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课文理解将告别标准答案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30日 09:32   

  昨天是本市中小学生开学的第一天。从市教委获悉,本市自2001年开始新一轮基础教育课改实验三年来,已经有35万余名中小学生、近万名教师参加了课改实验。今年秋季开学起,本市初中起始年级全部进入课程改革,由此,今年全市将有近13万名初一年级新生同步进入课程改革。首期初中起始年级课改为期三年。三年后,本市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将全部进入新课改。

  记者调查 新初一教材变化有多少

  新学期上课,给初一新生最直观的感受是教材的巨大变化,最切身的感受则是老师讲课方式的改变。以语文教材为例,以前教材收录的《荔枝蜜》、《猫》、《五柳先生传》、《小石潭记》等课文,在新七年级上册教材里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些现当代作家的文学作品以及历史、地理、生物等方面的科普作品。如当代作家流沙河的诗歌《理想》、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绿色蝈蝈》等。与此同时,书后的练习题目中也去掉了课文“思想”、“意义”等让人头疼的考核,变成了“整体感知”、“揣摩品味”、“拓展迁移”三个层次的要求。也就是说,今后做练习不会再有“标准答案”的约束了。当然,课文话题的轻松、标准答案的消失不代表知识量的减少。新教材提倡让学生提前自读课文,体验教材,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开拓学生的眼界。

  思想品德课以前是让学生感到枯燥的课程之一,但新教材由以前的老师“教本”变成了学生的“读本”,让老师与学生共同探讨成长中的烦恼与困惑。在七年级上册的思想品德教材中,从教学生“珍惜新起点”、“享受学习”到“发现自己的潜能”、“学会调控情绪”、“追寻高雅生活”等,无一不是探究、启发式的,改变了以前枯燥的说教方式。

  教委观点 新课改师生都要快乐教学

  市教委副主任孟庆松认为,新课改就是要让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都变得快乐起来,也就是让学生体会求知的乐趣,尝试创造的乐趣;教师也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要善于与学生分享求知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实施新课改后,将改变以往学生上课时飞速记笔记、回答问题整齐划一、答题参照“标准答案”的状况,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以及个性将得到极大地尊重,师生之间更像是一对学习的伙伴。他表示,在目前应试教育的体制下实施新课改,学校和教师还要对学生有人文关怀的精神,树立“教育也是一种服务”的观念。实施新课改的同时,还要努力给学生减负:一是要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课堂的教学效率;二是要禁止对学生的惩罚措施;三是给学生的练习册“瘦身”。

  课改计划 三年四步走实现六大目标

  据了解,今秋开始的初中起始年级课改,第一周期课程确定为三年(即 2005年 9月至2008年8月),共分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2005年 2月— 2005年 8月);第二阶段:起步阶段( 2005年9月—2006年 7月);第三阶段:推进阶段( 2006年 8月— 2007年 7月);第四阶段:总结阶段( 2007年 8月—2008年6月)。为使初一新生能更好地接受新教材内容和新的学习方式,今年暑假,本市所有初一任课教师都进行了培训,市教委要求参与课改的教师“不培训不上岗,先培训后上岗”。

  市教委制定的《天津市基础教育初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也对初中课程改革的目标做了明确规定。一要引领教师转变原有的课程观念树立现代课程理念,提高教师驾驭新教材、实施新课程的能力。二要调整课程结构,充实课程内容。三要加强教学资源的建设,以基础教育资源库建设为重点,共建共享教学资源;同时大力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四要完善校本教研制度,建立市、区(县)、学校三级教研网络和数字化教研平台,开展网上教研。五要推进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建立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学校发展的新的评价体系。六要探索新课程改革的教师培训模式,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专家细解 一线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

  天津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王敏勤教授认为,对担任课程改革教学任务的一线教师而言,最难的不是对新的课程标准的学习和解读,也不是对新教材的理解和把握,而是教学观念和教学习惯的改变。教师教新课标教材,不能还用老套路上课,给人的感觉像是仅仅换了本新教材。

  新课程改革提倡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因此在课堂教学上,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化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激发者,相信所有学生的自学潜能,而不能如以往讲课一样,讲得细之又细。

  另外,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三维的课程目标”即: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每堂课都要完成这三个目标。教师不再是单纯地讲课本知识,要让学生学习任何一部分知识都会有一定的情感体验,这样才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改革还提倡教师要“用好教材,超出教材”。课改后,教师的教材观也要改变过去“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上课,该讲的不讲不行,不该讲的讲多了也不行”的观念。新的课程标准是适应普及义务教育要求的“下限”,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够达到,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将鼓励学生要超越标准,只有下限没有上限。过去是“教教材”现在是“用教材教”。新课程提倡“用教材教”,教材只是范本,教材中的例题和例子也不是唯一的,教师可以用另外的例子来说明这一部分知识,只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教师也可以不按教材的顺序和例子来讲。教师在处理教材的过程中既要走进教材,又要走出教材;不能把握好这两个度,就说明教师的教学“不到位”。

  王教授认为,初一年级进行课改后,评价一堂课是否成功,不再是学生会做多少题,关键看教师是否能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教师是否只讲教材上的内容以及学生的收获,不能成为“泡沫课堂”。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