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解读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5日 09:27  人民网 

  11月22日上午,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在京发布我国首个有关青少年网瘾问题的调查报告《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2005)》。11月23日,经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授权,人民网发布报告全文。如何判断是否上网成瘾?中国青少年的网瘾问题严重吗?上网成瘾是否与年龄有关系?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对《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2005)》的全面解读,回答了这些问题。

  问: 网瘾数据报告中“网瘾”的标准是什么,是否权威?

  答:近年来,随着网瘾问题的突显,国内外诸多学者都开始涉足于这一领域的研究,并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对于“网瘾”的评测标准,国内外学术界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而且也很难形成统一的标准,毕竟地理、人文、经济、法度等方面的差异会造成“网瘾”评测标准的不同。国内外评判网瘾的标准有:

  国外心理学家提出的八项自我诊断网瘾综合症的标准:

  1. 是否觉得上网已经占据了你的身心?

  2. 是否觉得只有不断增加上网时间才能感到满足,从而使得上网时间经常比预定时间长?

  3. 是否无法控制自己上网的冲动?

  4. 如果因事不能上网,是否会感到烦躁不安或情绪低落?

  5. 是否将上网作为解脱痛苦的唯一方法?

  6. 是否对家人或亲友隐瞒迷恋上网的程度?

  7. 是否因为迷恋上网而面临失学或失去朋友的危险?

  8. 是否在支付高额上网费用时有所后悔,但第二天却依然忍不住还要上网?

  如果你有4项或4项以上表现,并已持续一年以上,那就表明你已患上了网瘾综合症。(上述标准选自:小西,《你是不是瘾君子——网络成瘾综合症八大表现》,《科学大观园》,2005年09期,第67页。)

  健康上网是一种正常的行为,上网成瘾却是一种不正常的行为,那么如何区分正常的上网和上网成瘾呢?美国金伯利·杨教授设计了一种测评方法,对上网者进行测评。这个方法是由10个问题构成,被测试者回答“是”或者“否”,答一个“是”,得1分,最后得到5分以上(包括5分)为上网成瘾:

  1.你是否对网络过于关注(如:下网后还想着它)?

  2.你是否感觉需要不断增加上网时间,才能感到满足?

  3.你是否难以减少或控制自己对网络的使用?

  4.当你准备下线或停止使用网络时,你是否感到烦躁不安、无所适从?

  5.你是否将上网作为摆脱烦恼和缓解不良情绪(如:紧张、抑郁、无助) 的方法?

  6.你是否对家人或朋友掩饰自己对网络的着迷程度?

  7.你是否由于上网影响了自己的学业成绩或朋友关系?

  8.你是否常常为上网花很多钱?

  9.你是否下网时感到无所适从(如:烦闷、压抑),而一上网就来劲?

  10.你上网的时间是否经常比预计的要长?

  还有一种判断的办法,就是列出7种症状,如果上网者在过去12个月内表现出下列3种以上,就可以说是上网成瘾了:

  1.耐受性增强:要不断增加上网时间才能达到同样的满足程度,也就是网瘾越来越大;

  2.戒断症状:如果有一段时间(从几小时到几天不等)不上网,就会变得明显的焦躁不安、不可抑制地想上网、时刻担心自己错过了什么,甚至做梦也是关于因特网;

  3.上网频率总是比事先计划的要高,上网时间总是比事先计划的要长;

  4.企图缩短上网时间的努力,总是以失败告终;

  5.花费大量时间在和互联网有关的活动上,比如安装新软件,整理和编辑下载的大量文件等等;

  6.上网使社交、职业和家庭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7.虽然能够意识到上网带来的严重问题,但仍然继续花大量时间上网。

  根据经验,孩子上网成瘾的程度分为 10 个级别:

  1.偶尔上网,对正常生活与学习基本没有什么负面影响。

  2.时间比第1项稍长,但基本上自己可以控制。

  3.自己有些控制不住了,但在家长的提醒下可得以控制;对学习已经产生一定的影响。

  4.开始对家长的限制有反感,逐步对学习失去兴趣。

  5.有时瞒着家长上网,并且用说谎的方式为自己掩饰;开始厌学。

  6.已产生对网络的依恋,一天不上网就不舒服。

  7.与父母有公开的冲突,亲子关系紧张;上网成了生活的主要目的。

  8.对父母强烈厌恶,经常逃学,连续上网,通宵不归;并有其他很不理智的行为,如开始在家里有暴力行为,敲打或毁坏东西等等。

  9.不顾一切也要上网,若父母干涉,非骂即打,不但毫无亲情,甚至伤害亲人、逼父母分居或离婚。

  10.为了上网,不惜走上犯罪的道路 。

  5级以上,就可以说是上网成瘾了,8级以上是程度严重的成瘾。上网成瘾有一个由轻到重的过程,开始的时候家长往往不注意,或者觉得无所谓,一旦问题严重又会束手无策。(上述三组标准选自:《上网成瘾症评测方法》,《阅读与作文(初中版)》,2005年Z2期,第63页。)

  为了制定出适合于测评中国青少年网瘾现状的标准,我们在考察国内外已有科研成果的基础上,根据专家意见和课题小组成员的多次深入探讨,确定本次调研中采用的网瘾评测标准如下:

  网瘾评判标准的前提(必要条件)为:上网给青少年的学习、工作或现实中的人际交往带来不良影响(问卷第9题)。

  在这一前提下,只要网民满足以下三个条件(补充条件)中的任何一个:(1)总是想着去上网(问卷第5题);(2)每当因特网的线路被掐断或由于其他原因不能上网时会感到烦躁不安、情绪低落或无所适从(问卷第6题);(3)觉得在网上比在现实生活中更快乐或更能实现自我(问卷第7题)。即判定他属于“网瘾”。

  之所以选择这种组合型的“或然”题项作为网瘾评测标准主要考虑了两方面原因:

  (1)、网瘾评测标准的科学性。这个评测标准包含两部分内容,分别考虑到了网瘾青少年行为和心理方面的因素。行为方面,“上网给青少年的学习、工作或现实中的人际交往带来不良影响。”这也是判断其是否上网成瘾的前提条件;心理方面,三个补充条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出青少年网民对网络的依赖性。当青少年网民同时满足行为和心理两方面条件时,我们判断其为网瘾青少年。

  (2)、为了进一步分析研究的需要。通过本次调查仅仅了解中国青少年网瘾比例的分布情况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通过对不同上网目的、网民分类(非网瘾、网瘾倾向、轻度网瘾、中度网瘾、重度网瘾)的交叉对比分析,来探索上网成瘾与网上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这就需要制定一个标准来评判网瘾的程度,此时,三个补充条件便起到了作用,在网瘾前提下,满足的补充条件越多,则其网瘾的程度越深。

  问:这次青少年网瘾调查活动是如何开展的?

  答: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于2005年6月成立课题小组、确定操作程序,在征求专家意见之后设计调查问卷,并于7月份在上海、武汉进行了1000份问卷的试点调查,在总结试点调查工作之后重新修改调查问卷,并最终确定调查方案。

  本调查为自填式问卷的非随机调查。问卷发放方式以实地面访为主,网络调查为辅。

  实地调查范围为除西藏以外中国大陆26个省(自治区)的省会城市(除5省外:黑龙江,齐齐哈尔;四川,广安;安徽,安庆;广东,潮州;辽宁,大连)和4个直辖市。调查地点选在学校、网吧和其他公共场合,发放问卷比例约为:100:125:275。这样分配问卷主要是考虑到暑假期间青少年网民的分布情况,为了更合理、有效地进行调查,我们将实地调查的重点放在公共场合。实地调查共发放问卷15600份(每省追加20份),回收有效问卷15023,回收率为96.3%。

  网络调查通过中青网、人民网和搜狐网三家网站进行,回收有效问卷7519份(中青网649份、人民网3911份,搜狐网2959份)。

  通过有选择的实地调查和网上的广泛调查,我们共收回有效问卷22500多份,这是迄今为止国内针对青少年网瘾问题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一次调查活动。因此,可以说这次调查研究所反映出的中国青少年网瘾现状应当是目前国内最为权威的。

  问:调查问卷的可信度如何?

  答:正式调查之前我们以上海,武汉为试点,进行了1000份问卷的试点调查,回收问卷后发现了一些问题,最重要的就是无法保证问卷填写的真实性。为此,我们在问卷中添加了电话、Email、通讯地址等联系方式题项以便随后抽查,并将此次调查活动改为有奖调查,以确保问卷填写的真实性。在随后的调查中证明这种方法是十分有效的。

  在问卷回收之后,课题小组对其进行了细致的抽查回访、逻辑查错及数据登录工作,以求最大限度保证调查数据的可信度。

  问:从报告中我们得知,这次调查是在30个城市中进行的,而非在各省(自治区)进行普遍调查,这对调查结果有影响吗?

  答:为了全面了解我国青少年网瘾现状,我们在全国大陆除西藏外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了实地问卷调查。但由于资金有限,我们不可能在每个省(自治区)都进行面面俱到的调查,只能在其中选择一个有代表性的城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或省内较发达城市)进行调查。

  这次基于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0个城市的调查数据,在经过必要的加权处理之后,通过统计分析,可以很好地反映出我国青少年网瘾现状,而且这已经是迄今为止国内针对青少年网瘾问题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一次调查。

  问:我国青少年网瘾比例分布情况和什么有关?和什么无关?

  答:由数据报告我们可以得知,中国青少年网瘾现状有“四个有关”和“两个无关”:

  (1)与性别有关。男性青少年网瘾比例明显高于女性。(数据报告P8)

  (2)与年龄有关。年龄越小越容易上网成瘾。(数据报告P10)

  (3)与职业有关。初中生、失业或无固定职业者、职高学生中网瘾的比例均达到20%以上;而政府/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高中生中的网瘾比例则较低。(数据报告P10)

  (4)与网上活动有关。网瘾青少年更偏重于娱乐性的上网目的,尤其是网络游戏;非网瘾青少年更偏重于实用性的上网目的,尤其是获取信息。而在网上活动丰富性方面,非网瘾青少年网民的网上活动丰富性明显高于网瘾青少年网民。(数据报告P14-16)

  (5)与区域的地理位置分布无关。(数据报告P12)

  (6)与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无关。(数据报告P13)

  通过对“四个有关”和“两个无关”的深入了解,可以指导我们进一步做好网瘾的预防和治疗工作。

  问:从数据报告来看,全国哪个地区的网瘾比率最高,哪个地区的比率最低,请分析一下原因?

  答:从我们的调查数据报告中可以发现:云南(27.9%)的网瘾比例最高,而上海(8%)的网瘾比例最低。但这并不表明经济越发达网瘾比例就越低,研究发现,网瘾现象的严重程度与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没有明显联系。例如:同属经济发达地区的北京(23.5%)、天津(9.9%)、上海(8%)、江苏(18.3%),其网瘾比例差异较大;而同处西南部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的云南(27.9%)、贵州(11.1%)之间的网瘾比例差异也特别显著。

  至于为何会出现青少年网瘾比例分布如此散乱的现象,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调查研究,从而了解导致网瘾现象严重的宏观原因,寻求解决青少年网瘾问题的有效对策。

  问:其余13%的网瘾倾向网民是否最终会发展成为网瘾网民?

  答:报告中涉及到网瘾倾向问题并非为了考察“13%的网瘾倾向网民是否最终会发展成为网瘾?”而主要是考虑到以下两方面的需要:

  (1)引起大家注意,除了现有网瘾青少年,我国还有一个庞大的“网瘾预备役”队伍,如何引导他们正确使用互联网避免上网成瘾是十分重要的。

  (2)为了进一步分析的需要,我们将青少年网民分为:非网瘾、网瘾倾向、轻度网瘾、中度网瘾、重度网瘾五个群体,以求探寻不同网上活动对青少年网民的影响(详情见:报告“网瘾群体上网活动特征”部分)。

  问:这份报告是《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2005)》,那么以后会不会陆续推出2006、2007?

  答: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肩负着利用网络手段服务青少年和引导青少年的重要职责,我会以后也将继续针对青少年热点问题开展有针对性调查活动,调查的范围不仅局限于“网瘾”这一领域,还将开展《中国青少年网络发展热点报告》等为时代所需的调查研究。

  问:网瘾问题以后会越来越严重,还是越来越轻?

  答:大家都不希望网瘾问题今后会变得越来越严重,我们认为青少年网瘾现象是社会发展中一种阶段性的现象,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网瘾问题也会有一定程度的缓解,但现阶段互联网给青少年带来的利与害这一突出矛盾不容忽视。而从我国现状来看,还有很多偏远和西部地区,计算机和信息化水平还非常低,这和发达地区形成强烈的对比,也造成了非常严重的“数字鸿沟”,这也是我们需要重视的。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一直在努力利用网络手段服务青少年和引导青少年,相信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对青少年网瘾问题重视,将有更多的青少年学会正确使用网络,成为驾驭互联网的真正主人。

  问: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针对“网瘾报告”,近期会做哪些的工作?

  答:随着数据报告的发布,我们即将或正在进行如下工作:

  (1)在明年初,推出《中国青少年网瘾报告(2005)》,为此,我们已经邀请社会各界人士撰稿,就本次调查研究的结果,从各自的角度剖析问题、提出建议,以求达到全方位、多角度深入了解中国青少年网瘾问题的目的。

  (2)与其它科研组织、社会团体联合举办学术研讨会,以升华现有成果。

  (3)随着《报告》的推出,我们将与媒体联合开展专题活动,同时,联合媒体对社会所关心的相关问题进行持续、追踪报道。

  (4)争取通过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针对中国青少年网瘾问题提出相关的议案和提案,以求形成新的政策来促进信息网络时代中国青少年健康成长。

  问: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还将举办哪些长期活动?

  答:(1)继续推进“健康上网”大行动。我会明年继续承办“健康上网拒绝沉迷——帮助未成年人戒除网瘾”大行动,并拟商请国务院信息办、财政部、信产部、广电总局、全国妇联等加入到活动中来,加大活动的力度,扩大活动范围,创新活动内容及形式;

  (2)开展“中国青少年绿色网络”行动。重点开展六项具体活动:“最受青少年喜爱的绿色网站”评选活动、开展“数字虹桥计划”公益活动、举办中国青少年游戏竞技大赛、开展绿色流媒体进校园活动、举办中国青少年网络发展论坛、开展“中国青少年创意文化奖暨中国创意产业十大青年领军人物”评选活动。

  (3)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不断呼吁,建议通过实行网络游戏分级制度、设立专项资金支持戒除网瘾行动、成立“青少年网络技能培训中心”、创建绿色上网场所等方式,与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从根本上解决青少年网瘾问题。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