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手机成鸡肋一禁能了之吗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3日 08:41  今日早报 

  手机成鸡肋,一“禁”能了之?

  早报讯 “学校学生处明确要求:自2006年3月20日起,禁止学生携带手机、小灵通进入校园,一经发现,由学校暂时代为保存……希望家长大力配合学校工作,监督孩子不要将手机、小灵通带到学校。”日前,一纸告家长书“飞”进了青春中学前进校区几百个学生的家庭。而距离3月20日的这段时间,用副校长陶志伟的话来说是留给学生、家长的“适应期”。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些天,家长和学生的各种声音从四面八方响起。

  两位家长

  冲进校长室哭诉

  事情的直接起因是几天前的一个下午,副校长陶志伟接待了一前一后两位家长的哭诉,矛头都直指手机。

  “陶校长,能不能把我儿子的手机没收了?再这样下去,他迟早要变成小混混。”

  这两个孩子都是以 “方便问同学题目”为由提出要买手机,父母也都爽快地答应了,不料没多久,孩子都出现成绩退步的迹象。

  其中一位母亲对儿子衣服上的烟味起了疑心,蹲点堵住了儿子,却发现他正和几个不良少年抽烟。“他一口咬定偶尔才抽一口,这怎么可能啊,一看他们的样子就知道已经混了很长时间了,他从不用家里电话联系,只有手机了。”

  另一个孩子则一有空,就和同学短信相约出去玩,绝望的母亲决定断绝一切诱惑孩子的渠道,想想光靠家庭约束不了,就找上了校长。

  手机弊端

  一直令校方忧心

  陶志伟说,其实两位家长的哭诉仅仅是导火线,尽管手机确实可以加强学生与家长的联系,但种种弊端一直让校方忧心忡忡。

  “首先,严重耽误学习。据学生处不完全调查,每班过半学生使用手机,多的达2/3,不少学生一天发几十条短信、打十几次电话,上课也没心思。”

  其次,容易滋生事端。“有些学生订阅低俗不良乃至黄色短信,有些进行考试作弊,有些与校外不良人员交往,有些谈恋爱……可以这么说,不少孩子自有了手机、小灵通后,言行发生很大改变,大大超出了家长管教范围。而且,手机、小灵通又属贵重物品,容易丢失和成为不良人员抢劫、敲诈的目标。”

  此外,加重了家庭经济负担。“虽然很多家庭有购买能力,但虚荣心会使孩子盲目跟风、攀比,每月几十到几百元的话费,也加重了家庭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于是,很快,校方出台了“拒绝学生携带手机、小灵通进校”告家长书。

  只给少数

  孩子开“绿灯”

  陶志伟说,大部分学生离家很近,而且均与父母居住,他们“与家长联系方便”的理由不成立,严厉禁止携带,但对少数孩子会开绿灯。“如有些孩子的父母常年在外,只雇个保姆照顾孩子等情况,这些学生可以配置手机。”

  当然,配置也有条件。“家长必须与班主任共同商议,还要教育孩子规范使用,孩子在校不能随便开机,只有在早上到校、中午休息以及放学时才允许,既避免干扰教学,又能保持联络。”

  其他学生如果私带手机进校,一经发现,就由学校代为保管,并交还家长。“如果确实需要联系,可以用校内电话,或委托班主任。”

  学生、家长各有想法

  “我们又不会干坏事,不要一出现什么问题,统统怪罪手机,我们接触的东西多了,要不要都禁止?”初二(14)班魏阳说打个电话6毛钱,发条短信只要1毛钱,很划算,既然不能在校用,他就在家用。

  在记者的随机询问中,大部分孩子都舍不得,但多数将手机视为“新玩具”,与家长联络的成分并不大。汪妍音说其实除了好玩,手机的用途很有限,“妈妈仗着我有手机,经常打电话查岗,现在干脆省心。”

  对学校的这一决定,家长王女士拍手称快:“这下等于阻止了孩子可能分心的途径,我们就宽心了。”

  在记者采访的几位家长中,也有人认为,孩子和大人一样都有隐私,都应该平等对待;而其他家长从孩子学业、家庭经济等因素出发,纷纷赞成。

  浙江浙元律师事务所张轶群律师认为,“虽然法律上并没有对未成年人能否带手机进入校园做出限制,但作为教育机构,有权利做出相应举措,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