本流向了废品收购站,旧课本的再利用话题因而浮出了水面。

  央视曾经播出了一则这样的公益广告:某个偏僻的小山村,一个男孩带着一大群小孩子在念古诗,但是他把“谁知盘中餐”念成了“谁‘吃’盘中餐”,原来他拿的是一本破破烂烂的课本,“知”字已经被撕掉了。这样的景象与旧课本大量流向废品收购站的现象联系起来,是何等地令人感慨。

  即使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课本重复利用也较为普遍,如意大利、法国、美国等。美国的做法是,学生可以像在图书馆借书一样向学校借教科书使用,一本课本可以重复使用5年。笔者认为,并不是美国资源紧缺到了这一地步,也不仅仅是节约意识使然,而可能是他们觉得,课本并不是用过就扔的一次性餐具,它有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属性,如果说知识是可以流通的,那么课本也就有流通的价值。上海一些学校借鉴了这一思路,学生只要缴纳一定的保证金,就可以向校方借到一套教材,学期结束后,则一手还书一手退保证金。

  这确是个不错的主意。记得在那个书籍匮乏的年代,我们对于课本往往珍爱之至,领到新书第一件事就是用旧报纸将其仔细包起来,但是,却没有机会实现课本的“循环”,因为学校早就在学费里将书籍费给扣了,这新书,你能不要吗?

  不过,要真正改变旧课本早早地就化为纸浆的命运,恐怕还需要其他层面的措施跟进。旧课本“循环”了,估计课本的出版方、发行方失望了。时下一些出版社的日子并不好过,但是,能够出版教材就例外了,因为它的发行量非常之大。经济利益的刺激下,大家都将教材以及由此衍生出的形形色色的教学参考书当成摇钱树,一个小学生课外辅导教材就有十几种或几十种,是一种再平常不过的现象。

  笔者以为,某些课外辅导教材出版不规范,换个封面或者将内容稍稍变动一下就以新书的名义面世,这不但具有一定的欺骗性质,也会影响到它的重复利用。对于课本及其参考书籍种类过多过滥,以及定价过高无端加重孩子及其家长负担之类的现象,我们要予以严厉打击,某些书粗制滥造,漏洞百出,本身就是浪费,更遑论“循环”?

  这么看,旧课本的重复利用,不仅仅是一个道德层面的节约问题,也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与环境保护问题,它还是一个制度与法律的问题。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