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吹玻璃吹出来的化学家(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4日 10:08  《小爱迪生》 

  科学家小时候:吹玻璃吹出来的化学家

  文/闵小玲

  在每本化学教科书中,都附有一张“元素周期表”。这张表揭示了物质世界的秘密,把一些看起来互不相关的元素统一起来,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它的发明,是近代化学史上的一个创举,在推动化学学科发展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

  看到这张表,人们便会想到它的发明者——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

  门捷列夫生于1834年2月8日。就在他出生不久,不幸降临到他们家,担任中学校长的爸爸突然视力急剧下降,几乎完全失明,因此不得不提前退休,家庭的重担一下子落到了妈妈身上。在苦难中长大的孩子,早早地就懂事了。从3岁开始,门捷列夫就和哥哥姐姐一样,自己上床睡觉,自己穿衣服、整理床铺。看到劳动一天的妈妈拖着疲惫的双腿走进家门,他会马上把椅子搬到妈妈身边,把拖鞋送到妈妈脚旁,把茶水递到妈妈手里。

  最神奇的是,会说话后不久,每当哥哥姐姐打开书本做家庭作业时,门捷列夫就会搬一张小凳子,坐在他们身旁,眼睛一眨也不眨地听他们读课文、写作业。他还常常情不自禁地拿起哥哥姐姐的书,一本正经地读起来,碰到不认识的字,他就问哥哥姐姐。哥哥姐姐嫌他烦人,常常毫不客气地把他赶到一边去。这时候,门捷列夫感到特别委屈。他会独自坐在一旁,生闷气。可是,才过了一会儿,他又耐不住好奇心的驱使,悄悄凑到哥哥姐姐身边,看他们读书写字,缠着他们问这问那。

  渐渐的,门捷列夫六岁了,他在识字、背诗和算术方面已经赶上哥哥姐姐了。有着教学经验的爸爸,在这个最小的孩子身上看到了超常的资质。为了不影响门捷列夫的成长,爸爸克服了视力低下的重重困难,亲自教他读书、识字。门捷列夫在爸爸的教导下,学习进步很快,7岁那年,从没上过小学的他,竟顺利地考进了中学,和十三、四岁的孩子同堂学习。

  尽管他是班上年龄最小、个子最矮的学生,但每当老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时,他总是第一个举起手。不过,当门捷列夫起立回答问题时,同学们会忍不住笑出声来,因为他个子太矮了,只能露出一个头在桌子上面,那样子实在是太滑稽了。门捷列夫可不管这些,他只顾一本正经地回答问题,而他的回答,总是能赢得老师的赞许。

  门捷列夫不光好学、有很强的学习能力,而且,他还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一次,他跟着一位大叔去造玻璃瓶的车间玩,只见工人们拿着长长的铁管子伸进炉子里,又迅速一吹,就吹出来一个红泡泡。不一会儿,红泡泡就变成了透明的玻璃瓶子。

  “咦,铁管子里怎么能吹出玻璃瓶子呢?”门捷列夫歪着脑袋,好奇地问大叔。

  “光靠吹是吹不出来的!”大叔笑着说,“必须让铁管的那头蘸上炉子里的溶液。”

  “溶液是什么东西啊?”门捷列夫更加好奇了。

  “它是用石灰石、沙子、纯碱等原料烧化成的。”大叔说。

  “哦,我明白了,”门捷列夫点点头,又问,“为什么这种溶液能变成透明的玻璃呢?把别的东西掺进溶液里,也能吹出玻璃瓶吗?”

  “那可不行!”大叔摆着手,说,“掺别的东西,就成不了玻璃了,弄不好还会变成一堆石头疙瘩呢!至于为什么,我可说不清楚!”

  门捷列夫想了想,扭头朝家里跑去。爸爸读书多、有学问,他相信爸爸一定知道。果然,爸爸详细地跟门捷列夫讲解了制造玻璃瓶的原理。门捷列夫听了,觉得化学真是神奇极了,从此他对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正是由于门捷列夫的勤奋、好学以及对化学的无限热爱,大学毕业后,他在贫困与病痛缠身的情况下,坚持刻苦钻研,经过多年的努力后,他终于发现了化学元素周期表,而且还预言到了一些当时尚未发现的元素。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