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少儿 > 小小资讯台 > 正文页
 
送不送孩子去寄宿学校

http://kid.sina.com.cn 2006年02月08日 14:25 光明日报

  李老师的孙子两岁半了,谈起将来孩子上什么小学,身为北京市某著名小学寄宿部生活老师的她语出惊人:“有孩子千万别送寄宿学校!”

  目前,北京城八区寄宿学校约50所。许多家长都热衷于送孩子上寄宿制名校,公立名校不断扩张,竞相开设寄宿部。寄宿制小学正在风起云涌时,李老师作为业内的人士为何大发感叹?

  名校寄宿部不过如此

  李老师,54岁,以前是北京某小学的一级教师,退休后被北京市某著名小学寄宿部聘为生活老师,在新岗位上已有5年的工作经历。5年来,她一直在思考对寄宿制的“意见”。因为李老师还将在目前的岗位上工作一段时间,出于保护采访对象的考虑,记者不得不为她起了“李老师”这个化名。

  决不送自己的孙子去上寄宿小学,李老师执拗地坚持这一主张。

  “把孩子送寄宿学校,首先看孩子寄宿给了谁?许多名校办寄宿部都是一呼百应。家长蜂拥而来,而学校规模有限,招生期间校长甚至不敢开手机,上上下下,有面子的、递条子的多了去了。许多家长送礼送钱才为孩子求得‘一席之地’。家长如此热捧图的是什么呀?不就是名校那块金字招牌嘛。但又有几个明白人能看懂,寄宿跟名气毫无关系———白天名校的老师们上完课就走了,这一点和走读的学生没有两样,接下来寄宿的孩子就交给了生活老师,而这部分支撑寄宿部的老师只是学校聘用来的退休女教师。

  “地位决定了生活老师只是看守型、保姆型的老师,不可能在教育方面有太多的作为。对在职的任课老师和聘用的生活老师,学校在待遇上区别对待,悬殊很大,学生在态度上也内外有别,‘你是生活老师,你管得着我吗?我要告诉班主任和校长。’在上晚自习的过程中,作为‘二等公民’的生活老师要想管好学生,要不停地和有着‘雇主思想’的学生展开辩论,辩得过才能管得住。再说,除了晚自习以外,生活老师的任务就是负责学生的‘三餐两点’、‘寝室内务’、‘午睡就寝’。学生有‘学’有‘吃’,但成长中仅有这些就足够了吗?学校既没有制订人格培养的教育计划,又没有承担人格教育的老师。走读的学生回到家里,还能从父母身上接受影响,而寄宿的学生在人格培养上存在空白,寄宿学校在人格教育上存在严重缺失。现在的人多急功近利,家长、学校看重的是成绩与健康,至于心理的成长谁会去重视呢?”

  6 13岁的小学生错失了人格培养、情商教育的良机,不良后果在短期内表现不明显,而长大后一旦显现出来将难以补救。据海南省人民

医院对2000名中学生进行的一次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显示,住校学生离开家庭独立生活,学习压力大、竞争性强,容易导致抑郁、焦虑等不健康心理因素。他们中心理异常的比例明显高于走读学生。

  寄宿环境堪称糟糕

  李老师接着说:“媒体报道曾引用四川省社科院教授胡光伟的话,‘住校生与父母的沟通十分有限,一旦群体中出现厌学、小团体等现象,就极易受到影响。’这里面指的就是寄宿学校的环境问题。寄宿学校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恃强凌弱’。以前多是体力强壮的学生欺负身体瘦弱的学生,现在不同了,家庭富裕、父母背景优越的学生会有一种强势心理。在我带的班上,有几个孩子带领全班同学欺负一个女生,直逼得她躲在桌子下面,带头的男生说:‘她家穷,她爸爸妈妈

离婚了,她学习不好,所以欺负她。’同学之间友爱互助、同情心等传统美德越来越少了,如果你的孩子老实,可能被欺负,如果你的孩子厉害,可能会做‘老大’,这都不好。班上还有小马屁精,一看见班主任就紧随其后端茶倒水,担任自然等副课的老师叫他连理都不理。此外,攀比、奢侈浪费现象则由来已久。寄宿学校学生绝大多数是因为家里无法照顾才送来的,其中有父母离异的单亲家庭的、有父母是做生意的、有父母有时间但不愿意照顾的孩子,有些孩子本来就有心理问题、不良习惯,寄宿中同学间的相互影响超过家长,甚至超过老师给予的所有影响。在寄宿学校反映的问题要比在普通学校的多。

  “还有学生活动空间狭小的问题。在寄宿学校的校长和老师眼里头等重要的问题是什么?是学生的安全问题。孩子受点伤,家长要学校赔。所以听说别的学校有学生从楼梯扶手上滑下摔死了,所有学校赶紧给楼梯加装护栏。学校实行封闭式教育,老师草木皆兵,防护越来越严,使学生活动空间越来越小,有的只能是教室、宿舍两点一线,学生看到的只是学校四角的天空,寄宿教育成了‘猪栏教育’。本来成人和丰富的环境刺激是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现在学生在学校里每天面对同一群面孔,从事同样内容的活动,生活单调使得孩子思维简单,见识狭窄。很多孩子因此产生厌学情绪,他们想尽一切办法逃课,甚至情愿在医务室打针,也不愿意去上课。“寄宿学校中总有一些孩子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受到同学欺负。晚上,他们的鞋子被人藏到别的宿舍,老师整栋楼地查找。孩子不知如何处理与室友、同学、老师的人际关系,遇到问题没人关注,更没人给他们指导。对性格内向,与老师沟通不善的孩子来说,寄宿生活一点都不快乐。

  “寄宿会影响亲子关系,产生亲子隔阂。只有周末时间才能与孩子亲密接触,大多数父母出于补偿心理,没完没了地给孩子塞好吃的,然后就是问学习怎么样了,有效的亲子沟通则很少。有的孩子因为生病在家休养了一段时间,病愈后不愿去寄宿学校,或因为寄宿生活使孩子产生了精神紧张、焦虑、压抑、不快,也不愿去寄宿学校,这时父母不可能迁就孩子,任由他耽误功课,经常是赶鸭子上架把孩子‘押送’回学校。这样,孩子很可能产生被父母遗弃的极端想法,在潜意识中留下阴影,对身心健康不利,更影响亲子感情。“最后一个问题是家长难以了解寄宿孩子的全面情况。有的学生病得很重了,学校才通知家长,有的学生学习很差,学校虚报、瞒报成绩,以此营造学校家长之间的一团和气。”

  李老师说:“所以有孩子千万别送寄宿学校。”目前,寄宿制学校正处在发展阶段,迫切需要的是完善教育计划,实现均衡发展,少一些急功近利。

  寄宿与不寄宿差别很大

  “如果条件许可,我哪里肯送孩子去寄宿?”记者采访时,一位单身母亲如此说。寄宿学校有存在的必然条件,满足了没时间没精力接送孩子辅导孩子的家长的需要。有些家长送孩子上寄宿则是抱着很高的期望值,希望用钱买时间,用不着在学校、家庭之间奔波,希望老师管得严,孩子学得好,希望通过寄宿来“矫治”孩子,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独立性,生活、学习都有规律,让孩子学会和同龄人交往。

  一些长期从事学生心理成长研究的专家指出,让刚上小学的孩子读寄宿制学校,对孩子人格完善并无好处。抚养教育孩子是全方位的,培养自理能力、学习交往能力等不上寄宿学校也一样可以做到,关键是父母怎样培养教育孩子。而这也是最需要耐心、最磨人的。

  做医生的刘女士坚决不把二女儿送去寄宿,“送去寄宿,你原以为可以省事,结果更麻烦。”刘女士的大女儿两岁零六个月就被送去“全托”,一直到小学毕业,而且上的是精心挑选的寄宿学校。现在刘女士一谈到“寄宿”就后悔不已:“很多人因为没有对比,感觉不到寄宿的问题。”

  刘女士说,“论先天条件,老大比老二的身体要好得多。怀老二时我还喝了酒,而且又是高龄产妇,身体状况也不是很好。但老大寄宿后,她一个月、半个月就生一次病,身体全垮了。”刘女士发现这个问题并不是个别情况,在老大班里,上寄宿的孩子普遍身体不好,而且个子矮。“相比而言,老大小时候的独立能力比妹妹强,智商也还行,但她就是只管自己那摊事,好像是个局外人。而且两个孩子的性格大不一样。我们都是同样的教育,但小的非常灵动,也会疼人,家里什么事都喜欢参与,但老大就显得木然多了,也缺乏和家里的互动,你关心不关心她好像都无所谓。”刘女士说,有时候她想抱抱大女儿,女儿闪到一边,还问:“你干什么?”

  如何让寄宿不是问题

  近日,新浪网亲子中心的家长就“老人带孩子和上寄宿学校,你会选择哪种”展开讨论。讨论中也有一些家长赞成孩子寄宿并现身说法。

  1.不能把一切都怪罪到寄宿学校头上(家长A)

  我的女儿在外国语小学寄宿。

  以我的观点,寄宿不是问题,就像看电视把眼睛看坏了不能怪罪到电视头上一样。孩子上了寄宿学校,亲情交流平时的四天虽然没有,但在周末与双休日的三天完全可以尽情体现。吃饭时一起聊着各自在这一周的生活趣事,睡觉前一起在床上疯闹或讲故事,星期天一起出外游玩,陪她玩她喜欢的东西,吃她喜欢的东西……女儿有时会问我:“妈妈,我在学校时,你每天干些什么呀?”我告诉她白天干什么晚上干什么了,还告诉她,“每天睡觉前都会想你哦。”她听了后会露出比较满足的神情。可能正因为平时有足够的时间处理自己的事情,到周末我就可以把所有的时间都拿来和孩子在一起。说老实话,如果是走读,需要我每天下班后接孩子,再做饭、做家务、辅导作业、陪她练琴、睡前讲故事,我不敢保证我每天都有好心情。所以,我觉得教育的关键是做父母的态度,如果把孩子往寄宿学校一送,像甩包袱一样不闻不问,那自然是会有问题的。

  2.家长做好两点很重要(家长B)

  我家峰儿上小学二年级时开始寄宿。开学前,居然还跟我讲他好盼望开学寄宿。

  我的体会是:学校的选择太重要了。不是所有的寄宿学校都非常好,不是收费贵的学校就非常好。只有遇到细心的班主任和富有爱心的生活老师才好。孩子送去寄宿后,家长一定要多跟老师沟通,多关注孩子的心理成长和思想变动,少关注生活琐事,少提及生活方面的要求。老师每天跟几十个孩子朝夕相处,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在第一学期的时候,我跟老师基本上是两周一个电话。打电话时也要考虑到老师的时间安排,老师跟孩子一样住在学校的封闭式环境中,每天要关注二三十个孩子,也够累够烦的。家长的电话打长了,在不适宜的时间打,对老师来说便成了压力,反之,老师会感觉到家长对孩子的关心。


爱问(iAsk.com) 共找到相关网页约810,000篇。

  

评论】【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少儿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30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