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教育天平的失衡之痛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9日 08:02  大众网--生活日报 

  农村家长为让孩子同样享受到好的教育环境,不得不异地“择校”。可为了达到这种公平,农村家庭必须付出高额成本。

  据新华社北京3月8日电从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小组讨论的第一天开始,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地区和学校间教学质量差异等问题就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焦点。

  代表委员认为,教育属于二次分配范畴,更要重均衡,它是一种社会调节器,使所有人都能迈上公平接受教育的台阶。现在,教育资源不均衡,把很多贫寒家庭子女的发展之路给堵住了。

  教育均衡同样成为基层两会的热点。在吉林两会上,有的省政协委员提出干脆取消“重点校”。改革以来,不少地方在省直及各市、县、区设立各种实验小学、中学,虽然也有教育的实验项目,但办起来确实成为社会印象中的“重点校”,在一定程度上被政府默认。有关部门不断支持、扶持这些学校,并给一些优惠政策。如允许招“择校生”,允许在普通中、小学校抽调教师等,养出了一批名副其实的“重点校”。

  臧耀平是吉林省的一位农民,儿子在农村上的小学,多科成绩都很优秀,可就是英语不行,基础弱,考重点高中时受影响,被英语拖了后腿,差几分没有考上。

  “现在城里学校从小学就开设双语教学,有的小学还有计算机班,这些在农村没有,否则儿子英语不会这样差。”臧耀平说,“农村家长为让孩子同样享受到好的教育环境,想方设法让孩子进城,到好学校就读,不得不异地‘择校’。可为了达到这种公平,农村家庭必须付出高额成本。”

  “教育天平”的失衡,痛的不仅是学生。有些学校的处境,并不比臧家轻松。来自安徽省农村的余的娜代表说,去年村里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给村小学配了电脑,学生却从几百个减为不到几十个,师资问题带来的教学质量差异,造成村小学不断萎缩。

  一些教育界干部说,优秀的教师资源不断地从边远地区和薄弱学校流向发达地区和优质学校,这种师资水平不断拉大的校际间差距,对“择校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伴随“择校热”带来的大量“择校费”,也源源不断流入优质学校,又加剧了薄弱学校师资的流失。在吉林省辽源市,为解决这个问题,曾对校际间教师流动严格冻结,强调城市重点学校不允许去边远学校调老师。不过,行政命令难抵“市场规律”,只要有“重点校”,“天平”就会不断“倾斜”。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