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书评:童心永恒的世界语

  作者:刘绪源

  这本《地板下的小人》写得从从容容,对话是不紧不慢的,就像我们平时说话的声调;描写也十分细微,让我们感受着日常生活的节奏。但是奇怪,读着这样的平静优美的文字,我们的内心却会有一种紧张,一种急于知道后文的揪心的感觉———我想说,这就是那种真正的文学的魅力了。它不靠外在的剑拔弩张,不靠表面的热闹,它所凭借的是内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这本小书中,我们就是被地板下那三个小人的秘密生活,尤其是被那位十三岁的小女孩阿丽埃蒂的生活和命运所吸引、所感染,从而产生了深深的关切和同情。

  作为童话人物,住在地板下的这个小人家庭,与我们有着很大的不同。他们的身高大概还不如我们小拇指的一段吧,他们没有生产能力,所有生活必需品都要悄悄地到地板上来“借”,所以他们离不开人类,而又要每天提心吊胆地谨防“被看见”。但他们又与我们有着太多的相同之处———这种相同,也就是人性。小人中的妈妈,天天管着女儿,惟恐有失;她是那样地爱自己的丈夫,却又总是唠叨着叫他做这做那,而他一旦面临危险,她立即产生深深的自责;她在家里有点“霸道”,爸爸和女儿都得听她的;她自己不识字,却希望女儿多看书、有知识;她爱这个家,总希望一家人生活得更好,因而又有点贪,时时盼望多“借”些东西过来,正是这一点影响了他们的安居,而她又最不愿意从这舒服的地板下搬走……不妨想一想,这像不像我们生活中的妈妈?就是这种不同和相同,让我们不得不喜爱起这三个“熟悉的陌生人”来。好的童话比小说更吸引人,还不是因为那里的人物对我们来说,往往更“陌生”,而又更“熟悉”吗?

  当然,更感人的还是小女孩阿丽埃蒂。她在父母的羽翼下长大,但地板下的安乐窝对她来说,却几乎等同于囚禁。她很听话,很乖巧;但她想出去,想在阳光下奔跑,想冒险,想有更多样更开阔的生活。童心和青春的活力,支撑并鼓荡着她的生命。所以,当她第一次跟随爸爸来到地板上时,她是多么紧张和激动啊。很不巧,她第一次就“被看见”了,看见她的也是一个孩子——— 一个对她来说几乎就是巨人的九岁的男孩。就像世上的许许多多孩子一样,这两个极端不同的人,都是那样地寂寞,那样地渴望交流。他们都对对方充满警惕,甚至还怕得有点发抖,但他们又都主动地、坦率地询问和回答。他们不停地诉说,不忘炫耀乃至夸大自己的本事(还有年龄),他们渴望能为对方做点什么,他们是那样真诚,他们的警惕敌不过那发自内心的想望和信任……我想说,这本小书中第九、第十两章的这场对话,是整个作品最精彩的部分,也是世界儿童文学宝库中最精彩的对话之一。它们是百读不厌的。这样的对话让我们看到,无论何时何地,无论在世界的怎样的角落,童心、赤子之心,永远都是相通的,它们是永恒的“世界语”。不仅是阿丽埃蒂与小男孩,那位正在听梅老太太讲地板下的小人故事的小凯特,不也因为故事的忽然中止和小人们的危险结局,而眼泪泉涌,并莫名其妙地对着老太太大发起脾气来吗?而我们今天的小读者们,不也因为小人们终于在小男孩的帮助下逃脱了劫难,而大松了一口气吗?这都证明,中国的和外国的,故事里的和故事外的,儿童们那充满好奇和同情的、坦诚而善意的心,总是相通的。

  哦,写到这里,我忍不住要说句题外的话了:虽然已到了新的世纪(离这本小书的最初问世已有五十多年),我们这个世界还是充满纷争;然而,当我们再次看到童心的相通之后,我们对世界的明天依然充满希望。

  (作者系著名儿童文学评论家、学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